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胡路区
让胡路区
让胡路区
全区年末总人口198 31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21.6%,其中,城镇人口164 741人,临时户口 244人。区领导成员为:中共大庆市让胡路区委员会书记张留松,副书记毛林健、周德奎;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严家富,副书记董谦。让胡路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珠松,副主任盛茂林、刘庆、李永康。让胡路区人民政府区长毛林健,副区长金印桥、李永库、李福德、刘青山。让胡路区第二届政协委员会主席李生太,副主席陶永德、王秉华、陈陶。让胡路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维信,让胡路区人民法院院长田庆芝。
【工业产值首次突破5 000万元】 全区地方工业发展较快,全年地方工业总产值达5 168.5万元,比1988年增长 13.1%。1989年底,全区地方工业发展到52家,有化工、钻井、轻工、机械、纺织、建筑、食品加工、运输、建筑安装等15个行业,比1988年增加 3个行业,生产化工原料、乳粉、玻璃制品、车刀、糕点、聚丙烯、针织品、塑料制品等200种产品。
让胡路钻井公司在承担的油田任务不足的情况下,以过硬的技术,奔赴沈阳打气井,1989年完钻3口,实现产值400多万元,并及时为沈阳市区人民送了气,受到沈阳有关部门的好评。
【农业抗灾自救】 1989年让胡路区农村经济形势比较严峻。首先是农业遭受严重旱灾,其次是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价格继续上涨,三是饲料与牛奶比价不合理,畜牧业面临滑坡。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实际困难,全区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没有悲观情绪和丧失信心,而是积极地投入到抗灾自救之中,大灾之年仍取得较好收成。粮豆面积26 681亩,粮食总产达3 501.7吨,完成年计划的85.4%,上交粮食324吨,完成合同任务的120%,比1988年多上交90吨。蔬菜面积11 035亩,蔬菜产量达13 368吨,完成年计划的105.7%,比1988年多产 5 303吨。畜牧业稳定发展。发展奶牛7 327头,存栏4 456头,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26.3%和108.6%,产鲜奶11 384.8吨。养奶牛户发展到2 235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5.8%。发展生猪8 176头,完成年计划的148.5%,发展羊4 776只,完成年计划的119.4%。发展禽17.87万只,完成年计划的149%。庭院经济日趋活跃,全区有1 800个农户开展了庭院经济生产,占农村总数的41.6%,利用庭院面积54万平方米,占可利用面积的 80%,出现了种、养和加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庭院经济收入由1988年的793万元,提高到950万元,增长19.8%,占全区合作经济的32.9%。
【加强市场管理】 工商部门整顿市场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取缔无证商贩 350人,受理各种违法案件63起,上交罚没款金额14万元。由于加强了市场管理,集贸市场商品丰富,物价相对稳定,全年集贸市场商品上市量达979万公斤,比1988年同期增长23.4%,商品成交额达2 113万元,比1988年同期增长 35.5%。收缴市场管理费3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0%,比1988年增长30%。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 663户,1989年新发展589户,从业人员达2 543人。工商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全区工商企业累计发展613户,其中全民企业144户,集体企业 465户,从业人员达4 350人,注册资金3 200万元。此外,为了维护经济秩序,开展了清理整顿公司工作,共清理整顿103户,其中撤并37户,保留58户,理顺8户,清理“三小企业” (小化工、小炼油、小沥青)13家。商业系统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配套改革, 调整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9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额 5 355.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8%,比1988年同期增长18.4%。实现利润135.9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60.4%,比1988年同期增长3.2%。特别是商场改变了营业面积结构,增加营业面积550平方米,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物价部门深入企业4 095次,作价上万个品种,对 137家企业指导建章建制154条。在专项物价检查中,查处违价单位611个,收缴罚没款317 779元,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物价上涨指数由年初的122.6%,降到年底的106.7%,回落了15.9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得到逐步改造】 让胡路区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区镇,地域狭长,人口众多,随着油田建设和市政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迁驻区域内,本着服从和服务于油田建设,尊重历史和现状,逐步改造,适当调整,综合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全区总体规划。即:以中心街路为主,完善功能分区,先后完成了对庆新、红卫星、方晓、龙岗、乘风、乘二、银浪和西杨路段等8个小区的建设和调整,为加强领导,成立了区政府建设委员会。
城市监察部门,主要开展了以检查违章建筑为主要内容的监察工作。共检查了区域性临时用地户637个,建筑面积7 386平方米,发出限期补证和整改通知单216份,拆迁通知单162份。对违章建筑和违反市容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分别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和经济处罚,共罚款69 808元。
环卫部门及时检查在建项目和验收竣工项目,全区8个在建项目和竣工项目,有5个发给了“三废”排放许可证,其余3个限期治理。全区各类地方工业中有排放的15个,占总数的14.4%。全区14个重点污染源,已经有12个得到治理。街道卫生和绿化工作也有较大成绩。
双文明建设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开展。全区有 136个单位参加全市十大窗口优质服务竞赛,有35个单位获区级优胜,有17个单位获市级优胜,有 2个单位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让胡路区被评为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
【喇嘛甸镇】 全镇人口22 396人,其中农村人口22 140人,占总人口的 98.9%。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吴国林。全镇辖10个村和 1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新华村、向荣村、良种场村、胜利村、三胜村、兴旺村、红旗村、繁荣村、宏伟村、富强村和喇嘛甸街道办事处。全镇行政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6万亩,草原面积13.5万亩,养鱼水面1.371亩。
过去喇嘛甸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喇嘛甸镇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乡镇企业、畜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乡镇企业、畜牧业、农业三位一体的新格局。1989年全镇乡镇企业总数达43家。有化工、钻井、轻工、纺织、建筑、运输等13个行业,可钻油井以及生产化工原料、乳粉、聚丙烯等 100多个产品。1989年在原料紧张、能源调价、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值4 300万元。特别是喇嘛甸农民钻井公司同沈阳市签订了在沈阳市郊打10口气井的合同,5 月初开赴沈阳后,在吃、住条件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于5月7日在于洪区马三家镇边台村东750米处布下第一口井——民23井。用15 天的纯钻井时间,就打完了这口砂泥岩互层的1 233.7米的气井。7月1日正式送气,控制日输2万立方米,为4万户居民解决了做饭用气问题。当年完钻3口,实现产值400多万元。
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1989年发展奶牛7 327头。存栏4 456头,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26.3%和108.6%。产鲜奶11 384.8吨,养奶牛户发展到 2 235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5.8%。发展生猪8 176头,完成年计划的148.5%,发展羊4 776只,完成年计划的119.4%,发展禽17.87万只,完成年计划的149%。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仍取得较好收成。粮豆面积26 681 亩,粮食总产达3 501.7吨,完成年计划的 85.4%,上交粮食324吨,完成合同任务的120%,比1988年多上交90吨。利用庭院面积54万平方米,占可利用面积的 80%,出现了种、养、加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庭院经济收入由1988年的793万元,提高到 950万元,增长19.8%,占全区合作经济收入的 32.9%。城镇建设也得到较大改善,整修乡村公路60多公里,形成了以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公路网络。镇中学教学楼、镇政府办公楼、钻工家属楼林立,各种设施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