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0年,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李瑞环同志视察大庆时的指示精神,发扬大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总产值 260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9年增长2.5%,其中工业总产值 (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办工业)达到238.8亿元,比1989年增长4.0%;国民生产总值149.6亿元,比1989年增长14.7%;国民收入125亿元,比1989年增长3.74%。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较大发展。
【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32.7亿元,比1989年增长4.0%,中、省直企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总产值实现223.9亿元,比1989年增长3.4%。石油管理局完成170.9亿元,比1989年增长1.5%;石油化工总厂完成42.3亿元,比1989年增长 10%。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生产情况良好。全年加工原油 756.1万吨,比1989年增长4.3%;汽油、柴油、润滑油以及丙烯腈、腈纶丝等主要石油化工产品产量均比1989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地方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总产值实现9.37亿元,比1989年增长 14.8%,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10个,生产近2 700种产品。乡村工业产值为1.36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1990年产量 比1989年增长%
原 油 5 562.2万吨 0.1
天 然 气 22.4亿立方米 -0.1
汽 油 115.0万吨 12.4
煤 油 23.7万吨 0.4
柴 油 228.3万吨 6.7
润 滑 油 18.5万吨 17.0
合 成 氨 36.1万吨 2.5
尿 素 47.3万吨 1.6
腈 纶 丝 4.97万吨 52.6
丙 烯 腈 5.39万吨 42.8
乙 烯 28.1万吨 14.1
塑 料 21.6万吨 9.4
发 电 量 37.5亿千瓦小时 -20.0
啤 酒 8 327吨 48.5
乳 粉 6 104吨 10.9
塑料编织袋 1 920.0万条 12.4
腈纶经编毯 77.1万条 36.5
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全市有58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省、部级优质产品;相同口径企业的优质产品合格率达59.19%,主要工业产品稳定提高率达94.55%。全年原油外运含水率为0.15%,石油产品质量合格率继续保持100%,石油化工产品综合商品率达91.84%。乳粉、啤酒、腈纶经编毯、塑料编织袋等地方工业产品质量均比1989年有较大提高。
【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继续全面深入贯彻了党对农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加了农业投入,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1 309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9 482万元,牧业产值27 025万元,副业产值2 457万元,渔业产值1 830万元,林业产值515万元。
粮食生产获得了好收成,创历史最好水平。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1990年产量 比1989年增长%
粮豆合计 27.3万吨 75.1
其中:小麦 2.1万吨 17.5
玉米 21.8万吨 97.0
高粱 1.4万吨 47.5
谷子 7 519吨 58.1
大豆 8 801吨 -11.9
蔬菜 21.1万吨 44.5
甜菜 30.8万吨 103.9
油料 896吨 -26.9
由于积极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新技术,挖掘潜力,消化各种不利因素,使畜牧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主要畜牧产品产量及牧畜出(存)栏如下:
产品或牧畜名称 1990年产量或出(存)栏 比1989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2.68万吨 5.5
奶类产量 4.5万吨 18.9
禽蛋产量 1.4万吨 25.1
肉用猪出栏 12.99万头 18.4
肉用羊出栏 4.0万头 25.8
肉用牛出栏 1.4万头 42.9
生猪存栏 12.2万头 13.1
大牲畜存栏 8.5万头 2.3
其中:奶牛 1.8万头 8.6
羊 存 栏 7.1万只 7.5
家禽存栏 278.9万只 0.5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产渔4 067吨,比1989年增长12.2%;林业生产和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造林2.0万亩,造林质量不断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与生产相适应的规模。全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43.9亿元,比1989年增长7.6%;在全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2亿元,比1989年增长58.1%;全民其它投资完成23.7亿元,比1989年下降11.7%;集体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 148万元。
投资结构有所变化。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由1989年的22.08%上升到32.45%,更新改造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由1989年的12.07%上升到13.52%;全民其它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由1989年的65.85%下降到54.03%。
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较快,大庆石油管理局完成投资38.7亿元,比1989年增长9.9%;油田建设主要实物量均完成年度计划,钻井交井 1 965口,进尺达246.4万米,建成投产油井1 617口,新建各种井口装置2 326套,铺设各种管线2 927公里,建成各种站 175座,新增原油生产能力370万吨。石油化工总厂完成投资2.98亿元,比1989年增长14.3%。
市政建设和地方工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1.2亿元,新建和扩建了一批企业,大庆市第一日用化工厂、煤浮选剂厂、大庆毛纺有限公司、大庆制药厂、大庆工业助剂厂、合成润滑油厂、大庆塑料制品厂等项目和配套工程相继建成投用。
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市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9亿元,比1989年增长20.6%。在更新改造投资总额中,石油管理局完成4.0亿元,石油化工总厂完成1.2亿元。通过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发了28种新产品,使产品结构有所调整。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铁路发运货物 1 005万吨,发送旅客 748万人次。公路货运周转量达1.56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达9 332万人公里;新增6条长途客运线路和1条市内远郊线,长途客运可通达省内外38个地、市、县;乡镇通车率达100%,村屯通车率为45.6%。
邮电通讯事业规模扩大。全年计费邮电通讯业务总量达 2 085万元。在主要邮电业务量中,信函件完成852.9万件。年末安装电话已达3.4万部。
【商业】 商品购销规模扩大。全年社会商品纯购进12.7亿元,比1989年增长 18.3%,商品纯销售13.9亿元,比1989年增长17.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1.8亿元,比1989年增长10.3%。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为11.5亿元,比1989年增长6.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0.3亿元,比1989年增长20.7%。在主要消费品中,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自行车、半导体、收录机和一些穿着、膳食商品销量均比1989年有较大增加。
国营商业在治理整顿中,发挥了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1990年国营和供销社商业内贸商品纯购进达11.4亿元,纯销售达12.1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27.1%和22.2%。集体、个体商业继续发挥了补充市场的作用。集体商业商品纯购进达9 517万元;纯销售达9 723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 2.6亿元,比1989年有较大增长。商品市场格局有所变化。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上升到59.5%;集体、个体所占比重下降到40.5%。
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1989年。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1989年上升6%,涨幅比1989年下降7.1个百分点。从商品结构上看,食品类价格上升6.8%,衣着类上升10.1%,日用品类上升3.2%,药及医疗用品类上升6.4%,燃料类与上年持平。全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比1989年上升6.0%。
【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达28.6亿元,比1989年增长 11.7%,原油以外的商品出口供货额达5 000多万元;对苏贸易取得很大进展,全市有7个部门和单位同苏联18个城市的几十家工商企业和贸易部门建立了经贸关系。
全年接待前来旅游观光和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和外国友人、 华侨、港澳同胞1 872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 689人次;旅游部门全年业务收入达483万元,旅游外汇收入折合人民币35.7万元。
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取得新进展。与国内 110多个地区、部门和企业广泛建立了协作关系,签订57项经济技术联合项目,引进资金1 910万元,协进协出物资总额2 180万元。
【财政、税收】 全年财政预算总收入43.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3%,支出 2.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1%;上缴利税36.3亿元,以税还贷5亿元,市级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各项税收及基金收入入库37.8亿元,比1989年增长了12.9%。
【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事业】 科技有新突破。全年科研投资达 5 772万元,计划安排科研攻关项目688项,年内完成并通过鉴定279项,获国家、省、部级奖36项;推广应用新技术148项,获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
文化、电影、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创作文艺作品160部(首),4个市级文艺演出团体全年演出戏剧、曲艺节目 474场次,观众达23.3万人次。年末市级以上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图书借阅35万册次,市级报刊发行量稳定;电影放映单位达86个,全年放映电影1.87万场次,观众达1 269.2万人次;广播电视中心全面投入使用,播出质量又有较大提高。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年末中小学校已达375个,在校学生17.9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达99.5%。双科及格率达98.0%。初中毕业考入高中、职业高中、技校、中专的升学率达62.9%;高中毕业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达1 455人,年末大中专院校 7所,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均比1989年有所增加。全年培训职工10.1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也有很大进展。
卫生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各类卫生机构达321个,卫生技术人员达9 441人,医院床位达5 135张,住院病人治疗有效率达96.90%,治愈率达71.0%,住院病人死亡率下降到1.3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省级以上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奖牌271枚,其中金牌121枚,银牌99枚,铜牌51枚。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深入,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14.9万人。
【人民生活】 全年安置劳动就业 2.1万人。年末全市职工总数已达38.1万人,比1989年增长4%,其中全民职工34.3万人,比1989年增长3.3%,集体职工3.6万人,比1989年增长12.5%。全年职工工资总额达10.7亿元,比1989年增长18%;全民职工年平均工资2 964元,集体职工年平均工资2 196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13.8%和9.6%。农民人均收入达886元,比1989年增长16.6%。
全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可用于生活费用的收入达 121元,比1989年增长8.8%。年末每百户居民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均比1989年增加。
镇城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新建住宅楼竣工88万平方米,又有一批居民搬进新居,年末城市住户人均面积已达7.6平方米。
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199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20.8亿元,比1989年增长40%,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达19.8亿元,比1989年增长 39.3%。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年植树99万株,铺草坪20万平方米;工业废水处理率、废气处理率、固体废物处理率均比1989年有所提高,进一步控制了环境污染源。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集体办敬老院13所;由集体供养的孤、老、残、幼达379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收效明显。全市综合刑事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发案起数分别比1989年下降18.1%和3.4%。全年发生火灾和交通事故187起,死亡78人,伤87人,损失折款138.7万元。
【人口和计划生育】 全市年末人口达94.1万人,比1989年末增长25.6%,非农业人口65.7万人,农业人口28.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9‰。
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8.03%,综合节育率为99.53%,晚婚率为69.59%,独生子女领证率为88.61%。
1990年,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①石油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长期稳产与后备储量不足的矛盾突出,单一经济结构同经济全面发展不协调,这对油田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②资金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的流动资金普遍不足。1989年全市资金缺口达 5 000多万元。③一些地方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意识和管理水平低,职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经济效益不高。据对市属72个企业统计,实现利润比1989年下降了 59.5%。④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生产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土地碱化、板结。单产比较低,草原退化,部分水面受到污染,治理和改造的任务还很重。⑤人口和就业压力仍很大。全市待业和需二次就业人数由“七五”初期的1.4万人增加到3.2万人。全市人口已发展到94.1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城市负担越来越重。⑥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微观管理措施也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机制来统筹运行,在发挥地区整体合力上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整体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国民生产总值跻身全国超百亿元的25个城市之中】 “七五”期间大庆市国民生产总值达550亿元。1989年市国民生产总值(1989年 123亿元,1990年125亿元)已跻身于全国超百亿元的25个城市之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深圳,名列全国第二。“七五”期间,大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一、物质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大庆市现价社会总产值达260亿元,国民收入125亿元,均比1985年增长12%以上。“七五”期间,生产天然气112.7亿立方米。生产原油2.78亿吨,加工原油3 482万吨,分别比“六五”期间增长4.91%和23.2%。
二、物质产品生产体系得到配套完善。“七五”期间,建成投产油井 8 000多口,建成各种站940多座,建成各种井口装置近万套,原油生产能力一直保持在5 500万吨以上;配套完善了以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为骨干的石油化工生产体系,全市原油加工能力已达 756.1万吨;此间30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乙烯产品生产能力达30多万吨。
三、国民财产存量有较大规模的增加。1990年底,大庆市国民财产原值达 280多亿元,净值达210多亿元,均比198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总值和总动力分别达到8 000多万元和20多万千瓦时。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行业的机械设备拥有量均达到相当规模。
四、物质部门的技术装备程度有较大提高。到1990年底,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机械设备原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比1985年提高4%。80年代安装的机械设备原值和进口机械设备原值占机械设备原值的比重分别达64%和26.2%;工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达 85%以上,大部分企业实现了单机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化生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的技术装备程度也有很大提高。
在生产技术装备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大庆市的科技手段已进入先进行列。在此基础上,技术力量有很大加强。1990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达 26.2%,比1985年提高2.9%。
注:“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收入的价值总和。统计范围包括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统计方法只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不计算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工业总产值“是工业产品全部价值的总和。现在一般以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它能反映工业生产发展的状况,但弊端是易重复计算,造成虚假。比如一个单位从原料厂买一吨塑料花 2 000元,制成薄膜卖给织袋厂 7 000元一吨,织袋厂做成10 000元的包装袋。三方都会如数计算在产值内,并不扣除上游厂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