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机械维修制造业

机械维修制造业

机械维修制造业



  【油田机修系统技术座谈会】 大庆石油管理局机修系统1990年度技术座谈会于1991年1月 7日至11日在东风宾馆召开。来自油田各二级单位主管设备的领导、工程技术负责人、机厂厂长、机动科长及局机关有关处室代表 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管理局副局长钱棣华到会并讲话。会议听取了局副总机械师刘善德关于油田机修系统“七五”期间工作总结,“八五”规划要点和1991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机动处处长米洪太作了“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为振兴机修行业再作贡献”的专题发言。
  1990年,油田机修系统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职工21 000余人,固定资产原值39.1亿元,净值28亿元,各类设备53 000余台套,总装功率达 480万KW,制造厂点24个,专业化大修厂点35个,维修厂站169个,年机械制造能力18 000吨,年大修能力5 500余台,具有相当实力和水平的一支重要的产业力量。工业总产值1990年完成3.5亿元,完成“七五”末规划目标3亿元的116.7%。比 “六五”末的2.3亿元增长52%,平均每年增长10.4%; 设备修理1990年完成5 500台,完成“七五”末规划目标5 000台的110%,比“六五”末的3 200台增长72%,平均每年增长14.4%。“七五”期间累计完成设备修理23 889台;机械制造1990年完成 1 800吨,完成“七五”末规划目标17 000吨的106%,比“六五”末的6 600吨增长173%,平均每年增长34.2%。“七五”期间,累计完成机械产品制造58 442吨;新产品开发1990年完成17项,“七五”期间累计开发102项;科研攻关1990年完成8项,“七五”期间累计完成55项;优质产品产值率1990年达到17.8%,比“六五”末的15.2%提高2.6个百分点,5 年时间累计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品48项。1990年,又研制成功了DY—50×2新型输油泵、ZY350—300增压注水泵、DY65—100高效输油泵。总机厂、汽修厂分别通过了“国家油气田井口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统一组织的抽油机生产许可认证检查,并于1990年形成800台制造能力,实际完成600台,占油田抽油机需求量的 40%。仅此一项为油田减少外部订货4 500万元,节约运费90万元。
  会议代表就 5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座谈。井下技术作业公司机厂、采油一厂机动科、油建公司运输分公司、总机械厂等单位分别介绍了他们推行经营承包、加强设备管理、开展状态监测、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经验。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总机械厂计量站,公路工程公司机厂四轮一带修复生产线、机械大队的高压胶管生产线。与会代表一致认为: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为“八五”打基础的一年,油田机修系统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所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特别是要根据国务院提出的1991年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安排和总公司装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品种,搞好科研和新技术推广,抓好修旧利废和引进设备配件国产化,稳步地提高机修工作的经济效益。会议还对在1990年度设备管理中作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总机械厂主体工业创八项新纪绿】 油田总机械厂1990年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为重点,推行和完善了以“两包一挂”(包企业升级、包上缴利润和工资总额挂钩)为主要内容的承包办法,依靠科技进步和节约挖潜,克服了市场疲软、资金紧缺、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和机械行业不景气等困难,圆满地完成了1990年任务和“七五”期间承包经营的各项目标,主体工业创 8项新记录:①主体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1990年完成10 257.7万元,完成年目标值 9 000万元的113.9%,比“六五”末的5 009.5万元增长104.7%,比承包前1986年的5 051万元增长103.8%。“七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 132.8万元,平均每年增长 20%;②销售收入持续增长。1990年完成9 768.6万元,完成年目标值 9 000万元的108.5%,完成“七五”规划目标8 000万元的122%,比“六五”末的4 796万元增长103.6%,比承包前1986年的4 884.5万元增长100%。“七五”期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9 257.9万元,平均每年增长 19%;③实现利润持续增长。1990年实现利润1 304.07万元,完成年目标值1 250万元的104.3%,比“六五”末的767.9万元增长69.8%,比承包前1986年的768.7万元增长 69.6%。“七五”期间,累计实现利润5 283.45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6%;④优质品产值率(国、部、省优)逐年提高。1990年达到78.9%,完成年目标值65%的121%,比承包前1986年的 59%增长19.9%。“七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4.9%;⑤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1990年完成20 137元/人年,完成年目标值17 500元/人年的115.1%,比“六五”末的11 795元/人年增长70.7%,比承包前1986年的10 330元/人年增长94.9%。“七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 17.6%;⑥资金利税率逐年提高。1990年达到18.16%,比“六五”末的16%增长2.16%,比承包前1986年的1 4.9%,增长3.26%。“七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0.81%;⑦人均创利税逐年提高。1990年达到2 700元/人,比“六五”末的 1 627元/人增长66%,比承包前1986年的1 434元/人增长88%。“七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7.5%;⑧万元产值能耗逐年降低。1990年为4.34吨标煤/万元,比“七五”规划指标6.8吨标煤/万元降低36.2%,比承包前1986年的8.98吨标煤/万元降低51.7%。“七五”期间,平均每年降低12.9%。
  【汽修厂出现活满人勤喜人局面】 油田汽修厂主要担负油田汽车大修,以及采油机械、铆焊、橡胶、工矿等产品的加工制造任务。1990年,全厂在治理整顿中,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企业生产性质,对全厂实行了修理、机加、多种经营三大路的分路承包;各路分别由主管副厂长和总经济师挑头承包,与厂长签定合同,并予以公证。各路内部进行层层承包,一直承包到机台人头。从而使厂一个层次的压力和积极性变成了厂、分路、分厂、职工四个层次的压力和积极性。修理一路狠抓修车质量、修车周期和优质服务三个环节,赢得了用户信誉,送修车辆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使修车生产出现了活满人勤的喜人局面,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年修千台车大关。加工一路在市场疲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突出抓好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开创了建厂以来最好的销售局面。各路所属的16个主要生产单位也充分利用自主权,变坐商为行商,主动深入油田40多个二级单位揽活要任务,保证了承包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厂提前 3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同时完成了“七五”计划和为期 4年的资产经营承包任务。10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全部创出新水平。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4 030.98万元,比1989年增长25:91%,比承包前的1986年翻一番;完成内部盈余(利润)527.64万元,比1989年增长了34.13%,比1986年提高了 1.7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7 741.99元/人年,比1989年增长29.24%,比1986年增长108.48%;资金盈余率达到14.07%,比1989年增长0.65%,比1986年增长 7.71%。他们还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质保体系,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 首次在全厂组织“车间质量月”和“工厂质量月”活动。对机械产品质量和修车质量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和十几次抽查,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修车质量的稳步提高。使机械产品合格率达到 99.3%;一次交车合格率达到 97.5%;六型抽油机和755~2封隔器分别被评为省、部级优质产品;锌合金模具QC小组和输电铁塔QC小组分别被评为总公司优秀QC小组。全厂还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三大目标建立了一系列保证体系,完善了标准化、计量、定额、信息等基础工作,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荣获黑龙江省先进企业称号。
  【石化总厂机械厂机修和制造又上新台阶】 大庆石化总厂机械厂1990年各项任务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检修系统全面完成了4套生产装置检修和7大技措改造任务,完成工业总产值4 090.61万元,为年计划的181.8%,为1989年的184.7%。其中重整、催化、化工二厂丁辛醇等17套次装置检修提前1—7天完成,间接为总厂增加效益670万元。机械制造系统全面完成石化设备868.15吨,为年计划的116.5%,为1989年的197.4%。完成三旋单管140根,机加件551.93吨,铸件184.34吨,锻件27.9吨。完成工业产品产值2 104.39万元,为年计划的182.9%,是1989年的170.2%。以上两项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6 195万元,为年计划的182.3%,为1989年的179.7%。全员劳动生产率39 871元/人年,比1989年人均增加17 153元/人,实现利税 840万元,装置检修交验合格率达100%;机加工产品合格率99.94%,比计划98.3%提高了1.64%,锻件合格率100%,铸件合格率达97.69%。企业管理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通过了省、市劳动局锅炉压力容器安装换证复审和建设部一级资质企业复审,通过了省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检查验收,取得了省建筑企业信用一级企业资质证。设备完好率达97.5%,跨入了国家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行列。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以确保装置达标为中心,主动到生产厂征求意见,充分做好进装置前的预测和超前准备,发挥本厂制造安装一条龙的优势,统筹计划,并加强信息反馈工作;(二)坚持深化内部改革,理顺内部关系,特别是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开展了班组达标创优活动,并在奖金分配上严格按照承包指标考核兑现。同时拓宽经营范围,主动走出去找活干;(三)认真执行技术标准,加强质量、计量、原材料等方面的专业管理工作;(四)围绕总厂生产实际需要,积极组织科技攻关,推进配件国产化工作。围绕乙烯进口设备12种型号V·K泵逐台进行测绘,已完成3种型号的整机配件图样37种的测绘工作,还完成了9种型号易损件35种图样的绘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出了V·K泵样机和膨胀机叶轮等进口设备和配件;(五)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全员的凝聚力。
  【潜油电泵公司立足油田,面向全国,拓宽服务领域】 大庆油田潜油电泵公司已发展形成了年制造、检修、组装电泵机组各 500套的生产能力。1990年,公司共为采油一至六厂下电泵井 485口,下电泵一次成功率85.4%,比1989年提高12.4%,全年共实现工业总值9 391.27万元,完成计划7 500万元的125.2%;电泵机组制造 220套,完成计划的110%;电泵机组检修330套,完成计划的110%;电泵机组销售619套,完成计划 570套的108%;防腐管生产54.43万米,完成计划的136%;实现“双增双节”219.73万元,完成计划的154%。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获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质量管理奖。机组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下井一次成功率达到85%,检泵周期从856天提高到921天,平均综合返厂率为6.1%,比计划的8%降低1.9%,其中机组返厂率为8.6%,比计划10%降低1.4%。
  在确保大庆油田高产稳产的同时,电泵公司还积极发展外向型经营, 组织小分队先后7次赴大港、中原、渤海、新疆、胜利、辽河、华北、南阳 8个油田进行现场技术服务,推广应用电泵高温机组、斜井电泵、加深泵挂等斜井新技术。为兄弟油田完成技术服务项目19个,下高温机组井6口,下海上斜井电泵1口。从而,拓宽了对外技术服务领域,并荣获总公司“最佳服务中心”奖牌,被总公司正式批准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大庆潜油电泵中心。”
  【射孔弹厂首次实现射孔弹生产和销售双超百万发】 大庆石油管理局射孔弹厂是全国石油系统规模最大的生产石油射孔器材的专业定点厂,被评为省机械工业小型先进企业和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全面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和各项经济指标,提前三个月完成了上级下达的80万发生产射孔弹计划,首次实现射孔弹生产和销售双超百万发。全年生产射孔弹 1 019 554发,销售发出射孔弹 1 031 189发,分别完成年度生产和销售计划的127.4%和128.9%。与198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9%和17.2%,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产品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产品生产合格率达99.36%,优级品率达87.2%,一次交验合格率达98%,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名优产品产值率达72.72%,比1989年高出 4.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明显,工业总产值实现1 275.17万元,完成计划的105.39%,实现利润211.51万元,完成计划的169.2%,上交税金24.37万元,完成计划的121.85%,全员劳动生产率24 288元/人年,完成计划的121.4%。全年火工生产无燃爆伤亡事故,实现连续安全生产9220天,获得局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银牌。
  科研、测试工作有了新进展。全年科研鉴定8项,新技术推广3项,技术革新33项。粉末冶金药型罩新工艺大面积推广,药型罩是射孔弹的心脏部件,它对射孔弹的穿孔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这个厂原来一直采用铜板药型罩工艺,几年前铜基粉末药型罩新工艺由国外传入。经试制,他们摸索出自己的工艺配方,年初,根据用户需要,计划生产26万发粉末药型罩。为了大面积推广这种工艺,他们购置设备,配备人员,建成生产线,对操作工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全年生产粉末药型罩37万发,完成计划的142.3%,销售粉末罩射孔弹20余万发,这种射孔弹以其穿透深、无杵堵、孔径规则等优点赢得用户普遍赞誉。YO—89型射孔弹研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YO—89型射孔弹单发装药22克,枪身外径89毫米,是深受国内用户欢迎的新产品,该课题组应用爆轰测试技术,参照国外同类产品的设计特点,经过 3个月的刻苦攻关,设计出了较为合理的聚能装药形状,研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穿混凝土靶深度达到 392.6毫米,为我国射孔弹穿深突破400毫米大关展现了良好前景,达到了80年代初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检测和实验方面,他们积极筹建检测中心,测试楼已建成,人员、机构初具规模,所购设备陆续到货,检测标准基本形成。边筹建边开展工作,全年共检测射孔弹60次,射孔枪35次,商检套管84根,综合测试 173次。射孔器材综合实验楼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重点项目,总面积2 500平方米,投资260余万元。由射孔弹厂委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设计,由江苏施工队施工,已于11月份建成。综合实验楼包括:材料基础性能试验室、力学性能试验室、常规检测试验室、产品性能模拟试验室等,它的建成将承担全国射孔器材的质量测试任务,为实现射孔器材的标准化、系列化创造了条件。
  【大庆石油机械厂开拓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大庆石油机械厂在市场疲软,销售不畅,活源不足,资金短缺的困难情况下,积极组织生产,千方百计揽活干。1990年累计生产六型抽油机76台,节能性电控柜320台,野外住宿房布线89栋,安全防盗门131套,加工各种机加件70项、2 039套件,资料柜72台。产品综合合格率达99.3%。完成工业总产值 750万元,比1989年增长8.7%,实现销售产值 709万元,上交地方财政税费26.4万余元,上缴海关税80余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4 970元/人年。
  对苏易货贸易效果显著。为苏联赖奇辛斯克玻璃厂设计制造的彩虹玻璃生产线设备已于1991年1月发往对方,截止1990年底,苏联向我方发运玻璃12万平方米,钢琴24架。总价值达110万元。
  1990年,石油机械厂由副处级单位升为正处级单位,市委、市政府对该厂领导班子作了相应调整。新调整的领导班子到任后,确立了“团结、拼搏、从严、求实”的企业精神,继续率领全厂职工开拓创新,顽强拼博。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10月份,提出了“大干50天,全年任务提前完,迎接1991年”的口号,全厂职工克服困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好成绩。
  石油机械厂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管理,成立企业管理委员会,调整了生产经营管理机构,组建了企业管理办公室、计划科、工艺科、设计科、计量站、检验站。从基础工作抓起,完善了“两包一挂”的内部考核办法,制订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160多项,为强化企业管理打下了基础。
  【石油管理局设备完好率全年稳定在 92%以上】 1990年末,大庆石油管理局拥有各类设备53 000余台套,其中上报总公司主要专业设备45 400余台套,完好率全年始终稳定在 92%以上,利用率达到 70.5%以上,设备维修费用率控制在3.4%左右。全年油田特大、重大设备事故发生率为0.02%,比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考核指标低0.48%,油田设备管理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经过努力,1990年大庆石油管理局被评为全国第三届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省、总公司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他们在设备管理上主要推行了“三全”“三化”管理法,“三全”即设备的全过程、全员、全效益管理;“三化”即设备管理的目标化、标准化、制度化。在具体作法上,通过抓设备的基础工作、日常维护保养维修、开展巡回检查和二、三级定项检查,把设备的机况、利用情况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促进了职工技术素质和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全年共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培训班14期,有600人次接受了培训。开展各种检查评比 6次,共涌现出红旗设备7 000余台套,标杆设备900台套。全油田107个钻井队的钻机管理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石化总厂科学制定检修计划,加快配件国产化步伐】 1990年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共完成装置检修56套,完成大修127项,更新84项,技措31项,维修5 465项。总计消耗钢材6 459.07吨,木材620.8立方米,水泥4 250.6吨。全年共检修塔231座次,加热炉63座次,冷换设备1 497台,容器810台次,更换阀门3 578个,完成机泵检修615台,压力容器检验836台,为计划的99.2%;检验工艺管线91 693米,为计划的98%;安全阀研磨定压2 203个。
  1990年共完成塔、容器、整台换热设备,芯子及空冷器等设备制造257台,共计1 995吨,为年计划的153.4%。还完成冷却器芯子防腐53台,为年计划的252.4%。
  对生产装置的检修加强了统一领导和指挥,科学制定检修计划,施工中加大预制深度,为缩短装置检修工期作出新的努力,并取得成效。如对裂解 FC301换热流程改造,工期由计划23天压缩到18天,合成塔的改造施工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
  此外,结合技措项目的实现,总厂在装置检修改造中还更新了大量电器设备。1990年共更新变压器 9台,电动机93台,互感器25台,高压开关柜46台,低压开关柜65台,电力电缆59条、30.46公里,完成架空线路检修143.6公里,完成年度预防性实验 2 974项,解决了各生产装置开工生产中大量存在的仪表问题。仪表厂承担了 438只进口调节阀的修理任务,节约向外委托检修资金53万元。
  在配件国产化上,1990年也取得了进展,制定并实施了“备品配件修旧利废承包办法”,年初制定的3 108件545.3万元的修旧利废计划,上半年就超额完成,全年共完成 800万元。为加快配件国产化步伐,从1989年就制定和实施了“配件国产化试用奖励办法”。1989年试用了1 313项69 905件,478 万元,按项计完成计划的88.6%;1990年计划机、电、仪备品配件国产化计划1 931项83 337件,134万元,全年完成率为70%。
  【石化总厂主要设备完好率达 98.9%】 大庆石化总厂拥有炼油化工各类生产和辅助装置82套(其中生产装置57套,辅助装置25套),共有各类设备88 183台,其中主要设备 2 494台,各种仪表65 821台(套)。1990年全部设备完好率98.5%,主要设备完好率98.9%,全厂静密封点泄漏率0.28‰,仪表完好率99.17%,仪表控制率99.13%,仪表使用率99.33%。全厂在用加热炉35座,平均热效率为86.34%。全厂生产系统在用中压锅炉8台,平均热效率93.4%,排污率1.65%;低压锅炉5台,效率为90.2%,排污率3.15%;在用高压锅炉6台,热效率90.7%,排污率1.47%。电功率因数为0.92。
  全部82套装置中,已实现完好装置48套,占总数的 58.5%;实现无泄漏装置52套,占总数的63.4%。各二级生产单位实现完好的泵房 236个,完好仪表间61个,完好配电间133个,完好罐区57个。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他们开展了“创优升级”活动。各二级单位,其中炼油厂、化纤厂、化肥厂在1989年以前经省检查已被定为省级设备管理优秀单位,1990年又有化工一厂、化工二厂和塑料厂进入省级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的行列。1990年 3月12日至15日,黑龙江省计委组织的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评审团对石化总厂进行了为期 4天的检查,共检查分厂级单位11个,车间级单位39个,岗位113个,查阅各种生产资料、档案400余份,对该厂设备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90年4月,大庆石化总厂被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为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
  为加强设备管理,1990年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落实承包机制和特级维护制的工作,各二级单位都制定了本单位的包机责任制和特机维护制。如化纤厂规定了丙烯腈630压缩机、抽丝302泵合釜等23台设备为厂级特护设备,要求“包修”单位主任、生产车间领导及机动科每天检查,同时操作工、设备员和维修工人增加巡检次数进行状态监测,定期分析,确保关键设备正常运转。化工一厂对影响全厂生产的8台裂解炉和4大机组实行包机和特护。1990年炉管变形缓和,烧焦周期延长,裂解深度提高,增加了乙烯收率和产量。4 大机组实行特护后故障停机由1989年的16次(60小时)减少到1990年的7次(10小时),对完成全厂生产任务起到了保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