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在确保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中得到较快发展。到1990年末全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达到 103万千瓦,比1985年增长51.5%。“七五”期间发电总量完成213.5亿千瓦时,其中自备发电达72.2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3.8%;电力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电业销售总额达5.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1%。为了缓解电力紧张局面,大力提倡多家办电、地方办电,发挥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备电厂的发电能力。1990年总发电量为37.5亿千瓦时,其中新华电厂完成13亿千瓦时,石油管理局自发电完成15.2亿千瓦时,石化总厂自发电量完成 9.3亿千瓦时,都已完成年度计划。电业局年总供电量59.9亿千瓦时,为计划的102.7%,比1989年增长8.2%。为了保证油田生产供电,油田60万千瓦自备电厂从1989年5月开始动工兴建,计划投资7亿元。这座装机容量为3台20万千瓦机组的热电厂投产后,年可发电36亿千瓦时,可供热555万百万千焦耳,将基本上缓解大庆油田缺电的紧张局面。
【大庆电业局首次突破供电量60亿千瓦时大关】 1990年,大庆电业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继续贯彻实施“稳定生产、深化改革、多种经营、搞活企业”的近期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对指标、找差距、上水平、争先进”的口号,在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其中:供电量完成 61.1749亿千瓦时,首次突破60亿千瓦时大关;安全生产创出历史最好水平;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职工人数降低率三项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国家规定的一级企业标准。
一、安全生产创出新水平。1990年,全局考核事故 0次。从1989年5月4日到1990年12月31日,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 607天(建局以来安全运行最高纪录),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消灭了重伤事故,全年没有发生火灾和重大交通事故,保持了建局15年无生产人身死亡事故。
二、用电、农电管理工作有新起色。1990年,全国出现的工业滑坡、市场疲软现象,给用电、农电工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该局用电、农电等部门结合“行风建设”、“四职三优”、“龙江杯竞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如下工作,保证了大庆供电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也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针对1990年用户交费困难的情况, 先后召开两次全区性电费收缴紧急会议,并在电费收缴上投放了大量精力,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全局电费收缴月月结零,受到黑龙江省电力局的多次表扬,荣获东北电业管理局授予的“营业收费先进单位”称号。
2、加强计划用电和节电工作。坚持每季每月预测负荷, 组织计划外电量8.11亿千瓦时,缓解了电力紧张局面。同时认真做好用电计划安排, 减少拉闸次数。1990年实际限电为1 279条次,比1989年减少1 052条次,下降49.67%。1990年全供电区共节电16 371.8万千瓦时。
3、把分析农民电费构成、 降低农村电费作为农电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1990年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共调查分析了 4 896个台区,基本上找出了农村电费高的原因,并采取改造低压电网降低线损,严厉打击窃电行为,查处违章用电及加强计量表计管理等措施予以整改,逐步解决了部分村屯用电价格不合理的问题,减轻了农民负担。
4、通过多方集资,使供电区内35个无电村屯通了电。1990年, 全供电区村屯通电率已达99.8%。
三、科技工作有新进展。1990年,为满足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的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工作,完成了重点科技项目4项,攻关项目1项。其中:电容型带电测试、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数据库管理系统已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1项,达到了国内电力系统先进水平。除此之外,还完成了局内小改小革项目33项,解决了一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四、“七五”期间及1990年完成各项计划指标情况。“七五”期间,大庆电业局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国家大二型企业,供电量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名列东北榜首,居全国第四位,进入了省级企业行列。档案和计量管理已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另外,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职工人数降低率等三项指标已达到并超过国家规定的一级企业标准。
“七五”期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表
1990年完成各项计划指标情况表
注:大庆地区及石油管理局用电量包括其自发自用电量
【新华发电厂克服困难夯实基础】 1990年,新华发电厂的发电任务不饱满,但生产任务没有减少。生产现场有许多设备需整治,为了配合油改煤工程的进行,生产现场有许多系统需要改进;加之燃油缺口大,调峰任务重,设备越冬难等等,生产任务繁重。为了完成这些生产任务和实现“夯实基础跨入省级、瞄准目标进军国二”的奋斗目标,全厂各级干部和职工发扬了“团结、开拓、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奋力进取,曾取得了安全文明生产全省电力系统初评第二位的好成绩。正在职工们信心足、干劲大的时候,6 月10日发生了一起重大设备责任事故,失去了企业晋级的机会。但是全厂职工没有灰心丧气,没有回避现实,而是上下一心,在省局的关怀和领导下,在各兄弟局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厂职工23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全面地恢复了发电生产,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接着,他们狠抓基础工作:认真整治设备,加强设备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努力抓好运行管理;开展各项安全活动,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并深挖企业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为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全年组织自购和带料加工燃油24万吨,多发电量74 960万千瓦时。
——发电量完成133 000万千瓦时,完成调电计划的103.6%;多发电量4 617万千瓦时。
——供电标准煤耗率完成412克/千瓦时,完成了省局调整后的计划。
——工业总产值完成6 756.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29 219元/人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定额完成率为111%。
——厂用电率完成6.8%。
——非计划停运次数12次,定额完成率为46.14%。
——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完成率为101.43%。
——主设备完好率为100%,其中一类设备占85%。
——发电单位成本完成51.83元/千千瓦时。
——电气设备绝缘预试率为98%,缺陷消除率为100%。
——高加投入率为92.92%。
——汽水合格率计划91%,实际完成91.2%。
——透平油合格率100%,绝缘油合格率为99.84%,比部颁标准高0.29%。
——热工主要仪表合格率为100%。
——电气标准仪表合格率为100%,电气主要仪表合格率为99.6%。
——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为100%。
——自动投入率78.36%。
——全年机组滑压调峰111次,启停调峰29次,为电网调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厂长任期目标预测在75~80分之间。
【油田供电公司加强输变电运行和自发电生产管理】 供电公司1990年底拥有自建自管的110千伏一次变电所15座,主变30台,总容量125.8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所22座,其中包括钻井临时变21座,主变23台,总容量9.2万千伏安;共管辖110千伏输电线路25条353.91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68条1 143.27公里;公司自备喇二热电站和让胡路电站,喇二热电站的2台燃气轮发电机组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引进,具有国际80年代技术水平,全部生产过程由微机控制管理,总装机容量为8.5万千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全套引进的燃气轮机发电站。
1990年总供电量持续稳定增长,完成总供电量61.3124亿千瓦小时,较1989年同期增长8.3%,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工业总产值稳步上升,年实现工业产总产值 8 953.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5.3%,较1989年增长 4.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稳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99.96%,比计划提高0.06%;变电事故率为0.03358次/台年,比计划降低0.1364次/台年;输电线路事故率0.0684次/百公里,比计划降低0.3316次/百公里;电网损失率为4.55%,比计划降低0.05%,较1989年同期降低0.1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 865元/人年,比计划提高6.4%,较1989年同期提高0.4%。1990年,全公司完成电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 160万元,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 8条13.9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6条79.52公里;同时新建投产2座110千伏一次变电所(宏伟一次变、风云一次变),新投产变电设备容量为4×50 000千伏安。
供电公司1990年加强了输变电运行管理。他们针对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召开运行分析例会,分析解决变电所和线路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在电网负荷最高达到82.5万千瓦的情况下,发挥运行调度指挥中心的作用,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截止12月末,实现安全调度 1 145天。在变电所和线路运行中实行了运行目标管理,狠抓规程的执行。通过深入开展创标准化变电所、创金银铜牌变电所、红旗线路等活动,促进了输变电的安全运行,公司所辖的15座一次变电所,所所安全运行。有3座一次变电所被评为省一类一级标准化变电所,1座被评为省一类二级标准化变电所;被评为局级金银铜牌变电所的各 3座。21条172.62公里线路被评为标准化线路,113条727.21公里线路被评为红旗线路,红旗线路率达57%。电网管理技术指标已达到了国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
在自发电生产管理方面,为补充油田电力的不足,提高了自发电能力。1990年在喇二电站2号机因联合循环试验停机长达半年时间的情况下,从运行、 检修、管理等投入力量,加强自发电生产管理,克服了时间有限、备品配件短缺等困难,很快摆脱了被动局面,使自发电生产走出低谷,并取得可喜成绩,全年自发电4.436亿千瓦时,超额13.7%完成石油管理局下达的自发电生产任务。
【龙凤热电厂节约挖潜安全生产】 龙凤热电厂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认真贯彻石油管理局改革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开展了以安全满发多发多供为中心的“双增双节”活动,开展了以节水、节电、节油、节汽、节原材料为主的“五节”活动。将定额指标分解为14项经济指标随同计划任务书下达到各分场,做到经济指标完成的好坏同月综合奖挂钩,进行全面考核。1990年石油管理局下达给该厂的利润指标1 800万元,“双增双节”指标235.7万元,以气代油指标 6万吨。截至12月31日,利润指标已完成2 200万元,超额完成400万元。“双增双节”指标完成 290.2万元,完成计划的124%,其中增产增收完成121.2万元,节约节支完成160万元。在燃油锅炉中掺烧天然气7 848.1万立方米,实现以气代油68 244吨,超额8 244吨,完成石油管理局下达给该厂以气代油 6万吨的任务。在生产中他们坚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放在首位,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这一中心环节,强化安全工作,对全厂职工进行长期安全思想教育,使每个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认真执行电力生产法规和厂以“两票三制”为中心的 8项安全生产制度,开展了安全在我心中,我的身边无事故,万次操作无差错,春秋两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冬防安全大会战,93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等活动。完善了领导干部承包要害生产岗位的制度,签订安全承包责任状,使安全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截至12月31日, 全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 372天,无亡人8 514天,无火灾7 365天的新水平。被大庆石油管理局授予1990年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银牌单位。
截至1990年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是:
发电量:计划75 000万千瓦时,累计完成83 524万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111.3%,比1989年同期增加0.7%。
供热量:年计划410万百万千焦,累计完成412.6万百万千焦,完成年计划100.6%,比1989年同期增长1.3%。
供电标准煤耗率:年计划446克/千瓦时,累计完成446克/千瓦时。
供热标准煤耗率:年计划38千克/百万千焦,累计完成36.8千克/百万千焦,比1989年同期下降0.2公斤/百万千焦。
工业总产值:年计划4 600万元,累计完成 5 015万元,为年计划的109.02%,比1989年同期增加0.6%。
上缴利润:年计划1 800万元,实际完成2 2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2%。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计划28 100元/人年,累计完成37 342元/人年,完成年计划的132.9%。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年计划5 725小时,累计完成6 376小时,为年计划的111.4%。
【石化总厂热电厂发电量超过 8亿千瓦时】 大庆石化总厂热电厂,是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的配套工程。装有4炉6机,即4台410吨/时燃煤高压锅炉,6台发电机组,总发电能力为22.5万千瓦,除供30万吨乙烯生产用电之外尚有余力,采用以汽定电方式运行。同时通过扩建本地区的红旗变电所和敷设双回 110千伏输电线路,从东北电网取得第二电源。厂内采用两端供电,即由厂区东部以自备热电站和厂区西部的110千伏总降压变电所,分别以6千伏电缆向各装置供电。热电厂除供各生产装置用电外,还向全厂供给不同压力等级的蒸汽合计约1 000吨/时,冬季向厂前区和生活区供给95℃的采暖热水。
1990年,热电厂坚持以石化生产建设为重点,提出了全厂“五大任务”、“八项指标”。在总厂“三学”活动中,厂长蔡运铃到“燕化”取经,并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了树立信心学“燕化”,奋力拚搏“赶炼油”,全力以赴学“化二”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进行讨论,实行目标管理,把任务落实到车间、班组,保证了设备多带负荷,带满负荷。狠抓了运行管理,合理调整运行方式,加强了对设备的维护检查。全年发电84 715万千瓦时,比1989年多发12 062千瓦时,提前43天完成全年计划,提前16天完成全年发电奋斗目标 8亿千瓦时指标,创出了投产以来完成发电任务的最好水平。同时向生产装置供汽 3 681 855吨,供热11 168 267百万千焦,创产值1 097.20万元。全厂设备完好率为98.68%,主要设备完好率为97.85%,电动率因数为0.92,在年底石化总公司组织的升级检查评审中,热电厂通过了晋升二级企业的评审。
【油田自备电厂完成7521工程】 坚持用“两论”思想指导工程建设的自备电厂,截至12月底,完成党委年初提出的“7521”工程和两个基本配套。“7521”工程即1990年自备电厂工程建设要完成的七完五交二吊一封闭任务。“七完”是烟囱内衬、一号水塔、生产试验楼、金工车间等附属工程、锅炉尾部吊装、生产总下水、灰场坝体完工;“五交”是工业补给水预处理站、化学水处理室、变配电系统、输煤系统、通讯楼土建工程交付安装;“两吊”是7月1日汽轮机厂房BC构件开始吊装,9月1日锅炉钢架吊装;“一封闭”是11月15日汽机房和脱氧间封闭。另外还达到了“两个配套”,即厂外区和生活区设施实现基本配套。
“7521”工程是自备电厂199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它的实现标志这个厂“艰苦奋斗,为油奉献,文明建厂,正点发电”建厂方针的贯彻实施。在电厂建设中,他们坚持抓主要矛盾,科学组织施工。1989年抓了 210米高烟囱当年滑模到顶,为1990年“7521”工程创造了条件;在“7521”工程中抓住了主厂房“两吊一封闭”工序,甲、乙双方紧密合作。甲方主动为乙方创造施工材料、设备、机具、水电等方面的条件,使甲、乙双方关系日趋融洽。乙方之间也不断出现互相支持、协调配合的风气。承担建设任务的省火电三公司,东北烟塔公司,市建一、二公司,油建公司等单位,坚持指挥靠前,主要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深入到工地,把问题解决到现场,截至年底,累计完成砼8.5万立方米,砖石砌筑 3.8万立方米,土方215.9万立方米,安装各种设备290多台套,各种建筑物15 座,厂区砼沟道7.3公里,铺设铁路8.2公里,为1991年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的按时或提前投产发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