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物价

物价

物价



  1989年大庆市物价工作,为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适应综合调控和廉政建设的需要,对物价机构做了适当调整。一是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各区物价科变为物价分局,但原隶属关系不变;二是市物价局增设了统计信息科和人事监察室,加强了调控能力和廉政建设;三是成立了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物价局合署办公,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
  【实施“383”工程】 1989年,大庆市的物价工作认真实施黑龙江省政府提出的“383工程”,努力搞好物价调控。年初,市物价部门对1988年的物价情况做了全面调查摸底,对1989年的物价控制水平进行了逐月逐品种的测算分析,在摸清物价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1989年全市物价调控方案;然后将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了物价指数控制目标责任制,按照全年物价指数控制目标,逐月超前预测,对接近当月控制指数的商品及时报警,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针对大庆市外进商品比重过大,异地涨价因素在物价上涨中占主要影响的实际情况,市物价部门对列入物价指数计算的权数占 0.5‰以上56种商品的价格进行重点控制。先后降低或下浮了百货纺织、文化用品、五金交电化工商品、家用电器、啤酒、饮料、中成药、中草药和水产品等外进商品的进销差率,取消了两次批发和倒流进货。制定并公布了电冰箱、名烟、名酒和计划外生产资料的最高限价。对 “383工程”的其它重要商品则实行申报制,编印并下发了 《“383工程”最高限价手册》。在控制外进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本着企业内部消化为主,价格调整为辅的原则,先后调整和理顺了农膜、钢窗、红砖、油漆、毛毯、饲料和市内交通车票等市管地方产品和收费的价格。提高了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其中,地方工业品调价金额2 500万元,农产品调价金额703万元,非商品收费调价金额 280万元,提高部分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全市农业总产值 750.5万元。对不宜调整的部分地方工业品进行了价格补贴,补贴金额19.7万元。针对大庆市1988年蔬菜价格涨幅过高,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情况,市物价部门加强了蔬菜价格管理。对外进蔬菜采取按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中间价格销售的控制措施;对地产蔬菜合同定购部分则提高收购价格,降低销售价格;对中省直企业农工商系统生产的蔬菜实行国家指导价格;对农贸市场议购议销部分则分期公布最高限价,使全市蔬菜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价格稳中有降。全年蔬菜上市量5 623.4万公斤,财政补贴349.7万元,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0.49元,比1988年降低9.6%。在1988年的基础上,善始善终地搞好清理整顿非商品收费工作。通过清理整顿共降低收费标准15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31项,全年减轻群众负担176.5万元。经过清理整顿后,允许继续执行的合法收费71项, 对这些项目的收费许可证全部进行了年检审核。对出租柜台、公路运输、出租汽车、文化、冷饮市场、衡器检定、保安服务等重要收费则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适时调整了旅店业的等级和收费标准,统一了全市旅店、理发业的明码标价制度。总之,在实施 “383工程”中,由于市物价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系统管理综合调控,使全市的物价涨势明显回落。全市零售物价总指数由1月的31.6%下降到12月的8.6%,平均每月回落2.09个百分点。全年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13.1%,比1988年降低了8.1个百分点,低于省政府下达给大庆市的17.2%的控制指标4.1个百分点,实现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控制在14%以下的要求。
  【物价监督检查】 1989年,为贯彻实施 “383工程”,确保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1988年,大庆市强化了物价监督检查。针对全市点多线长面广,专业物价检查人员少的实际情况,物价检查机构充分发挥职工物价监督站、街道群众物价检查站和各业务主管部门物价科的作用,实行条块结合、分级包干、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建立了市包区、区包站、站包店,各业务主管部门包系统的“383 工程”物价监控系统。全市共成立了73个物价监控小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的物价监督检查工作。在全市经营“383工程”商品的2 333个单位中,确定1 898个单位为监控重点,分别由物价检查机构承包监控262个全民所有制和 509个集体所有制企业;56个职工、街道物价监督检查站的212名职工、群众物价检查员承包监控1 852户个体工商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包监控集贸市场;各业务主管部门承包监控本系统内有价单位,使监控网络纵向到头,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对重点监控单位坚持每月 5、15、25日逐品种检查登记,严管细查消除隐患。物价检查机构在组织搞好 “383工程”商品价格监控的同时,坚持开展专项物价检查和节日市场物价检查,并于第四季度相对集中力量搞好一年一度的全市物价大检查。全年先后组织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工业消费品、计划外钢材、冷饮、熟食、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医疗卫生、中小学收费、汽车配件、汽车修理等专项物价检查和重要节日的市场物价检查。配合有关部门重点整顿了全市的冷饮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市、区两级人大、政协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市场物价。在1989年的物价大检查中,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普遍进行了自查,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物价检查机构重点抽查了 1 212个单位,抽查面 40%。本着自查从宽,抽查从严的原则,对自查核实的非法所得全额收缴,免于罚款;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处罚。物价检查中发现的主要违价问题是:生产企业超过国家最高限价销售产品;批发企业不按规定作价办法作价,造成零售企业连带违价;汽车修理行业不执行规定的工时标准多收费用和医疗单位超标准收费。对上述问题在检查中都做了妥善处理。1989年,通过专项检查及节日市场物价检查和年度物价大检查,共检查有价单位21 296户次,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 956件,违价率13.9%,比1988年降低11.9%。全年共收缴非法所得406.7万元,退还用户和消费者3.66万元,罚款 75.92万元,全年经济制裁总金额486.28万元,上缴财政482.62万元。
  【建立价格调节基金】 为促进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保证供给,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根据省政府和全国物价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庆市1989年开始建立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调节基金。市政府为此制定了《大庆市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暂行规定》。根据大庆市的实际情况,价格调节基金的来源为:市财政按年度专项安排,列入预算;从市管产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上调差价中提取一定比例;全市旅店业(含宾馆、招待所)在结算宿费时按床位加收 10%;对外地进入本市落临时户口和暂住人员(不包括职工配偶和直系亲属)每月每人收取5 元。价格调节基金由上缴企业税前列支,每月上缴一次。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平抑副食品价格和部分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工业品的价格补贴,以控制物价上涨幅度,专款专用。为管好用好价格调节基金,市政府成立了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由第一副市长张立中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王强、副秘书长苑柏琴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物价局)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的核定:征收、减免和使用。1989年10月,办公室成立后,即开始按调整的19种市管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开征企业255个。到1989年底,累计征收398 750元。当年即对地产学生用本进行了补贴,共补贴117.65万本,补贴金额25 883元。在实行统一销售价格的情况下,既使生产企业保本微利,又保证了学生用本供应,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
  【开展物价员岗位培训】 为配合实施 “383工程”,1989年初市物价部门对全市物价员进行了统一考核。考核结果证明绝大多数物价员已不能完全适应治理整顿的形势和实施 “383工程”的需要。因此,市物价部门根据大庆石油会战中形成的抓基层,打基础,岗位培训责任到人的传统,从培训入手加强物价员管理,开始了全面的物价员岗位培训。市物价部门首先举办了培训师资班,组织编写了《零售企业实用作价手册》,解决了培训的师资和教材。然后采取市、区两级物价部门分别培训,市物价局统一考核的方法对全市物价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和考核。同时,还根据大庆的实际情况,协助石油化工总厂、三环企业总公司、乡镇企业集团公司和劳动服务公司等企业培训他们系统内商业企业的物价员。对参加培训的物价员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经营什么考核什么的原则,由原来的全面考核,综合作价,改为分类考核,分类授权作价。经培训考试合格的物价员由市物价局发给作价证书,同时实行了物价员作价专用章统一编号备案制度,建立了物价员培训和考核档案,制定了《物价员管理规则》,使培训成果得到巩固。为推动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范围,市物价部门组织了物价员配备和物价员专用章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促使没配备物价员或虽有物价员但没有取得作价证书的企业认识到物价员在价格管理中的作用,尽快配备物价员,主动参加培训。这种物价部门和企业相结合,培训和检查相结合,最后由市物价部门统一考核的培训方式保证了物价员培训任务的如期完成。全年共举办物价员培训班12期,培训物价员1 128人,复核和新发作价证书959份,基本上完成了全市物价员的培训和考核。通过物价员培训,控制外进商品的价格水平,制约企业的涨价冲动,消除异地涨价和自发涨价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保证物价调控系统的正常运行,为 “383工程”的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保证了物价控制指标的顺利实现。
  【加强物价统计信息工作】 1989年,在实施 “383工程”中,为及时准确地对市场物价进行预测分析,市物价局于1989年 6月成立了统计信息科,具体负责物价系统内指数测算编制、信息交流和市场物价的监测、预测工作。坚持每月10日前编制出上月全市零售物价指数并按全年物价控制方案预测出当月的控制指数,对有突破控制指标危险的商品及时反馈报警,做到超前调控,心中有数。同时,每月同市城市经济调查队召开一次有各业务主管部门参加的价格审定会,认真逐品种审核商品价格,严格认证代表品规格,使测算出的物价指数准确无误地反映全市的物价变动情况,发挥统计的监督监控职能。1989年,大庆市的物价信息工作,坚持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为企业微观导向服务的原则,广泛开辟信息渠道,加强信息传递速度,收到了较好效果。先后与全国 100多个省、市的物价部门建立了信息协作关系,参加了东北铁路沿线22个大中城市主要副食品价格信息协作网;在全市的重要市场、商店和企业企业建立了信息调查、采集点,确保有稳定、可靠的信息来源,扩大了流通量,加快了传递速度,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和时效性。在收集、整理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全年共编印价格信息资料24期,及时、迅速地反映市场物价动态,主要商品价格行情及变化趋势,发布物价政策、规定和调、定价文件,增强物价工作的透明度,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此外,还加强了统计信息的基础建设工作,建立了计算机室,配备了电传,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报表的数据处理和汇总工作,建立了信息数据库,为掌握国家物价政策和各地市场行情,了解高档耐用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的产地价格,并根据全国经济形势对大庆市场的价格决策进行预测分析提供了依据。
                 零售物价分类指数
                 (以上年价格为100)



                  物价检查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