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防疫工作有新进展】 1989年,市卫生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实行健康目标管理,基本上实现了年初制定的12项主要工作目标。全年在传染病、地方病、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工业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市民的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传染病发病率为317.54/10万,比1988年328.51/10万下降了3.34%;“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麻疹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覆盖率达到92%以上,提前两年达到了省要求指标;结核病患病率计划控制在550/10万,而实际控制在250/10万以下;食物中毒发病率计划控制在6.5/10万以下,实际控制在1.28/10万以下;地方病患病率控制在病区人口的10%以下,低于计划指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25‰以下,比计划指标低42.97%;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65/万以下,比计划指标低59.75%。按计划完成了为农村定向培养20名护士和10名助产士的任务;全市农村高氟区的自来水普及率由1988年的12.8%上升到17.7%,受益人口增加36 900多人;在开展卫生升级赛活动中,全年又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区一个,使全市省级卫生先进区普及率达到了 80%。在总体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各级卫生部门和卫生专业机构的职能作用,促进了各项预防疾病工作的落实。
【计划免疫】 在计划免疫工作上,继续实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度。全市儿童参保率达到95%以上,提高了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 96%,白、百、破三联疫苗接种率达到97%,1989年3月 9日至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儿童基金会和卫生部联合组织检查团,按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评审方案分片抽样的方法,对红岗区进行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检查,共检查了30个村(委)210名儿童的接种情况,检查团对检查结果比较满意,大庆市被评为第五名。
【结核病防治】 1989年建立健全了三级结核病防治网,完成了18个流行病调查点,27 000多人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任务,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 728人,全部落实了统一化疗方案。对病卡实行微机管理,治愈率达99.7%,年内管理排菌病患者134人,满疗程 123人,痰菌阴转率达到 99.2%,较好地完成了省和石油系统结防规划要求,连续两年被省和石油系统评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工业卫生】 1989年末统计,全市共有中直、省直企业、地方国营及集体所有制工厂290个,职工总数23万人,其中,生产工人20.95万人中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5.9万人,占生产工人总数的35.3%。全市共有有毒有害作业点12 548个,其中,粉尘作业点2 773个,接尘工人1.3万人,毒物作业点5 262个,接触毒物工人 2.3万人,物理因素作业点4 513个,接触物理因素2.3万人。全市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卫生合格率平均达47%左右,其中粉尘作业场所卫生合格率为50%,毒物作业场所卫生合格率为40%,噪声场所卫生合格率为70%。
大庆石油管理局58个二级单位中,有生产工人16.7万人,其中,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有4.1万人,占生产工人的31.3%。全油田共有9 199个尘毒作业点,5 963个尘毒作业场所 (其中粉尘作业场所1 599个,毒物作业场所2 418个,物理因素作业场所1 946个)。接触粉尘工人8 762人,接触毒物作业工人15 449人,接触物理因素工人16 792人。
1989年1月1日正式实施《黑龙江省工业劳动卫生管理条例》。大庆市政府以庆政发[1989]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认真宣传贯彻《黑龙江省工业劳动卫生条例》 的通知,主管副市长李溪源就贯彻《条例》发表了电视讲话,《大庆日报》作了全文刊登,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贯彻条例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编印了宣传提纲、工业劳动卫生知识等八种材料1.15万份。在宣传贯彻的基础上,市、区卫生执法部门深入5个区、19个厂(公司)级单位的34个厂(矿),68个(站、库)的94个尘毒作业场所进行检查验收,对发现的161个工业卫生问题中的84个当场落实了整改方案。
加强地方劳动卫生管理。1989年,市卫生局以庆卫发[1989]55号文件印发了《大庆市地方工业企业、乡镇企业、企业劳动服务公司、农工商分公司所属工厂和校办工厂工业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对地方工业、乡镇企业、企业多种经营厂点、校办工厂实行了“工业卫生许可证”制度,并制定了五条标准。
加强预防性劳动卫生监督工作。1989年,石油管理局以庆局发[1989]73号文件,调整了石油管理局工业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 (设计时同时设计工业卫生设施,施工时同时施工工业卫生设施,验收时同时验收工业卫生设施) 联合审查验收办公室成员,制定了审查验收程序,对各二级单位的“三同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了未经“三同时”审批的工业生产项目,一律不得投产。1989年,共审查验收70个工业生产项目,做到了工业劳动卫生设施不合格不予审批的规定。与此同时,开展尘毒浓度监测23种,共监测1 277个场所,监测合格率65%。年内完成了14 800多名尘毒作业职工职业性肿瘤的普查任务。
尘毒治理。据1989年末统计:全年共完成尘毒治理项目46个,投资治理经费 734.4万元。治理效果明显的单位有井下作业公司技术服务公司,投资 270万元,治理了机修车间、膨润土厂防尘和油毡纸厂消烟除尘等五个项目。建材公司投资 120万元,治理了管道防腐厂二号沥青防腐生产线和混凝土构件二厂搅拌楼密闭除尘工艺改造。采油六厂实现了泥浆站泥浆配制过程中的全密闭贮灰、下料、搅拌、成浆,车间内肉眼看不到粉尘,粉尘浓度从过去的超标 242倍,降至0—1.5毫克/立方米。
1989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工业卫生技术培训班48期,培训主管生产安全工作的厂长、安全员、工业卫生人员2 272人,其中市政系统举办培训班 9期,培训431人;石油管理局举办培训班39期,培训1 8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