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概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工资、物价、分配体制的逐步完善,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1989年大庆市的工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有所改善。
  据对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调查,1989年人均生活费收入为1 351.81元,比1988年增长 16%,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生活费收入达1 182.69元,实际提高1.5%。如加上居民家庭的隐性收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还要大些。全年人均生活费支出为1 156.68元,比1988年增长12.9%,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下降了1.3%,物价上涨使全市每一居民多支出144.71元。
  从生活费支出情况看,用的增长幅度较大,吃的稳步增长,穿的下降。1989年居民用的人均支出为275.57元,比1988年增长 24.3%,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吃的人均支出为542.56元,比1988年增长11.3%,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9%;穿的人均支出为12.45元,比1988年增长5.9%,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下降11.6%。
  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用的商品支出上升。居民家庭的贵重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了显著的增加。老“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趋于饱和,增长幅度较小。新兴的家电商品的黑白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也呈饱和趋势,彩电、冰箱中的名优产品仍受消费者的青睐,照像机、电炊具、电风扇在消费市场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已不会出现抢购现象;录像机、放像机、地毯等高档享受用品和室内装饰用品进入居民家庭生活。
  1989年,由于交通费用价格的上调,学杂费、保育费费用的增加,使得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非商品支出的实际水平受到影响,虽然年人均达 81.07元,比1988年的支出增长8.7%,但剔除服务项目价格指数的上涨因素,居民家庭的非商品支出实际下降15.5%。
  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年新建住宅楼 271栋,有1.49万户居民搬入新居。另外,清理出一些空闲住宅及多占住房,使得又一批居民家庭搬进新居。到年末,人均居住面积达7.29平方米,比198.8年增长2.7%。
  【食品类消费水平提高】 据对大庆市的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1989年人均食品消费为542.56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消费水平仍呈上升趋势,消费数量明显增加,消费质量有所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其特点是:
  一、食品实际消费增长。与1988年相比,实际增长2.9%。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人民收入提高,社会有效供给增加,食品消费由温饱型逐步转向营养型;二是 “383工程”实施初见成效,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回落,使得每一居民购买食品仅多支出 40.65元;三是各级组织关心职工生活,广开渠道,为职工组织了一批议价粮油,增加了粮油消费量。
  二、恩格尔系数(是评价居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1989年,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支出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为 46.9%,比1988年减少30.7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了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粮食消费增长,实际消费水平上升。1989年,人均粮食消费支出为 75.96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比1988年增长了0.9%。从粮食消费量看,人均消费粮食115.56公斤,比1988年上升1.5%。粗粮比重下降,细粮比重上升。人均粗粮为14.16公斤,比1988年下降15.1%;细粮为92.88公斤,比1988年上升5%;粮食制成品为8.52公斤。其中,面粉消费量为46.08公斤,增长46%;大米消费量为 38.64公斤,下降19.3%,细粮制成品为8.16公斤。集市购买粮食数量明显下降,人均消费量为3.36公斤,下降62.7%。
  四、副食品消费稳定增长。据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副食品支出高达285.60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比1988年实际增长5.9%。除部分品种由于货源不足的消费结构变化,使消费量下降外,其它主要副食品的消费量均有上升。受限量限月供应的食用植物油,因不售存油,使消费量减少;货源不足的鱼和鲜蛋略有下降。由于住楼职工家庭的增多,鲜菜消费量略多,结构变化,家庭的冬贮菜受楼房不宜存贮的因素大量减少,细菜比例相对提高。猪肉上升8.6%,牛羊肉上升10.7%,家禽上升38.3%,其它水产品、肉禽蛋、食糖的消费量与1988年持平
  五、菜、瓜、果、烟、酒有升有降,消费日趋合理。据调查,鲜瓜、鲜果等消费量上升,烟草等有所下降。全年人均鲜瓜消费量为33公斤,鲜果为32.9公斤,茶叶为0.12公斤,分别比1988年增长16.4%、17.9%、122.2%。卷烟消费量为26合,烟叶为0.09公斤,分别下降7%和 40%。酒类消费量下降4.8%,其中啤酒下降5.4%,糕点为2.9公斤,下降12.1%。糖果下降37.8%。
  【衣着商品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据对大庆市的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1989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200.54元,比1988年增长5.9%,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下降了 11.6%。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着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一改过去求高求名的习惯,追求新潮化、低档化,随用随购,物美价廉的新潮服装备受青少年消费者的青睐,赢得了大量购买者。一般成衣讲究高档面料者明显减少。
  二、1988年抢购风潮几起几落,承受能力较差的居民家庭抢购了一大批针纺织品和各种布料等,使得1989年衣着商品的消费明显跌落。
  三、衣着商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居民家庭承受能力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得衣着商品消费减少。
  从衣着商品的消费量上看,低档布料有所下降,中高档布料上升;针织衣裤及床上用品减少,毛线及毛线制品增加;成衣消费较为平稳,略有降低;鞋类总消费量下降,消费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据调查,1989年,人均消费棉布为1.3米,化纤布及棉花化纤混纺布为2.4米,针织衣裤1件,与1988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3.1%、32.4%、40.6%。服装消费2.67件,下降5.3%。其中,化纤布服装为1.2件,下降9.8%;呢绒服装为0.18件,下降10%;绸缎服装为0.02件,下降 73.7%;其它服装为0.77件,下降9.4%。毛线及毛线制品增长8.2%,鞋类商品呈下降趋势,其中,布鞋为0.32双,下降20%;塑料鞋为0.03双,下降75%;皮鞋为0.43双,下降 18.9%;胶鞋为0.14双,下降33.4%,其它鞋0.93双,上升22.4%。人们衣着消费日益讲究,衣着样式美观大方,款式新颖,逐步向高档化、时装化、新潮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日用品和文化娱乐用品消费量大幅度上升】 据大庆市城市居民百户抽样调查,1989年人均日用品和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支出为275.57元,比1988年增长 24.3%,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其中,日用品消费支出实际增长2.4%,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支出实际增长 36.4%从用的商品消费量上看,有升有降。据百户调查资料表明:金银首饰消费支出大幅度上升,比1988年提高1.7倍,室内装饰品提高2.4倍,受1988年抢购风影响消费大增的肥皂,消费量下降80.6%,洗衣粉消费量下降56.7%,录放像机、中高档乐器购买量增加了 2台,受夏季高温炎热气候影响,电风扇消费量增加12台,增长28.57%;彩电、冰箱消费平稳。电冰箱增长11台,比1988年增长21.43%,彩色电视机增长9台,增长13.64%。
  用的商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家庭购置逐步向享受型发展。
  二、金银饰品具有保值、易存和装饰品的多种作用,使其消费额增长速度快。
  三、用于文化生活的录放像机、中高档乐器已进入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并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美化家庭、美化生活的工艺品及装饰品也都有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