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粮食
粮食
【粮油市场稳定,保证有效供给】 1990年,全市粮油市场供应数量充足,品种齐全,价格稳定。大庆市粮食局及时调入原粮 215 768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07%,粮油储存量达到11万吨,超过省核定储存计划3.5万吨;加工粮豆、饲料245 405吨,完成年计划的110.5%,其中:加工小麦 102 714吨,玉米40 152吨,大豆46 365吨,水稻20 834吨,饲料35 340吨。保证了粮油市场不脱销,不断档。
全年吃商品粮人口共有752 021人,其中城镇人口646 746人,菜农35 111人,吃自产粮人口38 545人,其他人口7 490人。另外,议价粮供应人口24 129人。全市实际销售粮食156 727吨,占年度粮食销售包干指标143 800吨的109%。销售油脂5 710吨,占年度油脂销售包干指标4 560吨的125.2%。超销原因, 主要是原包干基数不足,乙烯施工用粮未包括在内,省粮食厅已审查认定,属于合理增销,确认为正常完成销售包干计划。
全年加工和销售熟食品1.4万吨(其中议价熟食品200吨),销售议价粮59 353吨,议价油脂2 798吨,做到了粮油市场稳定。
【工种粮退出平价改为议价供应】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压缩平价粮食销售”的指示精神和省政府的决定,大庆市从1990年10月 1日起将工种粮退出平价,改为议价供应。这对于贯彻“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方针,缩小平价粮食收支缺口,保证城镇居民基本口粮的有效供给,减轻农民的定购粮负担,缓解粮食价格补贴对财政的压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工种粮退出平价改议价供应,全年共少销粮食12 840吨。
【粮食收购超额完成任务】 1990年,大庆市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收购入库量达到 7万吨。市粮食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部署,本着“敞开收购,计划入库,凭证交售,现金结算”的原则,克服了储粮场地紧张,仓容和保粮器材严重不足等困难,积极主动接收秋粮入库,以超额0.3%的幅度完成了国家定购任务 4 500吨。计划外仪价收购粮食 6.5万吨。尽管这部分粮食不符合国家“专储”质量要求,但为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还是实行了保护价收购。
【粮食企业减亏成绩显著】 1990年,市粮食局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关于加强改善粮食经营加强粮食管理的决定》,本着保护先进,鞭策后进,兼顾三者(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原则,实行粮食购、销、调及财务包干办法。在粮食企业内部推行了目标管理,制定了“纵包横联,风险抵押”集体承包经营责任制,紧紧抓住粮食企业的四大支柱 (即以议补平,以工补商,以副养主,以外养内),实现抵补亏损总额 780万元,年终决算实际亏损1 254万元,比省核定的商业亏损包干指标1 278万元,减亏24万元。取得了连续8年完成减亏包干指标的好成绩。
【实施科技兴粮初见成效】 市粮食局按照“科技兴市”和“科技兴粮”方案的要求,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全年投资 152万元,把粮食经营的难点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在挖掘产后“无形粮田”的潜力上下功夫,完成了12个科技项目。其中开发珍珠牌免洗米、特二粉、油城牌锅巴等5个新品种。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2项,研制饲料配方 3项。利用引进消化的国产设备生产出合格的等级粉;对大豆浸出、蒸脱两大部分进行技术改造,对锅炉进行闭路循环和热网改造,实现了节能降耗的预期目标;积极引进消化美国“贝利克”烘干新技术,使 “RFS粮食烘干塔”从设计到投产一次成功;推广应用挂面低温烘干新技术,使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使粮食在深加工中升值,在综合利用中增量,在经营中降低费用,在储藏中减少损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粮食局的科技人员研制的“谷物去皮装置”、“轮与轴固定装置”在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后,1990年又分别获得东北三省博览会二、三等奖,其中谷物去皮装置获得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