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渔业
渔业
【渔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1990年,大庆市渔业生产,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经受住了由于大的经济环境所造成的资金严重短缺,渔需物资涨价及渔业税费大幅度增加等多种不利因素的考验,不仅没有滑坡,而且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全市养殖水面发展到 25.81万亩。成鱼产量已达406.7万公斤,比1989年的362万公斤增加44.7万公斤,增长12.3%,比1985年增长1.58倍;比市政府下达的300万公斤超106.7万公斤,超计划35.5%。“七五”期间年均产成鱼316.9万公斤,比“六五”期间年均增长2.25倍。从而使大庆市在全省12个市级郊区养鱼场总养鱼量中,由第8位上升到第2位。全年生产鱼种49万公斤,比1989年增长7.8%,基本实现了苗种自给,扭转了过去养鱼全靠外购鱼种的局面。同时,相继建设配套了10个渔业生产基地和 1座年加工能力 5 000吨的鱼用颗粒饲料厂,初步形成了成龙配套,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渔业生产体系,为渔业生产向深广度发展打下了基础。
【淡水养鱼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 1990年,全市推广应用淡水养鱼综合技术 5项,都取得好成绩。池塘养鱼高产综合技术应用140亩,亩产达275公斤,比原计划增产25公斤,总增产成鱼3 500公斤;推广网箱养鱼 2.5亩,亩产成鱼达40 475公斤,是池塘成鱼产量的147.2倍;配套养鱼技术推广应用100亩,亩产成鱼达 200公斤;节粮型鱼类养殖技术推广应用500亩,比计划单产提高20%。
【鱼种场“两套”养鱼高产试验成功】 1990年,大庆市鱼种场在市水产管理处和农业科技总站的指导下,进行了“两套”养鱼高产试验(即成鱼池套养鱼种和鱼种池套养成鱼)。主要是运用鱼池是一个半封闭的生物学单位,采用为鱼类提供活动空间、饵料、氧气和其他理化条件,实行多品种、多规格鱼类同池混养的技术措施,以达到充分利用饵料和水体空间,提高鱼池的有效利用率和鱼种、成鱼的规格,使商品鱼提早上市增加效益。1990年试验的30亩池塘,共生产商品鱼 4 835公斤,秋片鱼种2 562公斤,平均亩产246.6公斤,比传统养鱼法提高产量106公斤,增加效益2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