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发展科技新发展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增加可采储量技术研究】 大庆油田“七五”期间以增加由气后备资源、油田挖潜和节能降耗为主攻方向,开展了“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增加可采储量技术研究”等 8大系统工程研究项目,作为油田科技主攻方向,同时组织开展了一大批现场试验项目。通过技术攻关,油田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低渗透薄互层油气勘探技术基本配套。地震勘探技术方面,开展了以提高分辨率为主的技术攻关,使圈闭钻探成功率由1986年的27.1%,上升到1990年的48%。探井测井油气层解释技术方面开展了多种方法研究,使气层解释符合率由1986年的50%提高到1990年的75%以上。研制应用了长源距声波资料处理软件等,使油层解释符合率提高5—10%。勘探技术配套发展,使探井成功率已由1986年的25.4%提高到1990年的50%以上。
(二)钻井技术的配套发展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油田钻井技术,开展了“分区块岩石可钻性、固井及水气窜规律、外围低压低渗透气层损害机理”等 6项基础研究,形成了适应大庆油田特点和勘探开发需要的深浅探井、调整井、开发井、定向 (丛式)井和射孔等5个钻井、完井配套技术系列,形成了较强的能力。
(三)采油工艺技术有新发展。一是油田高含水开采技术进一步完善配套,研究完善了50—550立方米/d电潜泵和∮28mm—∮95mm 有杆抽油泵,形成了两大技术系列,使油田机械系统效率由1986年的18%提高到1990年的31%左右。二是表外储层开采技术有了发展,外围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基本配套。三是油水井大修技术系列的配套,使修井恢复生产率达到70%。
(四)油田地面工程节能降耗配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萨南油田低耗节能油气集输配套技术攻关,完成了4个方面43项专题技术研究,全部实现了“三大经济指标和121项技术指标”。总公司鉴定认为,“大庆萨南油田低耗节能油气集输配套技术”攻关成果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外先进国家80年代水平。这套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每年节约天然气 1亿立方米,节电5 000多万千瓦时,生产轻烃 9万吨,已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8亿元,总公司要求在全国推广。
(五)油藏工程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围绕油田稳产为中心,油藏工程主要开展了“高含水后期增加可采储量和长垣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两个系统工程技术研究,5年间基本形成了5项配套技术,使喇萨杏油田增加可采储量2亿吨。
另外,经过“七五”科技攻关,还基本形成了以聚合物驱油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油田机械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发展了基本适应油田勘探开发需要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安全环保和水、电、讯技术也都研究和应用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石油化工品种、质量、“三剂”国产化科研攻关】 石油化工方面,1990年继续紧紧围绕生产实际需要,在合理利用资源,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三剂” (催化剂、添加剂、石油助剂)国产化方面组织开展科研攻关,不 仅保证了石油化工生产的稳步发展,而且科技水平又有了新提高。
(一)润滑油产品开发研究有突破,基本适应了市场的需要。针对润滑油产品品种少、质量差问题,重点开展了增加润滑油品种以及提高质量研究,研制成功了单级和多级汽油机油、柴油机油、齿轮油等35个新品种,并使中高档及优质润滑油占总量的比例由 2.55%提高到54.86%。其中5W/30等QD级汽油机油、10W/30等CC级柴油机油等10个牌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化肥生产系统,工业
三甘醇法脱水工艺研究获得成功,建成了工业
脱水装置,解决了乙烯系统工程投产以来化肥厂由于原料气变轻,使合成氨装置副产品
量减少不能满足尿素生产的需求问题,日增产尿素40吨。
(三)“三剂”国产化研究进展较快。通过攻关研究,到1990年实现国产化药剂焦亚硫酸钠、氯酸钠、铑催化剂、3A分子筛等已达56种,占需国产化项目的54%,节约外汇800万美元。
(四)重大设备、引进设备备件国产化研究有新发展。通过组织科研、设计、生产制造单位联合攻关,研制成功了乙烯裂解炉,经过一年多运行,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外同类设备水平。同时采用国内材料,按自己编制的焊接工艺,解决了热处理和预拉伸等技术难题,制造了两台第一急冷炉,安装在裂解炉上使用,获得了较好效果。同时试制成功了在引进设备上使用合格的国产化配件2 150项,占乙烯一、二期工程设备国产化配件的22.6%。
【农牧副业、医药环保、地方工业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提高地方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替代产业:勾主攻目标,在农牧副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地方工业等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科技项目攻关。通过攻关,加快了地方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后续能力。
(一)粮食生产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配套发展技术。一是通过引进和试验研究,确定了一批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作物新品种,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七五”期间,共引进5大作物新品种 205个,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确定了比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以四单16为代表的玉米新品种3个,以黑农30为代表的大豆新品种 2个,以克旱10号为代表的小麦新品种2个,以同杂2号为代表的高梁新品种 2个,以龙谷25号为代表的谷子新品种2个。二是围绕粮食作物栽培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攻关试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技术栽培模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栽培方法,通过缩垄增行,成功地解决了增加亩保苗株数的难题。同时实现了整地、播种、覆膜、田间管理全部机械化,打破了土地基础较好地块单产在 500公斤左右徘徊的局面。大面积(3 000亩)实际亩产达到864公斤,找到了提高玉米单产的新途径。通过 6万亩玉米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确定了农村和石油企业亩产500公斤两种类型4种栽培模式。三是研究成功了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化学除草技术,重点改进了原有配方,使玉米田防除效果由86.2%提高到94%,大豆田防除效果由46.80%提高到96%。
(二)蔬菜生产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和提高。针对蔬菜生产供应淡旺矛盾突出,生产水平低的难题,重点进行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技术模式、提高保护地蔬菜生产能力研究。保护地蔬菜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在蔬菜公司让胡路菜站、钻井二公司农工商分公司 600亩保护地上进行试验,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初步实现了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形成了农村和石油企业不同的蔬菜规范化生产技术模式,提高保护地蔬菜生产能力研究有较大进展。大庆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土壤障碍问题,无土栽培面积达到33亩,比原栽培方法增加产量20—100%,亩纯增效益2 232元。蔬菜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在 1亩大棚、2亩温室中试验和30亩大棚、8 亩温室中应用,其结果证明:大棚产量比原栽培方法提高105.9%,纯收入提高10.66倍,温室产量比原栽培方法提高340%,纯收入提高33.10倍。
(三)提高家畜群体生产性能技术有新进展。奶牛生产群体高产攻关配套技术初步形成。一是黑白花奶牛繁育新方法(顶交法)的确立,突破了国内外各牛场改造牛群只是采用引入外血进行一般性导入或级进杂交的常规办法,通过在三环企业总公司104、206队等 6个队试验,采用顶交法繁育的后代,标准乳 305天乳量4 940.18千克,比常规法繁育的后代提高651.79千克。二是牛胚胎移植技术是生物工程在繁殖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一项高尖技术。大庆市 6年中共移殖妊娠25头,有20头顺利产犊。鲜胚移殖成功率最高达50%,冻胚移殖妊娠最高达35.3%,是全省第一个掌握牛胚胎移殖技术的地市,为大庆“八五”期间及今后奶牛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储备。三是奶牛高产攻关技术研究,在三环企业总公司102队100头奶牛群中获得了年均产奶 7.2吨的新水平。四是奶牛疫病防治技术有新进展。提高结核检疫阳性奶牛与剖杀符合率研究,确立了 8项评分矫正法,使结核检疫阳性奶牛与剖杀符合率由46.08%提高到93.13%。奶牛贝诺子孢子虫病防治技术,在国内外尚无人研究的情况下,通过对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等进行系统研究,首次从奶牛体中发现了病原体,为进一步深化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绵羊方面,总体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七五”期间通过引入澳血改造羊群,东北细毛羊群体被毛质量和净毛率提高很大。成母羊及育成母羊毛长分别达到8.6和10.6cm,净毛产量分别达到3.18公斤和3.07公斤,体重分别达到47.85公斤和37.5公斤,达到国内同品种羊的先进水平。
(四)医药卫生技术重点围绕大庆地区多发病、常见病开展研究,发展较快,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研究有新进展。一是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监测,经 5年研究,查清了大庆地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并初步查清了病发的相关因素,受到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关注。二是开发了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微机管理系统软件包,内含临床常用 405种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及作用结果处置的参考意见、发生作用的解释或注解等,对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冠脉内插管造影及注射溶栓剂治疗急性冠心病、心肌梗塞病技术研究,成功地使三例患者康复出院,使大庆跨进少数掌握此项高尖技术城市的行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技术,已形成了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治疗304例患者,生存244例。其中恢复工作15例,生活自理 144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肿瘤诊断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能对人体各个部位以及主要项目进行分析检测技术。银染色法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已临床检测 4例,诊断复合率达到100%。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有新进展。肺结核免疫治疗技术,通过对两组病人60天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和各项免疫指标检测,证实了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在化疗的基础上并用中药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和疗效。在国内外首家报告结核病免疫治疗取得成功等。
(五)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取得新成果,适应了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对大庆地区大气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成分析研究, 明确了大庆地区大气颗粒物年平均为0.13mg/立方米,不超过国家一级标准;苯溶物年平均值为10.3mg/立方米, 乙醇提取物大气中的浓度为0.O15mg/立方米,比北京市燕山地区都低,从而得出了比烧煤城市污染较轻的结论。其次,开展了大庆区域大气扩散参数及烟云抬升高度试验研究,确定了大气扩散参数、烟云抬升公式、风速廓线指数等,为大庆环境管理、区域总量控制以及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针对大庆特点,开展了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模式研究。在对朝阳沟油田开发工程环境评价中,搞清了油田开发区大气、水、土壤、生态及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了油田开发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对该区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区域性环境污染防治对策。该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被国家环保局选为首批全国优秀环境评价。
(六)地方工业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研究获得成功。“七五”期间,针对地方企业拳头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创新产品少,传统产品多,规模开发能力差的问题,一是大力加强了新产品开发研究,使地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有了发展和提高。在食品、粮食行业开发成功了膨松面粉、颗粒面粉等新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市需要,还销往省内各地。轻纺行业研制成功了多种规格型号毛毯、地毯、变色毛线等,努力满足用户需要。试制出了聚乙烯填充母料、PVC高发泡壁纸、三A树脂等。机械电子行业开发了手动电动挤奶机、自动熨裤机、活接阀、推制无缝焊接弯头、系列新型车刀等。1989年,在全国“星火计划”适用技术展览交易会上,三A树脂、挤奶机、活接阀、中老年保健灸疗仪4项新产品分获金银奖。熨裤机的开发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国家科委在泰国举办的新技术交易会上该产品获银奖。在东北科技情报网举办的“四新”成果交流交易会上,大庆有三项成果获一、二、三等奖,并同外地签订技术转让合同 3份,成交额达12万元。另外,毛腈混纺变色线、丙纶机织提花地毯、推制无缝焊接弯头 3项产品被确认为黑龙江省新产品。二是根据大同区的特点及资源优势,进行了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研究。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组织肉鸡生产开发,经过 5年探索,在大同区形成了以集团化生产结构、企业化经营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核心的肉鸡生产集团,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增强了抵御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消除了广大养鸡户的后顾之忧。全区共放养鸡雏850多万只,出栏750多万只,农民养鸡纯收入1 300多万元。屠宰加工240万只,对外出口肉鸡产品600多吨,创汇折合人民币600多万元。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组织开发区域性支柱产业的经验,被国家科委做为典型,在第四次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在省“星火计划”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继续开拓技术市场】 1990年,大庆市技术市场又有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 4个方面:
(一)坚持治理整顿,建立正常市场秩序。1990年,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对全市 164家各类技术经营机构进行了整顿。其中撤并了96家,保留了68家,加上当年新成立的25家,到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技术经营机构93家。通过治理整顿,全市技术市场实行了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政策,归口管理。
(二)加强法制教育,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初见成效。1990年,通过广泛宣传、学习、贯彻《技术合同法》、《技术合同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定》和《大庆市技术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文件,强化了技术合同管理,使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走向正常轨道。全市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54份,技术成交额2 100多万元,认定登记技术合同 410份,登记成交额1 700多万元,认定成交额已超过应登记的80%。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和管理工作已见成效。
(三)通过培训,初步形成一支技术贸易骨干队伍。1990年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举办两期技术经营机构经理培训班和一期技术经营机构会计培训班。参加经理培训班的有65家机构的70人,占应参加培训机构的75%。参加会计培训班的有42家机构的42人,占应参加培训机构的45%。参加培训的人员系统地学习了《技术合同管理》、《技术贸易会计核算》等知识,经考试合格,全部获得了《大庆市技术贸易工作证》,取得了技术经营上岗资格。
(四)争创优质服务,为促进生产发展做贡献。1990年,各技术经营机构积极开展“讲究信誉,信守合同,争创优质服务”活动。经过各参加技术贸易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经营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技工、技贸额4 500多万元,完成技术交易额2 400多万元。如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技术服务中心积极配合设计院走事业费自负盈亏道路,本着用户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在全国承担技术项目11项,合同价款达5 000万元,收技术服务费116万元。市植物病虫草防治院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 立足科技兴农,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接待求医农民4 200余人次,解答咨询电话1 780余次,下乡780人次。综合推广各项新技术34万多亩,使农民增加收入320余万元。同时还生产推广使用大棚烟雾剂5.5吨,使2 400余亩蔬菜获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大庆石油管理局技术开发中心成立仅 8个月,以扩大技术交流,促进生产为宗旨,调动全局19个单位,2 460多人次参加局内外技术贸易活动,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164份,成交额1 000余万元,推动了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促进了原油生产任务的超额完成。大庆石油化工机械科技咨询公司组织科技人员经过反复研究,为石油化工总厂汽油加氢装置成功地设计了我国第一台不带内衬的加氢反应器。大庆锅炉水处理技术服务站根据不同水质,自行研制了多种水处理配方,成功地清洗了32台高效盘管水套炉和管道,为油田节约资金 108万元,累计减少停炉时间98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