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渔业
渔业
【养殖水面和成鱼产量持续增长】 1989年,大庆地区在天气干旱,水源减少,渔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渔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投入,使养殖水面不断扩大,成鱼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到1989年底,全市养殖水面达25.5万亩,其中精养塘10 700亩,比1988年增长 33%。为了扩大养殖水面,石油管理局的各农工商分公司投资590万元,新建精养鱼塘3 200亩,新增年生产能力50万公斤左右。全市全年生产商品鱼362万公斤,比1988年增长2.55%,使全市年人均占有量达4.1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大庆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成立】 1989年,大庆市以鱼种场为基础,成立了大庆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面向全市各养鱼单位,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
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下设有技术服务站、渔需物资供应站、鱼种试验场。技术服务站为全市各养鱼单位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帮助一些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方案,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及生产后期出池、产品出池、销售等服务,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苗种投放、鱼病防治、水质分析、科学饲养、捕捞出池、产品销售等项技术服务。一年中,共组织投放鱼种22万公斤,夏花鱼苗 1 210万尾,并开展技术咨询工作,解答养鱼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使水产科学技术在全市得到推广普及。全市有鱼种池 4 560亩,全年生产鱼种45.4万公斤,可满足全市需要量的 80%以上,鱼种基本实现自给。渔需物资供应站负责为全市各渔业单位提供饲料、渔船、药品、渔具等物资的服务。渔业生产的各种物资应有尽有,生产单位随用随取,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一年来,共为全市各养鱼单位加工饲料 250万公斤,加工渔船22只,提供防病药品5吨,渔网2 600米,并供应竹竿、网纲、网线、垂钓渔具等多种渔需物资。
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的成立,使全市渔业生产从产前的物资准备到产后的出池销售形成系列化服务,各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促进了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
【渔业法规得到落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黑龙江省渔业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结合大庆市的实际情况,大庆市政府于1989年 7月19日召开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大庆市渔业管理暂行规定》,并于1990年3月1日开始施行。
《规定》分 7章30条,对大庆市水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渔业的监督管理、养殖业、捕捞业的许可证发放,渔船牌照的办理,以及大庆市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等做了明确规定。
为了使渔业法规得到落实,组建了33人的渔政管理队伍,并进行了着装,各重点渔业单位都有专职和兼职渔政工作人员。一年中,共进行渔政检查70余次,对捕杀经济幼鱼和捕油泡子污染鱼的人员,都区别不同情况,依法进行了处理。
【网箱养鱼试验成功】 1989年,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二公司引进外地的网箱养鱼技术,在公司鱼场进行网箱养鱼试验,取得成功。试验面积 1.3亩,采取驯化饲养、投喂全价颗粒饲料,投放大规格鱼种等措施,取得亩产 3万公斤的高产量。这一试验的成功,为利用全市大、中水面渔业资源,发展网箱养鱼,提高产量,创出了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