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清理整顿公司】 1989年12月26日,经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撤并公司167户,占全市308户公司总数的54.2%。这是继第一阶段对全市446户公司清理保留的308户公司又进行的第二阶段的清理整顿,是两次清理整顿中撤并最多的一次。167 户公司撤并的主要原因有:重复设置的公司;不具备开办条件的公司;政策不允许办的公司;经营管理不善的公司;还有3户假集体公司。两个阶段撤销和改变组织形式的共305户。查处了一些经济违纪违法案件。从1988年10月至1989年末,查处了10起倒卖汽油、柴油、高低压聚乙烯等较大的案件,收缴罚没款67.26万元;并查处倒卖旧汽车、收受好处费、乱发奖金、无证经营5起,收缴罚没款 7万元。第二阶段的清理整顿公司将延续到1990年。
【城乡集贸市场】 全年各集贸市场贯彻“383工程” (系383种适销对路的日常商品,为了控制物价,增加有效供给所采取的系统工程;主要目的是以控制物价上涨为中心,采取切实措施,保持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稳定), 物价指数保持平稳并有所回落。年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集贸市场的物价指数层层分解进行落实。市工商局 “383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分别深入到各区和集贸市场帮助工作,还到市农贸批发市场、团结市场和东风新村市场蹲点,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在全市各集贸市场实行对专业户的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除对部分农副产品实行最高限价外,还对小工业品价格实行控制进销差率,协商定价的办法,收到较好地效果,省工商局还为此作法专门发了简报。1988年,全市集贸市场物价指数为129.6%,为全省集贸市场物价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列全省第二位。1989年实施 “383工程”以来,物价指数明显下降,全年集贸市场物价总水平回落到105.4%。比1988年同期物价上涨幅度下降24.2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和省工商局下达的指标。
集贸市场建设有新进展。1989年,在有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全年新建、扩建、改建集贸市场 5处,总面积7 000多平方米,投资560万元。全市集贸市场建到37处。完全由企业投资改建的卧里屯和乘风庄市场,解决了这两个地区群众长期关心的问题,改变了场容场貌。新建的市农贸批发市场,增强了冬季储存农副产品的保温保鲜能力,改善了吞吐条件,增强了吸引能力。由市房屋开发公司投资兴建的1988年底投入使用的东风新村东安市场,宽敞明亮,设施齐全,风格别致。这两处集贸市场的建成,对于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集贸市场繁荣,上市商品丰富。全年集贸市场副产品成交量为 5 936万公斤,比1988年增加259万公斤,增长5.2%。其中蔬菜3 563万公斤,增长5.6%;水果1 725万公斤,增长13%;肉蛋禽291万公斤,增长14%;水产品 141万公斤,增长2.1%。据估算,集贸市场为全市城镇人口每人每月提供约8.8公斤农副产品。市农贸批发市场从18个省引进农副产品2 200万公斤,丰富活跃了集贸市场。为稳定集贸市场物价,鼓励支持国营、集体商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全年有20个集贸市场将好的场地、好的摊位,优先安排给10个国营菜店和30个农工商管理站进场经营农副产品。支持粮食部门实行的加工销售一条龙作法,全市让出60多台个体熟食车,直接由粮食部门管理。支持市联社水果公司进集贸市场批发水果。在市政府领导下,从 6月开始,用两个月时间整顿了全市 101家肉制品和糕点企业,关停了21户不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取缔了14个黑肉制品加工点。制定了肉制品、糕点生产和销售管理办法。实现了全市的定点生产、定点销售,限制了外地劣质肉及其肉制品、糕点流入市内。支持了国营商业食品加工厂的产品占领市场,使引进的肉制品生产线发挥了作用。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了啤酒市场,取缔黑批发点31个,支持糖酒公司和本市啤酒生产企业占领本市酒类市场。
【企业登记管理】 按照国家和省工商部门的要求,大庆市企业年检换照工作从 6月开始,截止到12月统计,全市7 375户企业中已经换照的有3 291户。并结合企业换照,对企业法人资格和开办条件进行审查,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给予撤销,对批发企业进行了整顿,对 985户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进行了调整,清理假集体 209户。在对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的同时,发展工商企业1 083户,使全市企业累计达到7 523户。还加强了对工商企业的监督检查,配合市有关部门对全市的建筑市场、小炼油厂、小化工厂、小沥青厂、啤酒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全年共查处违章违法企业134户,收缴罚没款70.2万元。
【个体户管理和私营经济管理】 1989年3月到6月底,按照省工商局安排,对全市11 289户个体工商业统一换发了营业执照,占应换照总数的69.9%。全年发展个体工商业981户,累计发展12 270户,从业人员15 732人。其中发展私人企业20户。按照国家工商局[1989]161 号文件要求,对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行清理检查。共检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 3 785户。其中个体饭店、旅店1 120户、出租柜台263户、修理业1 014户、交通运输业622户、文化娱乐业567户、私营企业11户,占全市个体工商户的25.7%, 占应检查行业重点户的86.3%,取缔无照经营83户,对出售黄色书刊、伪劣食品的进行了查处。在个体工商户中开展普法教育。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与有关部门配合,印发“法规条例汇编”小册子 2万册发给每个个体户。于10月17日举办了首届个体劳动者法律知识竞赛,有100名个体劳动者参加了比赛,550名个体营业者参加全国法律知识有奖竞赛答卷,提高了个体工商业者的守法经营意识。此外,为提高个体户的技术素质,举办服装、理烫发、烹饪、家电等培训班10期,考评 1 286人。全市个体户为亚运会捐款6.4万元,认购国库券、公债券252万元。免费为前线工人、离退体老干部理发、裁剪、修鞋、修表5 600人次。
【经济合同管理和调解仲裁】 全年全市共签订经济合同66 859份,金额29.6亿元。完成年目标24亿元的123.3%;合同签约率达到73.5%,比全年70%的目标提高3.5%;合同履约率为97%,比全年92%的目标提高5%;确认无效合同18份,金额1 546.9万元,鉴证合同603份,金额920多万元。鉴证准确率达到100%;查处违法合同案件13起,金额 1 363.8万元。为企业直接挽回经济损失28.5万元,避免经济损失1 359.4万元。收缴罚没款11.94万元(含区工商局收缴的),经济合同管理网覆盖面达83%,比全年80%的目标提高3%,合同管理达到“三落实、五做到”标准的占54%,比全年50%的目标提高4%。一是加强了对粮食、蔬菜定购合同的监督检查。全市共签订粮食定购合同27 928份,定购粮食5 025吨,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4 500吨的定购任务。此外,为解决全市饲料用粮,议购大豆6 500吨,玉米14 000 吨。截止到12月4日,已超额700吨完成了省下达的粮食定购任务。1989年全市签订蔬菜定购合同483份,计划商品量3 356.8万公斤,同时,为配合 “383工程”的落实,加强了蔬菜市场的管理。使1989年夏菜在大旱之年超额16.3%完成了1 377.2万公斤的合同定购任务。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经济合同大检查。1989年7月10日至9月20日。在全市2 600多个企事业单位自查合同文本53 547份,整改问题4 126个的基础上,会同市建委、石油管理局法律顾问处、石化总厂法律顾问处等单位,对 358个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抽查,抽查合同文本11 020份,金额14.8亿元,整改问题 2 482个。三是对57户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对43户市、区政府命名的“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和企业进行了复查。四是认真宣传贯彻《经济合同法》,为企业自办的合同法知识培训授课 102课时,发放有关合同法规资料392册,解答咨询服务5 000多人次。五是积极受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1989年,市、区两级经济合同仲裁机关共受理各种合同纠纷案件48起,其中仲裁案件 8起,金额957万元,争议金额950万元。查处违法案件 4起,收缴罚没款39万元。为企业清理债务纠纷20起,清回拖欠款33万元,帮助外地协查案件16起,金额13万元。
【商标、广告管理】 商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打击假冒商标,清理整顿注册商标。对全市66户企业的86件注册商标进行了清理整顿。清查出擅自变更注册人名义的企业13户;改变注册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的企业16户;未办理商标印制证明手续的企业36户;未标明注册标记的企业5户。清理出印制有问题的商标标识2 500多万张。打击假冒侵权商标案件12起,处理假冒“五粮液”和“剑南春”名酒2 946瓶,罚没款3万多元。
广告管理方面重点对10家广告经营单位逐个进行了清理整顿。查处广告违章违法案件 6起,其中及时制止纠正虚假内容广告5起。
【经济监督检查与消费者监督联合会】 1989年,市工商局针对投机倒把活动和其它经济违法案件的新特点,采取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抓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各类经济违法活动。一是积极受理经济违法案件。全年共受理经济违章违法案件54起,其中投机倒把案件22起,其它违法案件32起,万元以上大要案14起,收缴罚没款168万元,为企业追回损失1 079万元。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大同扶贫废油加工厂,该厂利用假批件、假车皮计划等手段, 先后骗取了4个省5个单位的购油货款1 244.5万元。案发后,工商局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严惩了违法分子。二是落实省石油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石油市场进行了整顿,封存了一些小土化工厂、炼油厂在林源炼油厂和黑龙江石油化工厂带料加工的 3 000吨成品油,受到了省局的好评。三是配合市计委等单位对大庆市废金属回收企业和金银市场进行了整顿。共对98个基层代购点进行全面检查,对其中17个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给予吊销营业执照处理,清除了居住在代购点的29名无户口人员,对39个单位进行罚款处理,共收缴罚没款21万元,收购废钢铁 77.47吨,没收管材70余吨,废钢铁13吨,给回收公司收回钢管1 574吨,废钢铁 700多吨,创造经济价值78.67万元。解决了废钢铁市场中几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市消费者监督联合会,1989年共受理投诉753件,比1988年增长 2.9倍,已解决713件,完解率为94.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40 326元。建立消费者联合分会51个,设监督站98个,监督员 300人,使全市消联组织基本形成了网络。开展了消费理论研讨工作,召开了全市消费者理论研讨会,共撰写宣传稿件43篇,其中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2篇,省级报刊发表2篇,市级报刊发表39篇,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认真宣传贯彻《黑龙江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印发《条例》单行本 1.5万册,举办学习《条例》培训班和《条例》宣传日活动,增强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为17个生产厂家反馈了产品质量,受到了厂方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