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人物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1989年,大庆市王志武、王德民、申冠、陈全友、李军、李秀元 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魏兴柱、孟庆芬2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的主要情况和先进事迹如下:
  王志武
  男,汉族,陕西省宝鸡市人,1932年9月生,1954年6月参加工作,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1954年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毕业,曾在西安地质调查处、新疆油田从事科研工作。1959年 3月赴苏联莫斯科全苏石油勘探研究所实习。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历任大庆油田研究院院长、油田总地质师、副局长、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务。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上被选为候补委员。几十年来,他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石油事业的道路上,以执着的精神勇敢拼搏,潜心钻研石油开发技术,热心勤奋地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1986年7月担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和1989年2月担任大庆市市长以来,他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奋发进取,成绩卓著。1989年 9月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奖章和证书号码1224。他顾全大局,勇挑重担。担任局长、市长以来,时时刻刻铭记以大局为重,不忘为大庆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多做贡献。周密安排工作,精心组织生产,大庆油田年年都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对稳定国民经济大局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胸怀大目标,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坚决不搞短期行为。立下任期责任状,紧紧抓住油田勘探、开发、科研、多种经营和“八五”规划编制等具有战略性质的重点工作,积极为油田实现第二个10年及更长时期的稳产 5 000万吨打好基础。由于他本人十分重视关系油田长远发展的研究,积极参加科研,对石油开发研究取得很深造诣,由他直接组织和参与的“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本人也同时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他主持制订的“油田高产上五千、(万吨),稳产再十年规划”获石油部1982年科技一等奖。他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近几年来,他按照“配套、完善、深化、发展”的方针,在完善油田内部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又从计划、财务、劳动人事制度、投资体制、物资等10个方面进行了配套改革,制定出14项宏观控制实施意见,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大庆的改革和建设稳步地向前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6年大庆石油管理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987年被石油部评为一级企业,1988年国务院授予国家二级企业,并正向一级企业迈进。
  王德民
  男,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1940年2月生,1960年8月由北京石油学院毕业来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先后从事采油工艺技术和科技管理工作,1963年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1978年调大庆石油管理局担任副总工程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历任局总工程师、局党委常委,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经济技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3年和1988年先后被选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石油科技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60年至1977年先后8次被评为大庆先进工作者,1978年至1988年先后4次被评为大庆模范标兵,1978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全国科学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79年至198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石油部劳动模范,1987年 8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优秀中年知识分子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9年9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奖章及证书号码1183。
  王德民矢志不渝,在逆境中坚持搞科研。1960年他来大庆先在采油地质测试组工作,经过下现场,查资料,刻苦攻关,和其他人一起研究成功了一套符合大庆油田地下情况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和新的资料解释方法,“松辽Ⅰ法”、“松辽Ⅱ法”、“松辽Ⅲ法”、“松辽Ⅳ法”以及仪表化、轻便化、钢丝化的“三化”分层配水测试工艺。就在他专心致志搞科研,并获得显著成绩的时候,“四清”、“文化大革命”把他打成“白专道路的典型”、“特嫌”等,进行批判审查、抄家,夫妻双双下放劳动。他身处逆境,仍矢志不渝搞科研,同其他人一道研制成功了非自喷井连续气举试油法、偏心配水器等。1978年以来王德民走上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的重要岗位, 参与组织了被列为国家 “六五”期间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开采技术研究”、限流法压裂新工艺等,前者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他还根据自己的科研实践,撰写发表了许多技术论著,如《不稳定试井方法在大庆油田分层开采工艺的发展与实践》、《大庆油田分层开采工艺的发展与实践》等,在国内外的一些石油杂志上刊载。20多年来,由他本人完成和他主持并参与研究完成的科研项目共有30多项,其中有些达到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如“油井偏心配产、偏心注水装置及工艺”获得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在他出国考察期间,他的亲属中有人劝其留下,他都坚决谢绝。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从不骄傲自满,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为实现大庆新的奋斗目标再做新贡献。
  申 冠
  男,朝鲜族,黑龙江省伊春市人,1960年 7月生,1980年7月参加工作来大庆,在2012(原1205)钻井队工作,先后担任过内外钳工、井架工和正副司钻,1984年5月任钻井队副队长,1985年任队长,同年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当工人时,刻苦学习技术,严格要求自己,年年是先进生产者。担任队长后,他发扬“铁人”精神,带领全队职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科学打井,有力地推动了钻井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1985、1986、1987年连续 3年创出国内使用同类引进钻机钻井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最好水平,被评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金牌钻井队,实现金牌三连冠。申冠连续 6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1985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市(局)劳动模范标兵,1986年被全国总工会、国家经委授予“全国先进班组长”荣誉称号,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选为全国七届人大代表,9月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奖章和证书号码1181。
  申冠是“铁人”王进喜生前钻井队第12任队长,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到1989年已打井进尺 120余万米,是全国第一个登上百万米高峰的钻井队。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队使用引进钻机后,他十分注意科学技术,刻苦学习高压喷射钻井新技术,通宵达旦地守在井场,准确记录各种仪表显示的不同参数。眼睛熬红了,就用凉水洗把脸,困极了就在值班房里打个盹,终于摸索出既能提高钻井速度,又能保证钻井质量的高压喷射钻井方法,取得交井、进尺、质量、成本多项经济指标都在同类钻井队中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只求奉献,不贪索取。任队长后,仍和工人一起干,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全队由48人减少到36人。工资、奖金捆在一起,按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分配。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分解任务,班组个人承包等改革措施,使钢铁钻井队在改革的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他像“铁人”老队长那样,心里时刻想着群众。他上班多,倒班回家少,很少休息过节假日,但从不多拿奖金。由于井队在油田外围打井,人员精简后,队里一人一岗,一旦有倒班职工不能按时归队,就会影响生产。他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制定了除回公司开会晚上回家算倒班外,其余时间不离队的制度。干部以身作则,对群众就有说服力和号召力,职工出勤率始终保持在 97%以上,保证了钻井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夺金牌目标的实现。
  陈全友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1931年1月生,1955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 2月转业到青海柴达木油田炼油厂,1961年 9月来大庆,先后在采油一厂六矿二队、采油二厂一矿45队当工人、井组长。1976年 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一个在采油一线岗位上奋斗了近30个春秋的老会战,身患胃癌和严重肺病,动过两次大手术,仍主动要求到一线承包铁人井组,并使这个井组连续 3年被评为标杆井组,他本人连续17年获厂先进个人,连续 4年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9年9月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奖章和证书号码1182。
  陈全友从小种过地,吃过苦,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到大庆后,他当采油工,种地、盖干打垒、喂猪、放羊、做饭,采油队的活什么都干过。一直勤勤恳恳,埋头苦干。1983年的一天,他正在井上忙着,实然头晕恶心,胃肠剧烈疼痛,几分钟后口吐鲜血昏倒在地上,经送医院抢救,胃切除了 3/4,并初步诊断为胃癌。他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刀口愈合,胃功能逐渐恢复后,矿领导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安排他在矿收发室,干点轻活儿。他考虑到油井上的工作,多次要求重返一线采油岗位。1986年他到铁人井组当井长,带领井组人员为油大干,因为工作劳累,1987年 3月患病又住进了医院,由连续高烧转成严重肺病,经医院治疗和组织多方关怀,他的身体又奇迹般地康复了。这时正赶上1988年春节刚过,队里重新承包井组,他主动提出继续到铁人井组当井长,3月,他又承包了铁人井组。这个井组所管理的3口油井,都处在西部断块,地下矛盾突出,套管变形严重,出沙结垢多,管理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他到井组头一个月,就挨个井转,同其他 3名工人一起,搞维修、擦设备,从早忙到晚。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整改,终于在二季度被评为矿双文明标杆井组。他管井严细认真,7 月份的一天,他在巡回检查中发现萨55井压力有些变化,他一连 3天蹲在井上观察压力,查找原因,终于弄清是分离器出口管线有问题。他和井组人员一起不顾油和污水的喷溅,及时排除故障,仅1988年就处理过 6次结堵问题,并且每回都做到事不过夜,使油井尽早恢复正常生产。他和全组人员奋发大干,使一个套管变形、出沙严重、管理难度大、配产只有 2.1万多吨的井组,1988年就超产2 400多吨。陈全友还注意作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提合理化建议,3个月就提合理化建议15条,被采纳 5条,日增油40多吨。有的建议还得到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好评,获厂和市总工会合理化建议奖。
  李 军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硝铵车间工人,1989年 9月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奖章和证书号码1184。其它主要情况见1989年《大庆年鉴》 352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条目栏内,此处不再重复。
  李秀元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一厂动力车间工段长,1989年 9月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奖章和证书号码1185。其它主要情况见1988年《大庆年鉴》 623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条目栏内,此处不再重复。
  魏兴柱
  大庆市人事局局长,1989年9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奖章和证书号码179。其它主要情况见1988年《大庆年鉴》 621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条目栏内,此处不再重复。
  孟庆芬
  女,汉族,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44年2月生,1968年9月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1979年调入大庆,1980年 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大庆职工大学学工部副主任、讲师。她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学生,被称为“塑造美好心灵的人”。她的优异工作成绩,先后受到了大庆市、黑龙江省、石油部以及全国的表彰和奖励。她是连续5年的大庆市“三八”红旗手,连续8年的大庆劳动模范标兵,并获得黑龙江省、石油部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989年9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和证书号码178。
  当1979年初她刚调入大庆时,面临着当英语翻译和教师的两种选择,她毅然决定继续当教师,先在大庆石油学校任英语培训二班的班主任。在英语教学中,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点,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音形结合”的原则,反复作听音写单词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记单词和听写能力。在1983年学校举行的英语写单词比赛中,她教的学生获得了前四名。1985年 8月,她调到大庆职工大学任德育教研室副主任,她虚心学习,研究制定出学校德育教育方法,并亲自登台讲课,学生们反映她讲的课“趣味性浓,知识性强,听她讲课是一种享受”。她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同学生打成一片,处处关心学生,每周至少找 3人谈心,半年来共谈了300多人次,她所在的班级,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良好, 所在的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她坚持教书育人,循循善诱,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学生身上。学生病了,她帮助请医煎药,几年来用自己的工资给患病学生买营养药品花了 1 000多元。对后进学生她殚精竭虑做好转化工作,同学们感动地说:“孟老师为我们操碎了心!”她对学生的爱犹如潇潇春雨,滋润了一批又一批红花绿果,仅近几年毕业的 230名学生中就有60多名入了党,40多名提为干部。她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克服困难,甘做生活中的强者。1987年丈夫逝世后,体弱多病的老母亲需要她赡养,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需要她培养教育。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往往不能顾全两头。面对这种情况,她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母亲、儿子有病,她挤空照看,从不影响工作。她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再苦再累也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