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物价 【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回落】 1990年,是实施省政府提出的 “383工程”的第二年,大庆市的物价工作贯彻既要稳定物价,又要振兴经济的方针,从服务生产、搞活经济出发,以控制物价上涨为中心,深入实施“383 工程”,认真搞好物价调控,保证了物价控制指标的完成。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控制在6%,比1989年降低了7.1个百分点,低于省政府7%的控制指标1个百分点。年初,市物价部门在依据1989年价格水平测算1990年价格变化趋势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出各类商品价格的控制水平。然后将物价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业务主管部门,由市政府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签订了物价控制指标责任状,实行物价指数控制目标责任制。为切实控制物价上涨,市物价部门坚持每月对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和物价指数进行分析测算,定期与统计和各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召开指数分析例会,通报情况,研究问题,落实调控措施。对列入“383工程”的 403种商品实行分类管理,印发了《“383工程”最高限价手册》和《商品价格管理目录》。重点控制100种商品价格,编制了100种商品价格指数。对其中属于人民生活必需的47种商品,制定了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具体措施。对与人民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53种商品价格加强了管理。对影响物价指数较大的商品实行提价申报制,从严控制。对其它商品则控制加价率,由企业根据作价办法定价,缓解市场,搞活流通。结合贯彻国家物价局《关于商品和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制度的规定》,对生产经营企业和收费单位的明码标价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原有的价格标签项目不全和收费单位不明码标价等问题,印发了新的价格标签和收费标价牌,加强了明码标价管理。为保证蔬菜价格的基本稳定,市物价部门牵头成立了蔬菜调定价领导小组。由于外进蔬菜多渠道大量涌入,其价格由蔬菜部门自行掌握,平抑市场。对地产春夏菜的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购销倒挂部分由财政补贴。地产春夏菜的零售价格每公斤0.1712元,与1989年的每公斤0.1564元相比,上升9.5%;财政补贴金额184.53万元,比1989年增加53.6万元。针对饮食业存在的不按实际成本和规定毛利率作价问题,对饮食业价格进行全面整顿,制定了“大庆市饮食业价格投料标准、毛利率及成品重量公开表”;修订了饭店等级标准;调整了饮食业分类毛利率,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对全市1 000多家饭店进行了审核定级,实行分等论价、优质优价。加强了冷饮、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户的物价管理,各冷饮生产企业均在包装上印有厂名、品名、价格、重量,同时还根据不同品种和价格在包装颜色上予以区别,便于消费者监督;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户均做到了明码标价,对集贸市场出售的主要农副产品定期公布最高限价,较好地控制了乱涨价。市物价部门还对 362名物价员、农村新增物价检查人员、街道物价监督检查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提高了基层物价队伍素质。上述措施的实施,加强了市场物价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物价上涨,全市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回落。市场物价走势平缓,供求趋于平衡,价格秩序进一步好转,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人民消费心理安定。
【适时调整商品价格】 1990年,由于治理整顿的阶段性效应,市场呈结构性疲软,供求矛盾缓解,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回落,为价格改革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大庆市也利用市场疲软,物价涨势平缓的有利时机,在严格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了一些困扰经济发展的不合理价格。全市调价商品近百种,调价金额 8 500余万元(不含原油、成品油、石化产品)。首先,根据国家计划,有步骤地出台了22种商品的调价项目,主要调整了煤炭、木材、石油、粮食、食糖、电力、铁路运输、邮电资费等基础产品和肥皂、洗衣粉、棉纺织品等工业消费品的价格。其中,双城产洁馨牌 450克塑料袋装洗衣粉,每袋零售价由1.53元调到1.87元,提高了22.2%;哈尔滨、齐齐哈尔产300克肥皂,每条零售价由0.83元调到1.17元,提高了 41%;大庆油田生产的原油每吨由 137元调到167元,提高了21.9%。其次,按照省物价部门的安排,调整了钢材、焦炭、凸版纸、奶粉、散装白酒等28种省内优势产品的价格。其中,大庆乳品厂生产的大庆牌 500克普通塑料袋装全脂特级加糖奶粉,每袋零售价由4.38元调到4.82元,提高了10%。此外,市物价部门也本着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利用价格杠杆作用,扶持替代产业发展的原则,经过调查测算,适当出台了部分调价措施。先后调整了糕点、啤酒、酱油、食醋、挂面、瓶装白酒、钢窗、元钉、铁线、油毡纸、珍珠岩、铸铁件、农用塑料薄膜等近50种地方工业产品价格,调价金额达 3 800万元,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使生产得到了发展。其中,大庆啤酒厂生产的晓雪牌 640毫升12度瓶装啤酒,每瓶零售价由0.92元调到1.06元,提高了15.2%;大同制酒厂生产的500毫升方型玻璃瓶装大庆老窖酒,每瓶零售价由3.78元调到4.63元,提高了 22.4%。对畜力车运价、防火罩租赁费、农具包修费、市内电话机代维费等部分市管收费价格也进行了适当调整。上述调价措施的出台,对于缓解部分产品价格偏低的矛盾,理顺价格结构,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企业效益,改善财政收支状况,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90年,市物价部门有意识地利用市场疲软的有利时机,在按照国家计划和省里安排出台调价项目的同时,积极理顺了部分不合理的价格,调价品种之多、额度之大,是历年来所没有的。但由于时机准确,力度适当,对市场震动不大。许多亏损产品的价格一步到位,企业满意,市场平稳。市场疲软冲淡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实际感受,因此,调价项目出台后,群众的反映并不大,物价的热点在人们心理上逐渐淡化。
【清理整顿乱收费】 1990年,大庆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变化较大,收费单位和收费项目不断增加。全市共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部门51个,收费项目510项,收费单位达2 005个。有些部门和单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群众反映强烈。市清理整顿“三乱”办公室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决定》,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乱收费进行了清理整顿和综合治理。首先是严格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办法。全面审查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制定了教育、交通、环保、土地、文化等17项收费管理办法,完善了收费手续,印发了收费价目表和收费标价牌,增加了收费管理的透明度。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对乱收费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公布重要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设立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监督,请市人大、市政府和群众团体对收费进行检查。市清理整顿“三乱”办公室重点对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文化市场、公安、交通、房产、城建、卫生、环保、工商等14个收费部门进行了专项检查。全市共检查了342个单位,792项收费,查出问题79项,总金额1 753 021.57元,收缴非法所得1 120 993.57元,退还用户582 028元。三是重点清理整顿了农村、学校和医疗系统的乱收费问题。特别是中小学校乱收费名目繁多,问题严重。部分中小学校不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除收取学杂费外,还向学生收取重读费、跨学区借读费、第二课堂活动费、各类复习资料费、试卷费、纸张费、班费,个别学校还收取差生保证费、设备押金费等十几项收费。学生家长反映强烈,教育行政部门屡禁不止。有的学校仅有200多名学生,所收取的不合理费用就达8 000多元。针对上述问题,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中小学收费问题的通知》,废止了过去所有的收费规定,重新统一规定了全市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此基础上,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全市中小学校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安排意见》,对全市382所小学全部进行了检查。共查出对学生的不合理收费11.73万元,全部退还给学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加强农村物价管理】 农村物价管理一直是物价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农村物价管理,掌握农村市场物价情况,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物价部门于1990年2月深入大同区大青山、祝三、八井子等乡镇和部分村、屯,同乡镇干部和农民进行座谈,征求他们对搞好农村物价工作的意见。同时对部分乡镇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的物价情况进行了检查,并且重点调查了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在摸清农村物价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向市编制委员会提出了“农村物价机构设置意见”。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5月在大同区祝三、庆阳山、高平、庆葡、立志5个中心乡镇和街道设立了农村物价检查所,辐射周围乡、村,改变了农村物价多年无人管理的局面。农村物价检查所的人员本着专兼职结合的原则,配备了7名专职物价工作人员,聘用了8名回乡青年。上岗前集中进行了业务培训。农村物价检查机构设立后,首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向乡镇企业、基层供销社及代销店和个体工商户普遍进行了价格法规和物价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生产经营企业建立物价管理制度,服务到厂、店,搞好明码标价,建立商品价格台帐,掌握作价办法。通过宣传教育和管理服务,使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强了遵价守法意识,为加强农村物价管理打下了基础。然后利用下半年时间开展了农村物价检查,据不完全统计,仅5个月的时间就检查有价单位100余户,检查1 500多次。收缴罚没款48 245.21元,对平抑农村市场物价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一些部门或单位不经物价和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制定农村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加重了农民负担。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市物价部门从6月下旬至8月中旬对农村收费进行了全面整顿。市物价部门首先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村屯和农民家中,通过座谈、查帐、私访进行调查,摸清情况,研究制定了整顿方案。然后成立了市、区、乡三级检查领导小组, 对全市13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222个村、409个屯的收费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收费项目 107项,取消不合理收费21项,纠正超标准收费 6项。查出非法收入187 712元,退还农民180 268元,收缴1 444元。对86项合理收费进行了审核,印制了收费项目明细表, 发至每一农户。明确规定表中未列入的收费项目一律废止,对超过规定标准的收费,农民有权拒付。同时建立了区、乡镇、村、屯四级农村收费管理组织,使农村收费出现了新秩序。通过清理整顿,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1万元。
【价格调节基金】 大庆市价格调节基金建立于1989年。1990年,市政府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进一步完善了征收办法和管理制度。根据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对象,划分固定征收和代征单位,确保了应征资金的及时入库。其中,市管产品价格调整的 255个企业,由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直接征收;旅店业价格调整和附加由各区物价分局负责代征;外来暂住人口由市公安局所辖各派出所负责代征;外来施工队伍由市建委和建设银行负责代征;市财政的专项拨款年初列入预算。全年共征收入库3 843 211.39元(不含财政专项拨款)。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本着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的原则,主要用于部分主要副食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补贴,兼顾扶持生产,搞活流通,专款专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外进蔬菜购进价格上涨较大。为稳定节日蔬菜价格,减轻企业负担,由价格调节基金拨款 5万元,对蔬菜经营部门进行补贴,使外进蔬菜销售价格每公斤平均下降0.02元。月饼是中秋节必备商品,学生用本是必需品,但由于生产成本上升,生产经营亏损。用价格调节基金补贴各食品厂、印刷厂和学生用本经营单位25万余元,使月饼价格稳定在1989年的水平上,学生用本价格一直保持每本0.14元。鲜奶收购价格提高后,由于乳品生产企业无力支付提价后的差价款,一度影响乳品生产。市政府决定,鲜奶提价后应付给养牛户的35.4万元差价款,由市财政预算内专项拨款支付14.4万元,由价格调节基金支付21万元,保护了养牛户交售鲜奶的积极性,促进了乳品生产的发展。春夏之交发生虫灾,农民急需大量农药,但支付能力有限。市物价部门与农资经营部门商定,降低农药和部分救灾小农具销售价格,差价款17.3万元由价格调节基金补偿给经营单位,使农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支持了农业生产。1989年,市粮食部门按照上级关于建立市级议价储备粮的要求,自采储备了2万吨小麦和1.4万吨大米。1990年粮食丰收,价格大幅度下跌,造成严重亏损。粮食部门要求财政补款 220万元。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决定由财政预算内拨款补贴70万元,其余150万元由价格调节基金予以补贴。全年用于价格补贴的总金额达2 184 665.60元,在稳定物价,发展生产,减轻财政负担方面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价格调节基金明细表
单位:元
 |
|
【物价监督检查】 1990年,大庆市以控制物价上涨为重点,组织专项物价检查和开展物价大检查,有效地整顿了价格秩序,保证了 “383工程”的深入实施。年初,物价检查机构集中力量对“383工程”的百种主要商品进行了全面检查,以确保百种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3至4月组织了鲜奶和饲料专项检查,对全市 4个乳品厂、39个鲜奶收购站和3个饲料厂的鲜奶收购和饲料销售价格做了全面检查。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奶牛饲养业的发展。春耕期间,针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大的情况,对全市生产经营化肥、农药、农用柴油、农用塑料薄膜、种子和农机具的57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处违价单位 7家,收缴罚没款21.5万元。维护了农民利益,保证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夏季重点整顿了冷饮市场的不明码标价和乱涨价问题,投入人力虽多,但因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7 月侧重检查电价,对全市21个供电单位进行了检查,查处违价单位 3个,收缴罚没款46 300元,初步治理了部分电价混乱问题。各重要节日期间,都有效地开展了市场物价检查,保证了节日期间主要副食品价格的稳定,基本没有出现价格大涨大落的问题。在每个调价项目出台前后,都对调价商品做了专门检查,避免出现囤积,控制连锁反应,确保了各项调价方案的顺利实施。1990年物价大检查动手早、行动快,全市7 593个有价单位在10月上旬全部自查完毕。自查出违价单位186个,其中重大案件1个;违价金额17.12万元,全部收缴入库。在此基础上,市、区两级物价检查机构和职工、街道物价监督检查站明确分工、划清范围,列出目录、责任到人,落实了分级检查责任制。同时规定“抽查从严,罚款封底”,杜绝了人情案。全市抽调98人,组成27个检查组,抽查了 3 170户有价单位,抽查面积达 41.7%。检查重点是电力、石油、粮食、奶粉、啤酒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查出违价案件 382件,其中重大案件20件。违价金额250.6万元,收缴入库202.7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不按申报价格销售产品,或超过最高限价销售计划外生产资料,汽车修理行业冒打工时乱收费用;个别单位物价员业务素质低造成不应有的违价。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物价大检查,全市共检查有价单位47 079次,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案件6 516起,违价率13.8%,略低于1989年。全年共收缴非法所得196.56万元,退还用户和消费者34.73万元,罚款58.55万元,经济制裁总金额289.84万元,上缴财政255.11万元。
1986~1990年全社会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以上年价格为100)
物价检查情况统计表
金额单位:万元
【职工物价监督网络】 1990年,大庆市有职工物价监督总站 1个,二级单位设有职工物价监督站22个,共有职工物价监督员 125名。在二级企业内部又设有26个企业内部职工物价监督站,下设物价监督分站和小组375个,共有物价监督员1 125名。此外,还有义务信息员1 350名。这样全市上下形成了职工物价监督三级网络,基本上覆盖了全市各个角落,形成了强大的物价监督队伍,成为政府物价专业部门重要的辅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