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



  【概况】 1990年,全市乡镇企业继续坚持立足于石油、石油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资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稳步发展。截止年末,全市乡镇企业已有3 954个,比1985年增长2.5倍。其中乡办105个,村办 101个,乡镇企业局直属企业34个,户办3 714个。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乡有5个,其中超5 000万元的乡有2个;年产值超300万元的村有4个,其中超500万元的村有1个;年产值超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69个,其中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个;产值或销售收入达到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个。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目前规模较大的企业有让区喇嘛甸镇农民钻井公司,该企业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年钻井能力70口,产值 2 000万元。龙凤钢厂拥有固定资产 500万元,年产值1 000万元。乡镇企业局直属联谊油脂化工厂年销售收入3 000余万元。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990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30 027万元,比1989年增长5.5%,比1985年增长4.1倍,“七五”期间,年平均递增38.5%。其中集体工业产值11 807万元,比1989年下降4.9%,比1985年增长2.2倍,年平均递增26.3%;总收入完成33 596万元,比1989年增长6.7%,比1985年增长 5.3倍,年平均递增44.4%;实现利润总额2 515万元,比1989年下降15%,比1985年增长2.2倍,年平均递增26.5%;上缴国家税金1 524万元,比1989年增长9%,比1985年增长4.4倍,年平均递增40.1%。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45%,乡镇集体工业产值占全市地方工业产值的16.6%。
  【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七五”初期,大庆市乡镇企业仅限于传统的铁木小农具、保温材料、土法炼油等粗加工产品。“七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投入近 1.4亿元进行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到1990年已形成了以化工、建材为主,以农副产品加工为辅,以规模经营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具有大庆特色的乡镇企业。1990年,全市乡镇企业生产红砖33 408万块,比1985年增长79.9%;纸板1 500吨,比1985年增长13倍;奶粉1 086吨;钢材改制6 234吨,钻井67口,井下作业修油井170口。全市乡镇工业拥有产品200多种,比1985年增长 1倍多。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七五”期间,有40家的33种产品被评为省乡企系统或市优质产品。改制钢材、复合肥料、红砖等主要产品在全市同行业的比重分别占50%、70%和 90%以上。喇嘛甸镇农民钻井公司不仅直接为油田服务,还在省外赢得了信誉,既能钻井,又能固井,初步形成了设备齐全、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新格局。外向型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全市有分割肉鸡、骨粉、骨粒 3种产品出口创汇,累计创汇270万元。
  【乡镇企业为农村安排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到1990年末,全市乡镇企业已有从业人员29 064人,比1985年增长1.38倍,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4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年人均11 473元,比1985年增加6 261元。全员工资4 773万元,平均农村每人从乡镇企业获得‘230元,约占平均每人净收入的25%。
  【14名乡镇企业经理(厂长、镇长、队长)被命名为省乡镇企业家】 1990年,大庆市乡镇企业重视人才,舍得进行智力投资。在积极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及办班培训方式,多渠道培养人才,使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到1990年末,全市乡村集体企业已形成425人的技术队伍,占职工总数的1.7%,比1985年末增加3.6倍。乡村集体企业职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由1985年末的51.6%上升到62.9%,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不断涌现。1990年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农民钻井公司经理吴国林被命名为黑龙江省优秀乡镇企业家。有13名被命名为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家,他们是:大庆市龙凤乡企业公司经理张福;大庆市萨东炼铁厂厂长唐金友;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企业公司经理侯玉祥;大庆市大同区老山头乡水泥电柱厂厂长姜凤;大庆市石油化工助剂厂厂长张大生;大庆市龙凤钢厂厂长刘恒虓;大庆市龙凤石油化工配件厂厂长何德禄;大庆市大同区乡镇企业局筑路公司经理于承;大庆市龙凤乡企业公司经理董宝森;大庆市乡镇企业局运输大队队长盖生金;大庆市红岗区建筑公司经理李文祥;大庆市让胡路喇嘛甸镇镇长徐广国;大庆市第二乳品厂厂长宋显和。
  【深化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1990年,全市乡镇企业以搞活企业为中心,按照中央关于“配套、深化、完善、发展”的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一是健全了承包企业的风险机制,由过去的经营者个人抵押承包,转变为企业领导班子集体抵押承包;二是完善了经营者计酬分配办法,改变了过去承包人奖金的上不封顶,规定为不能超过职工平均收入的1至3倍;三是完善了承包综合指标,增加了企业管理、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后劲指标,强化了约束机制;四是强化了财务审计监督,通过开展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加强了对承包经营的监督,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为企业增添了活力。
  【让区喇嘛甸镇企业公司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系统“企业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 1990年是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年,喇嘛甸镇企业公司把开展这一活动做为企业寻求新的转机,推动乡镇企业进步的突破口,把企业评估定等同企业升级结合起来,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狠抓了标准、计量、规章制度等基础管理工作。在对照省乡企局制定的乡村工业企业评估定等验收细则进行自查整顿中,有6家产品无标准的企业执行了省级产品标准,有2家产品无证企业领取了产品合格证,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26条。经有关部门验收,企业公司下属的11个厂被定为一级企业 4个,二级企业3个,三级企业1个。对验收不合格企业进行了兼并和关停。定级企业分别制定了进等升级计划,使全区乡镇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乳品二厂被定为标准化三级合格企业。
  【龙凤乡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乡镇企业不断发展】 1990年,龙凤区的乡镇企业眼睛向内,立足挖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进行技术改造,有效开展提质降耗工作,使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提高了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全年,共调整了 5种市场滞销产品和原料无来源、能源消耗大的企业,重点开发和增产了 5大类10余种为大城市、大企业协作配套产品和支农产品,进行大小技术改造项目50多个,使优势企业不断产生,名优新产品不断涌现。如钢窗厂生产的 25A空腹钢窗经有关部门统检,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还对市场进行预测和实地考察,引进国内最新产品——彩板钢窗。久青油毡纸厂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配齐了全套化验设备,严格配方,使产品质量居全市同行业榜首,被评为省行优产品,钢窗厂被定为计量三级合格企业。复合肥厂通过了省乡企系统全面质量管理三级企业验收。
  【大同区广泛开展横向联合】 大同区乡企局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市场优势,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的界限实行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技术、资金、原材料和人才的联合,共引进资金845万元,引进人才15名,引进技术10项,新增产值900万元,利税58万元,使全区乡镇企业在内外部环境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被市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开展QC小组活动】 1990年乡镇企业在全面加强标准化、计量、定额、信息、规章制度、基础教育、安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对质量、财务、设备、物资等专项管理,特别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效果比较显著。全年有近百家企业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普遍建立了在厂长(经理)领导下的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围绕生产环节,开展QC活动。全年共注册QC小组64个,其中取得成果的有10个,大庆市乳品二厂QC小组,大同区庆鞍钢窗厂对焊车间QC小组,大同区同鞍炼钢厂QC小组被评为大庆市地方工业企业1990年优秀QC小组。庆鞍钢窗厂QC小组获省乡企系统QC小组成果一等奖。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全市乡镇22家红砖生产企业,经过统检有11家产品质量达到一等,使一等砖生产企业比1989年增长了 1.2倍。大同区同鞍炼钢厂开展QC小组活动,降低了原材料消耗,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5万元。大庆乳品二厂锅炉QC小组,以节能降耗为课题,广泛开展QC活动,使吨粉耗煤由原来的3.7吨降到1.9吨,节约能源费用达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