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农业银行 【农村金融机构遍布城乡】 农业银行自1984年10月成立以来,到现在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已遍布城乡。1989年末,全市农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已由建行初期的23个发展到58个,储蓄所由3个增加到23个,有储蓄专柜20个,储蓄代办所190个,农村村级信用站19个,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农村金融干部队伍经过几年的培训、充实,职工已由1984年末的181人增加到413人。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助理经济(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41.5%。已成为发展大庆农村金融事业的重要力量。
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23 113.5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 5 309.8万元,贷款总规模和各项目贷款均控制在计划之内,其中农业银行各项贷款占用额为19 320.1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4 260.4万元,比省行下达计划少占用696万元;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占用额为3 793.4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1 049.4万元,提留存款准备金1 573.9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 362万元。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累计收回各项贷款40 301.6万元,资金运用率为96%;资金周转为2.5次。资金自给率达到115.6%,是全省唯一的存差行,为平衡全省信贷计划做出了贡献。
【农村存款大幅度增加,贷款投放合理】 农业银行在1988年实行企业化经营改革的基础上,1989年,在控制货币投放和贷款总量的前提下,大力组织存款,合理安排资金,加强计划管理,适时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大幅度增长。到1989年末,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2 608.9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10 004.4万元,超计划完成 4 053万元,增长44.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 405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6 268.9万元,增长56.3%。农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22 343.1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6 143.4万元,增长37.9%,其中集镇储蓄存款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 236.6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3 966.9万元,增长63.3%;农村信用社共吸收各项存款余额实现了超亿元的奋斗目标,达到10 265.8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3 861万元,增长60.3%,其中农民储蓄余额为7 168.4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2 301.9万元,增长47.3%。农民人均存款358.4元,比1988年增加115元。
【大力增加对农业生产的贷款】 1989年,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发放贷款中,坚持行、社资金“紧密衔接,各有侧重”的原则和4:3:3(即农业40%,多种经营30%,村屯企业30%)的贷款结构,积极支持了农业生产及农村各业经济发展。到1989年末,新增贷户32 671户,累计发放各种农业生产贷款6 769.1万元,其中国家贷款4 582万元,信用社贷款2 187.1万元,比1988年末增加 695万元,是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对农业生产贷款投入最多的一年。这些贷款主要支持了农村“三户”(即重点户、专业户、贫困户)和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五个转变】 1989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内部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实行了规模与资金双项管理,全面实行了行长、处(所)主任目标责任制,推行了百分考核办法。特别是自1988年以来,在全系统全面实行综合承包经营责任制,各级信用社进行了以恢复“三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管理上的民主性、领导上的统一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并在大庆成立全省第一个地市级的信用合作联社。
农村金融内部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和城乡工农业生产的特点,从指导思想和经营方向上实现五个转变:(一)从单纯支持农业生产转移到大力支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上来;(二)从单纯支持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困难转移到全力支持农村农、工、商、运综合经营和“富裕农村、服务城市”的轨道上来;(三)从单纯支持乡镇企业小打小闹经营转移到支持发展与石油、石油化工工业相配套的乡镇企业、替代产业上来;(四)从单纯在生产环节上支持生产转移到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的商品生产上来;(五)从农业银行以办理农贷为主转移到支持农、林、牧、工、商、运、服等各业,提供全面服务的综合性银行上来。
【农业银行存款情况】
农业银行各项存款情况表
单位:千元
【农业银行贷款情况】
农业银行各项贷款情况表
单位:千元
【农村信用社存款情况】
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情况表
单位:千元
【农村信用社贷款情况】
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情况表
单位: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