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种植业

种植业

种植业



  【粮食和甜菜获大丰收】 1990年,全市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记录,达2.73亿公斤,比1989年增长75.7%,比历史上最高的1987年增长50.8%。“七五”期间,年均产粮1.82亿公斤,比“六五”期间的1.27亿公斤年均增长43.3%。粮食亩产达 288公斤,比I985年的133公斤增加155公斤,增长116.5%。作为饲料粮商品基地的大同区,1990年共产粮1.63亿公斤, 占全市总产的59.7%;和1989年相比,增长85.2%,相当于1985年的2.7倍。
  主要经济作物甜菜也获得大丰收, 仅大同区总产就达28万吨。总产、 单产均居全省各县(包括县级市)之首。
  【开展“耕地培肥达标竞赛”活动,为农业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耕地培肥达标竞赛”活动,是全市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耕地培肥计划达标竞赛实施方案》,培肥地力,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年初,制定了《大庆市耕地培肥达标竞赛实施方案》,成立了大庆市耕地培肥达标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下发了文件。开展这项活动一年时间,效果很好。按照达标实施要求.全市“三有”设施要达到全市农村总户数的80%。据检查测算,全市有厕所43 904个,占农村总户数的92.1%,超计划指标12.1%;拥有圈舍37 534个,占农村总户数的87.3%,超计划7.3%;沤肥坑有40 664个,占农村总户数的85.3%,超计划5.3%。新辟肥源28.3万亩,占耕地面积 25%。其中,绿肥面积1.53万亩,小麦秸杆还田10.2万亩,玉米秸杆还田9.97万亩。列为全省参赛的大同区从年初起,健全组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积极修建厕所,挖制粪坑,修缮圈舍,使积肥总数达到 165.1万立方米,平均亩施肥2.56立方米,超出省、市下达亩施 2立方米的达标竞赛指标。这个区的祝三乡在积肥过程中做到组织、计划、任务、制度、指标、责任六落实。一年新建砖瓦结构厕所250个,圈舍250个。葡萄花乡东沟屯农民张克范积肥量达 422立方米,全家的65亩耕地,亩施农肥达6.49立方米。通过省耕地培肥达标检查小组1990年11月15日检查评比,大同区被列为全省参赛地、市的第9名。
  农家肥质量和数量也比1989年有所提高和增加。据对全市21个村屯、180个农户和农工商3个分公司、9个管理站、2个农牧场的 6个农牧队抽样检查推算,全市农家肥有机质含量达8%以上。亩施农家肥达2.67立方米。
  【高产攻关的“丰收计划达标竞赛”成效显著】 丰收计划是省政府下达的任务。1990年,全市共组织 3个乡镇、28个村、116个自然屯、7 886户参加“丰收计划达标竞赛”活动。由于加强了对这项活动的领导,增加了投入和开展了系列化服务,使全市“丰收计划达标竞赛”超指标完成任务。玉米丰收计划种植面积达11.7万亩,比计划多 1.7万亩,增长17%。单产达354公斤,比计划指标超产74公斤,增长26%。
  【“科技兴农”取得显著成果】 1990年年初,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发动全市广大农业科技干部讨论制定了《大庆市“科技兴农”实施方案》,并纳入到制度、规范化中。同时,以优良化品种为龙头,以合理密植和科学种田为重点,以高产为主要目标,实行技术综合规模实施,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全市推广24项农业技术中,仅其中的6项增产粮食达7 000万公斤,约占全市粮食总产2.73亿公斤的 28%。全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20.4万亩,仅大同区应用的11.6万亩,平均亩产达393公斤。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应用2.7万亩,平均亩产达555.2 公斤;按亩增产200公斤计算,共增产玉米 540万公斤,其中民吉村1 008亩地膜覆盖玉米亩产达761公斤。比直播田亩增产236.5 公斤,增长45.2%;总增产达23.8万公斤。
  此外,利用种草肥田、秸杆还田、麦草混播等技术改造低产田 7.7万亩;微肥、增产菌、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常规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测土合理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15.1万亩,据市农科所对大同区 6个乡10户农民调查,测土施肥平均亩产560.1公斤,比对照田增产7.7公斤;测土亩施化肥45标公斤,对照田亩施化肥74.6标公斤,仅此1项,全市可节约资金196.3万元。
  为使“科技兴农”方案的顺利实施,1990年,全市注意抓了一些基础和保证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立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善了区、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和村级农业科技服务室,已有 50%以上的村配备了科技副村长;二是加强了农业新技术培训,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全市有 4.1万人次受到培训,比1989年多1倍以上。发放农业技术资料2.5万多份(册);三是增加物资、资金的投入。全市应用农作物良种418万公斤,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化肥施用量猛增,达到5.6万标吨,105亩耕地面积平均亩施化肥45标公斤,比1989年亩施化肥22.72标公斤增加22.28标公斤。向农业投入约 1 400万元,其中,用于测土施肥达30万元;四是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全市推广、示范农业技术24项,面积达243.4万亩次,比1989年增长90.1%;五是加强了科技兴农的组织领导,把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纳入工作议事日程。
  【石油管理局粮食总产首次突破 5 000万公斤大关】 1990年,石油管理局农工商系统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实行科技兴农,粮食产量突破5 000万公斤大关,实际总产达到5 366万公斤,比丰收的1989年增加1 050万公斤,增长 24%,平均单产281公斤,比1989年提高67.8公斤,增长31%;萨尔图地区10万亩大田的粮食总产超过了1989年全局粮食的总产量。  
  【地产菜薯生产】 1990年,大庆地区在菜薯生产经营管理上采取有管有放的办法,对农村菜户实行计划种植,合同收购。对企业管理站(农工商公司)生产的蔬菜实行放开经营;采取近效生产为主,远效生产为辅;兑现各项政策,菜田投入增多,农民为提高产量肯予出现金和花大钱购置农肥、良种和工具等。全年地产菜薯实播面积69 429亩,为计划71 235亩的 97.5%,总产12 034万公斤,为计划13 116万公斤的92.1%。
  春菜自给比重提高。春菜全市实播面积3 298亩,超计划392亩。春耕时曾出现日照少、气温低的天气,由于菜农生产热情高和蔬菜部门及时组织防低温、保菜苗、上棚膜等措施,使春菜产量达980万公斤,比1989年同期增长7%。
  夏菜获得丰收,供应有余。夏菜全市实播面积31 531亩,超计划3.3%,产量达 5 350万公斤。其中菜户扣塑料大棚64亩,地膜达1 550亩,比1989年增加350亩。石油管理局系统内为每亩大棚补贴800多元,并对各管理站交售鲜菜给予相应补贴,使夏菜大棚生产达4 300多亩。市政府在这两年中每年投资200万元建设3个蔬菜经济小区。1990年春,让胡路富强村小区(202亩,其中扣大棚96栋,温室1 000平方米),生产夏菜66万公斤。另2个蔬菜经济小区(龙凤保田和红岗金山堡)正在建设中。
  秋菜受灾减产。秋菜计划播种面积22 593亩,总产 6 772万公斤,由于倒茬地和工业占地等原因,实播20 033亩;土豆计划播种面积15 205亩,实播面积14 567亩。加上 8月上旬出现旱情,有的地块发生虫灾,水力条件和肥料不足,全市秋菜实际产量 5 064万公斤,比计划少1 700万公斤,比1989年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