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电力工业 【大庆电业局加强管理,保证企业经济效益】 1989年,大庆电业局供电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电力供需矛盾加剧,统配电量指标减少,仅油田就下降了 50%左右,另一方面,由于用户资金短缺,生产下滑,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电费收缴受到严重影响,很多用户交电费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该局用电、农电部门狠抓以下几项工作,保证了大庆供电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狠抓大用户的用电管理,认真执行电价政策,保证电费回收和营业增收。经多方面努力,全年电费回收始终保持100%。同时,按电价政策严格区分了各类不同用电情况,按政策收费,堵塞了漏洞,使平均销售单价从1988年的81.38元提高到 96.71元,共增加收入946.5万元。
二、加强计划用电和节电工作,缓解电力紧张局面。在统配电量指标减少电力紧张的情况下,结合电网统配指标情况,组织计划外电量。全年共组织带料加工电量14.2亿千瓦时,集资电量5.11亿千瓦时,综合电量1.72亿千瓦时,债券电量2.07亿千瓦时,组织购买了 7 665万千瓦的用电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电区电力紧张局面。同时,认真做好用电计划安排,尽量避免一次性限电,减少生产损失,局长任期目标中规定每年拉闸限电不超过 3 400条次,实际为3 067条次,减少333条次。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节电工作,1989年,全供电区共节电1 122.1万千瓦时,比计划提高了46.4%。
三、缓解大庆市政和大庆油田之间的用电矛盾。由于历史原因,大庆市政用电指标一直包含在油田的指标里,近年来,油田用电指标减少,而市政又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增加用电量,这样就出现了用电矛盾。为保证大庆市替代产业的兴起,主管局长和用电、三电有关人员积极向省里反映情况,经多方面做工作,给大庆市解决了2万千瓦的用电指标,并且集资360万元,购买了2.8万千瓦的用电权,改变了大庆市政无用电指标的历史。
四、加强农电系统电网建设。在肇源县自建 110千伏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后,林甸、杜蒙两县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相继动工,经过努力,克服了物价上涨、资金短缺等困难,年末,林甸110千伏变电所投入运行,杜蒙完成了土建和电器线路部分安装任务,现正在施工中。 这两项工程建成后,将对两县的工农业生产用电发挥重要的作用。1989年,该局积极组织开展无电村屯上电工作,多方面协调,集资 337万元,使78个村屯44 125户农民用上了电,在安达、林甸、杜蒙三个市县消灭了无电村屯。
完成各项计划指标情况表
注:大庆地区及石油管理局用电量包括其自发电量
【新华电厂上下一心实现厂长任期目标】 1989年,新华电厂为了实现厂长任期目标和企业升级目标,厂长与副厂长、副厂长与主管部门分别签订了承包合同,厂长代表行政,工会主席代表全厂职工签订了“双保”合同。从而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上下一心,为实现厂长任期目标共同奋斗的好局面。目标共4项内容30项考核指标,基本分为100分,按着省局《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合同考核标准》,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进行了全年自检,扣除企业升级的5分和文明生产的2分,正常得分为93分;发电事故率和非计划停运次数低于考核标准共加9分,保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加3分,共加12 分,总考核结果为105分,顺利完成了厂长任期目标。全厂1989年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情况如下:
发电量,1989年上级下达的发电量指令性计划为 4.5亿千瓦时,指导性计划为14.5亿千瓦时。实际完成发电量23.44亿千瓦时,比指令性计划多发18.94亿千瓦时,比指导性计划多8.94亿千瓦时。
供电标准煤耗率,计划为404克/千瓦时,实际完成397克/千瓦时,比计划降低了7克/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6 310吨,与1988年同期相比下降4克/千瓦时,节约标准煤9 200吨。
厂用电率,计划为5.78%,实际完成5.77%。
工业总产值完成1.1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52 719元/人年, 全员劳动生产率定额完成率为111%,较国家一级标准仅差1%。
非计划停运次数6次,非计划停运次数定额完成率为24.74%,比国家一级企业标准下降20.26%。
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完成率实现105.4%,较国家一级企业标准多1.54%。
主设备完好率达100%,其中一类设备占 90%;发电单位成本完成50.64元/千千瓦时;汽水合格率为 89.2%;电气设备绝缘预试率为100%,缺陷消除率100%;继电保护动作准确率为100%;自动投入率75.7%,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热工主要仪表合格率99.4%;高加投入率为 92%;电气标准仪表合格率为100%,电气主要仪表合格率为 99.6%;透平油合格率100%,绝缘油合格率99.8%;全年起停调峰24次,滑压调峰268次,完成了调度命令,为全网作出了贡献。
【龙凤热电厂安全生产在全省电厂中名列第一】 龙凤热电厂于1989年1月1日,根据国家计燃[1988]4号文件和水利电力部、石油部[1987]716号文件精神,由原隶属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正式划归大庆石油管理局,并更名为大庆石油管理局龙凤热电厂,是一座年发电量80 000万千瓦时,年供热量为 4 440 000百万千焦的中型发电、供热企业。全厂认真贯彻“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电力生产方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创出新水平。截止1989年12月31日全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 007天的新纪绿,在全省电厂中名列第一。
这个厂在电力生产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首先明确领导责任制,建立安全承包制度,全厂形成了厂领导包分场,分场领导包班组,班长包班员的三级安全承包网。二是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厂领导和安全监察部门坚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重大操作领导干部亲自到现场指挥。三是加强群众性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板报、闭路电视宣传安全知识,还开展了“安全工作中坚持了什么,丢掉了什么”的大讨论,使安全活动开展得既扎实,又富有成效。四是加强设备检修维护,开展创标准化现场、岗位和班组达标活动,主设备完好率 6年保持在100%。五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他们分层次进行技术培训,职工的技术等级达标率达 95.4%。全厂有21人实现万次以上操作无错误。由于安全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全厂提前33天完成了全年发电任务,有 5项企业升级指标达到国家一级企业标准,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在全国同类型电厂的先进水平。截止1989年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是:发电量:年计划75 000万千瓦时,累计完成82 902万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110.5%,比1988年同期增加8.2%。
供热量:年计划444万百万千焦,累计完成407.32百万千焦,完成年计划的91.7%,比1988年同期降低8.4%。
供电标准煤耗率:年计划446克/千瓦时,累计完成446克/千瓦时。
发电标准煤耗率:年计划425克/千瓦时,累计完成425克/千瓦时。
供热标准煤耗率:年计划37公斤/百万千焦,累计完成36.77公斤/百万千焦, 比年计划下降0.22公斤/百万千焦。
发电厂用电率:年计划4.8%,累计完成4.53%,比年计划降低0.27%。
供热厂用电率:年计划2.88千瓦时/百万千焦,累计完成2.76千瓦时/百万千焦,比年计划降低0.12千瓦时/百万千焦。
工业生产总产值:年计划4 426万元,累计完成4 988万元,为年计划的112.7%,比1988年同期增加8.9%。
利润:年计划960万元,实际完成1 32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7.6%。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计划29 506元/人,累计完成38 758元/人,完成年计划的131.4%。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年计划6 757小时,累计完成年计划7 474小时,完成年计划的110.6%。
【供电公司强化输变电运行管理和检修质量】 大庆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1989年底拥有自建自管的110千伏一次变电所13座,主变26台,总容量105.8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所22座,其中包括钻井临时变21座,主变23台,总容量9.2万千伏安;共管辖110千伏输电线路25条、353.91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 168条、1 143.27公里,公司自备喇二热电站和让胡路电站。喇二热电站的 2台燃汽轮发电机组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引进的,具有国际80年代技术水平,全部生产过程由微机控制管理,总装机容量为8.5万千瓦小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燃汽轮机发电站,1989年共完成4.55亿千瓦小时,超额51.7%完成上级下达的自发电生产任务。
为缓解油田电力紧张问题,供电公司1989年从运行、检修、管理等方面投入力量。他们针对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变电所和线路运行管理中实行了运行目标管理,狠抓规程的执行,使输变电运行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深入开展创标准化变电所、创金、银、铜牌变电所、争当优秀巡线员、创红旗线路等活动,促进了输变电的安全运行,公司所辖的13座一次变电所,所所安全运行,线路事故率降为0.083次/百公里。1989年,已有 4座一次变电所跨入标准化变电所行列,6 座一次变电所分别被评为金、银、铜牌变电所,91条753.08公里输电线路被评为东北地区红旗线路,创红率达52.5%,电网管理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
为了强化检修质量,1989年,供电公司分别对全油田 112个35千伏以上变电所发了设备缺陷调查单,根据调查结果,组织编制了1989年度油田变电所检修及大修改造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检修质量。全年检修的112座变电所,变电设备临检率为0.52次/台年,比1989年下降了4.2%,变电设备完好率 98.2%,达到了部颁标准。1989年完成输电线路检修1 381.84公里,主变大修16台,电动机检修13 000台,变压器检修 270台,质量合格率均达100%。1989年总发供电量持续稳定增长。完成总供量 56.68亿千瓦小时,较1988年同期增长6%,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1%;工业总产值稳步上升,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 59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8.8%,较1988年增长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稳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99.95%,较年计划提高0.15%,较1988年提高0.07%;电网损失率为 4.62%,较年计划降低0.13%,较1989年降低0.04%;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2.91吨标准煤,较年计划降低1.07吨标准煤/万元,较1988年降低0.77吨标准煤/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 779元/人.年,完成年计划的109%,较1988年提高0.8%。1989年,全公司完成电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2 707万元,新建 110千伏输电线路26.9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2条、79.46公里,同时建成投产 2座110千伏一次变电所(张铁匠一次变、朝阳沟一次变),新投变电设备容量为4×50 000千伏安。
【自备电厂工程进展迅速】 大庆石油管理局自备电厂筹建指挥部于1989年1月5日正式组建,位于龙凤热电厂2.74公里处88万平方米的空地上,计划装机容电60万千瓦,1991年底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到1993年 3台机组全部投产,年发电量将达到38.6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国家一年拨给的统配电力指标。1989年,自备电厂工程以“五通一平” (水、电、讯、路、汽通,施工场地平) 和基础工程施工为主。共完成投资额12 99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8 634.6万元,占完成投资的 66.5%;安装工程完成1 107.9万元,占完成投资额8.5%;设备及工器具购置 665.4万元,占完成投资的5.1%;完成包括龙凤热电厂有偿转让费在内的其它投资2 587万元,占完成投资的19.9%。
1989年,完成的主要实物量,土方 452 400立方米,混凝土工程量57 019立方米。完成汽轮发电机基础3座,锅炉基础底板3座,脱氧间基础及主厂房本体基础混凝土浇筑完;铁路临时线(一条材料线,二条安装线,一条设备线)共 4.8公里,均已通车;厂前区配套工程的汽车库、职工食堂、独身宿舍楼、运行人员休息室都已竣工并交付使用。自备电厂工程创出了新水平,只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三完一到顶” (主厂房基础完、输煤系统基础完、冷却水塔基础完,烟囱滑模到顶)。5月10日主厂房基础破土开挖,6月7日浇筑第一斗混凝土,11月15日,主厂房基础施工完,创出了基础施工的新水平;210米的烟囱从 8月5日到10月13日只用69天就滑模到顶,创出了高寒地区 210米高烟囱滑模施工的新水平。10月16日在现场举行了祝贺大会,李智廉、李长玲、张立中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检委、石油管理局领导均到会祝贺。陆敬在会上讲话,希望参加自备电厂建设的职工进一步努力,把自备电厂的各项工程建设好,为实现1991年底一号机组安全正点并网发电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朝阳沟注水变电工程竣工投产】 11月 8日,石油管理局在采油十厂召开大会,庆祝注水变电配套建设同步进行的朝阳沟注水变电工程竣工投产,通报表彰 600多名在工程建设中做出贡献的有功人员。朝阳沟注水变电工程于1989年 4月破土动工,在时间紧、工作量大的困难条件下,油建公司、建筑公司、供电公司、供水公司、采油十厂、物资供应处、设计院、建材公司等单位调集 3 000多人,集中力量抢攻难关,共完成了两座变电站、两座注水站、两座水质处理站、一座升压变电站、一座临时变电站,39万立方米土方,16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6口供水井和129公里注水管线的焊接任务。这项工程的完工宣告了朝阳沟油田3年注水欠账和缺电的生产被动局面即将结束,为朝阳沟油田合理开发、正常生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