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邮电

邮电

邮电



  【市邮电系统企业经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9年,大庆市邮电系统根据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大庆内部通信体系间存在的竞争状况,积极促进企业由生产管理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使企业经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年底,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928万元,比1988年增长14.6%;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 042万元,比1988年增长45.3%;全员劳动生产率(按业务总量计算)8 261元,比1988年增长7.4%;黑龙江省邮电局的13项通信质量指标全部完成; 消灭了各类通信事故和邮政案件;上缴收支差额652万元,比1988年增长56.7%,居全省邮电系统内地市局第二位,实现利润 166.3万元,比1988年增长13.2倍,一举摘掉了企业亏损帽子,提前两年实现扭亏为盈的发展目标,并从此跻身于邮电系统大市局行列。
  【邮电通信建设取得新成就】 为适应油田通信发展需要,增强邮电通信能力,大庆市邮电系统在1989年继续大力加强了各项通信建设工作。主要建设项目有:
  3月7日,市局市话1 000门纵横制交换设备装机工程正式动工,经两个月的紧张工作,到5月17日正式开通使用;
  3月15日,开通无线寻呼业务,到年底用户发展到287户;
  5月6日,增开大庆至哈尔滨长途自动电话去话电路6条;
  5月10日,开通哈尔滨至大庆TOM—46 载报设备一套;
  5月25日,在大庆能源利用技术开发公司开通大庆至哈尔滨用户电报电路一条;
  5月30日,在大庆市人民银行增开大庆至哈尔滨出租电路一条;
  6月10日,增开大庆至肇源长话人工电路一条;
  6月18日,开通大庆至海伦长话人工电路一条;
  6月24日,大同区邮电局市话1 000门纵横制交换设备装机工程动工,经 4个月的紧张工作,到11月1日,一次割接成功并投产使用;
  7月2日,开通大庆至哈尔滨用户电报中继电路一条;同月,市邮电局至试油试采公司12路特高频市话中继线路投产使用;
  9月5日,在大庆国外经济贸易公司开通大庆至哈尔滨用户电报电路一条;
  10月5日,增开大庆至哈尔滨长途全自动来话电路10条,去话电路6条;
  10月10日,增开大庆至勃力长话电路一条;
  7月27日,增开市邮电局至大庆林源炼油厂用户电报电路一条;
  12月20日,开通大庆至哈尔滨用户电报电路一条;同月,开通大庆至林源60路微波电路。
  1989年底,全市市话容量由1988年的5 000门增加到7 000门,实安电话 4 568台,长权用户948户,用户电报发展到10户;三类传真15户,甲种用户302户;进行了万门程控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建设东风新村3 000平方米邮电局房,市政府为该项建设投资200万元,1989年完成 150万元;市邮电局在1988年完成邮件开拆除尘设备基础上,1989年又安装包裹细分机一部及配套传输设备;在乘风庄、助剂厂、王家围子、采油六厂安装特高频市话中继电路;更新和新增 5台邮政车辆;特快专递配备了专用汽车等。这些项目的开通投产,有力地支持了大庆石油、石油化工和地方工业建设的发展。
  【市邮电系统多项工作创部、省先进水平】 1989年,大庆市邮电系统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在邮电工作上用开创全省、全国一流水平的要求,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群体向上意志,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双文明建设中,市邮电局被评为1989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和省邮电系统的文明单位标兵;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市邮电局被评为全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市邮电局被评为全国邮电系统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电信设备维护工作方面,市邮电局电信设备维护科在连续三年被评为省邮电系统优秀机务站的基础上,1989年,又被授予省邮电系统优秀机务站标兵和质量过得硬优秀机务站称号,被省政府授予设备维护先进单位称号。获取了省邮电系统内设备维护工作的最高荣誉。
  在报刊发行工作方面,全市报刊人均款额,人均份数,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在邮件传递工作方面,市邮电局转运科一举摘掉落后帽子,进入全省文明转运站行列。
  在邮政储蓄工作方面,全市存储余额突破 5 000万元大关,较1988年增长一倍多,位居省邮电系统(省会局以外)地市局的第一位。
  在推行邮政编码工作方面,10月 1日在全国最先实现人工按编码分拣,居全国先进行列;在电报通信方面,电报业务综合考核取得较好成绩,在70多个参赛单位中,连续第二年名列全省第一;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经省、市档案专业管理部门联合验收,被评为省级先进档案管理单位;集邮工作也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市邮电局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在深化改革中,1989年,大庆市邮电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实行内部银行制度。该项改革措施从元月 1日起开始实施。旨在监督支出计划的执行,控制费用开支,考核领导任期目标。同时,也为完善专业核算、二级核算创造条件,有利于企业推行经济核算制,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银行设在市邮电局计财科。以市邮电局科、室为开户单位。科室以下单位不设户头。区邮电局不在市邮电局开户。内部银行以各科、室的支出计划为核算主体。费用水平原则上按局的定额及历年费用水平确定。各单位支出计划视为内部银行的资金来源,由各单位根据年度计划自行安排季度计划,在规定范围内掌握使用。支出计划项目包括:工资、折旧及提成费、提取的福利基金、维护费、零星低值易耗品、业务用品、酬金、各种运输费、卫生费、办公费等。
  这项制度实行后,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
  二、加强统计管理。重新制订了统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的职责、统计办法、检查考核办法等。形成了市邮电局到区邮电局、经营部、班组、统计人员的统计网。充实了人员,市邮电局原来的2人增加到4人,区邮电局配备了专职统计员,配备了微机。
  三、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市邮电局制定出局基础工作建设实旌细则和管理网络;确定该项工作由企管办主抓,按照省邮电局部署要求,对全局各项基础工作规程进行了重新修订整理,经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制定出近70万字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汇编》。这本《汇编》的制定标志着市邮电局企业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境地。
  四、制定了《加强服务工作的安排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标准、程序和制度要求。建立起企业与社会相结合的服务工作监督检查系统。
  五、对设备维护工作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改革调整了组织机构,将市话科和机械科合并成电信设备维护科。形成了长市合一的维护体系,适应了现代通信“长市不可分割”的特性;改革维护方式,实行值检分开,把维护人员分成了维修、值守、技术三个系列;改革管理机构,实行专业管理,把全局电信分成长话、电报、电信设备维护三个专业。加强了全网监督、检查和指导。在系统控制管理过程中,注重抓主要矛盾,紧密围绕提高全自动来去话接通率开展各项维护工作。同时,注意搞好综合治理。新的管理机制运行后,不仅有利于市邮电局维护工作的进行,而且使区局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六、应用微机技术手段。到1989年底,微机技术已广泛应用到长途通信,电报通信,传真技术,用户电报电路,工资管理,电报电话费管理,邮政编码查询,统计等 8个方面,工作效率较前大为提高。
  七、进一步推行现代化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对设备维护工作进行管理,在长话、电报、分拣等生产科室继续推行定额管理;在转运科实行计件管理;各生产科室普遍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进一步健全了管理机构,调整了企业现代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办事机构。
  八、加强物资供应管理工作。重新修订完善了物资订货、采购、材料分配及发放,入库验收及保管,储备物资管理,库房收发及物资摆放等管理标准;新建物资储备、流动资金、材料、用纸、工具配件、油料消耗等项定额标准和物资节约与修旧利废、各类能源设备管理、节约措施及奖惩办法,工具放发、领用及保养,工具用品报废与赔偿等项管理制度。
  九、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对中层干部实行了聘用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标准;制定了《干部管理条例》;建立了科级后备干部档案;成立离退休办公室;完成了专业技术干部的职称评聘工作。全局被评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计21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169人。
  【石油管理局召开通信系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1989年 3月24日,石油管理局在通讯公司召开通信系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17个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 16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1988年,石油管理局通信系统职工,坚持把改革和为油田生产服务放在首位,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克服了洪涝灾害等困难,使油田通信系统全程全网的运行质量、生产效率都有显著提高,保证了油田生产和市政建设的需要。
  【黑龙江省无线电台站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大庆市召开】 1989年 7月17日,黑龙江省无线电台站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大庆市召开。  
  大庆市是全省设台最多的市,到1989年 7月,石油管理局系统已建有电话站(局)14座,电话装机总容量23 500门,其中程控交换机 4 500门,纵横制交换机19 000门,采用微波中断方式,形成了有线、无线相连的比较完善的通信网。除此之外,油田的勘探、开发、交通运输、科研设计、大专院校等43个单位设了无线电台站,组成为各自生产服务的无线电通讯网络。
  在这次现场会上,天然气公司、钻井一公司、物探公司、消防支队、通讯公司、市公安局等6个设台单位,介绍了台站管理经验。与会的全体人员参观了这6个设台单位及卫星地面站的管理情况。
  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无委会副主任薄宝林,省军区参谋长、省无委会副主任邹长海分别在会上讲了话。
  张立中、衣佩发、钱棣华、王强等市委、市政府、石油管理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通讯公司北区、喇区电话站通讯引进工程投产】 分别从加拿大、芬兰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4 000门程控交换机和接口设备,于1989年12月10日在大庆石油管理局通讯公司北区、喇区电话站割接投产。
  北区、喇区通讯引进工程,是“七五”期间大庆石油通讯网改造的重点工程,是石油管理局的一项重要引进项目。这项工程从设备订货到安装施工,涉及到 3个国家的11个厂家,工程调测与网络调整涉及到5座电话站。
  北区、喇区引进工程投产后,使油田北部地区基本实现通讯网数字化;北区、喇区两个电话站的装机率可由99.5%下降到54%,大大缓解了油田北部地区装机难的问题;为该地区的电话用户提供了缩位拨号、三线通话、夜铃服务等特种功能的服务,为油田生产单位的数据传输提供了设备和通道。
  12月11日,通讯公司召开北区、喇区引进工程投产大会。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通信公司副经理张敏文、石油管理局副局长钱棣华为投产剪彩。中外有关方面的代表到会祝贺。
  【东北三省集邮学术讨论会在大庆市举行】 1989年 9月14日,东北三省第二届集邮学术讨论会在大庆市举行。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 3省的40余名集邮家参加了讨论会。他们就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方加盖邮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会议主要形式是发表学术论文与座谈讨论相结合。
  黑龙江省集邮协会会长汤效文致开幕词。辽宁省集邮协会会长何子明,原吉林省邮电管理局局长矫桂栋,吉林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刘允录及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出版社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讨论会。
  大庆市老集邮家、市政协副主席杨继良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对东北三省集邮家们来油城参加集邮学术讨论会表示欢迎。
  讨论会于9月16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