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大庆石油学校概况】 石油学校是一所文、理、工科兼有的综合类中等专业学校。现设置钻井、采油、地质、会计、统计、物资管理、劳动工资、文秘、计算机应用、工业企业电气化、热能动力、发电厂及电力网、有机化工工艺共13个专业,在校学生1 712名。
学校除管理普通中专外,还担负着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大庆石油学校干部中专部的管理任务。另外,由于油田企业管理的要求,和学校地处边远的特殊情况,还附设有农工商分公司、劳动家属管理站、农场,邮政代办所、储蓄所、居民委、商店等社会性服务机构,担负着一些社会性服务职能。
学校教职工总数为728名,专职中专教师189名,其中有中、高级职称的94名。
学校机构设置机关科室15个,教学专业科室 5个,后勤服务性科室单位6个,其它单位2个。
【教学工作】 1990年,大庆石油学校招收学生 480名(包括四年制和二年制),毕业学生469名。为适应油田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学校拓宽了专业设置, 新增设了有机化工工艺专业,专业设置由1985年的7个,发展到1990年的13个。在校生达到1 712名,是建校以来在校学生数最多的一年。干部中专教育工作也有较大发展,1990年招生1 659名,干部中专学员达到4 450名,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的干部中专教育工作检查中,对大庆地区干部中专采取的“以二级单位为依托,分散办学,送教上门,以函授为主”的办学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一年来,学校一方面修订完善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上,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满足油田生产和管理的需要,使学生在专业上掌握计算机应用这门新技术,一些专业改革了教学内容,把计算机应用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在《油田开发》、《采油工程》两门课的尝试,学生不仅能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上的一些问题,而且在动手能力上也有了增强。
实验室建设不断强化。1990年机电专业科、开发专业科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发动教师下现场搜集仪器、配件,动手安装、调试,自建了机电实验室、仪表实验室、胶化实验室,克服困难,完成了第三代水力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工作。通过勤俭办学共为学校节约 4万余元资金。计算机机房、化学实验室坚持每日开放,加强实验教师辅导,保证了学生业余实践操作。1990年学校还为实验室建设投资66万元,购置一些先进实验设备,扩大了实验规模,改善了实验条件,完善了实验课的考试制度,学生实验课开出率达94%。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首先吸取了其它石油中专学校的经验,确定了采油、地质两专业实行“3—1”教改模式,12月与采油二厂达成了厂校联合建立育人基地协议,从此初步建立了采油地质专业校外实习基地。采油、地质两个专业 157名学生已下到二厂,以顶岗劳动的形式,进行实习。因而,学校在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针对青年教师实践工龄偏低的情况,学校安排了23名教师到校内或现场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提高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1990年学校在科研工作上,共承担局级科研项目5项,有4项通过鉴定,教师撰写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推荐到省石油工程学会 3篇,均被评为优秀论文。刘学志撰写的 《喷射气举采油方法》,不仅取得局级科研成果,还已申报国家专利;舒中选与石油学院、钻井二公司联合承担的课题《定向井底部钻具结构受力分析研究》取得成果,获1990年局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学生管理工作】 1990年,大庆石油学校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校风校纪教育,并在总结以往学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大庆石油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大庆石油学校关于学生管理的补充规定》、《大庆石油学校学生违纪处罚条例》、《大庆石油学校班主任工作条例》等,还健全并完善了学生量化考核管理制度、毕业生择优分配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转变了校风校纪,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90年毕业生分配工作中严格执行了《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办法》,原则上实行了“四公开”,即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成绩公开,分配方案公开,分配结果公开,特殊情况照顾公开。这种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强了毕业生分配透明度,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
【大庆师范学校概况】 大庆师范学校是一所主要为大庆油田,同时也为全国其他油田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教职工258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5人,中级技术职称的51人,助教64人。机关设 7个科室,教学设9个教研室和图书馆。设附属小学1所,又新开设了附属幼儿园1所。中专学生1 054人,开设普师、幼师、音乐、美术、体育 5个专业,共有29个教学班,应届毕业生,301人,招收新生262人。附小学生 647人,附属幼儿园共招收新生60名。为了加强对教职工师德、师表意识的培养,在全校推行了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学相长,自强不息”的校训。在教师中开展了“人民教师形象”,“干部形象”标准讨论,并召开全校教职工岗位形象讨论大会。此外,还开展了共建活动,与喇嘛甸镇签订了共建合同。到良种厂走访群众,为农民子女分发儿童读物等。
【贯彻国家三年制师范教育新方案,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6月份,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教育工作现场会在该校召开,并由总公司作出了“学大庆优化育人”的决定。11月份,全国11所中等师范学校中师语文教改实验协作组第一次会议在该校举行,与会代表对大庆师范学校的语文教改实验给以较高评价。语文教研室编写的《小学二于五百常用字规范书写训练》一书深受学生欢迎;郑万峰参与编写的教材《实用文写作》,正待排版印刷;综合教研室编写的《自然常识教学辅导》得到了省教委师范处的肯定并已列入出版计划。语文教研室对学生进行了“普通话标准音”、“汉字规范化书写”的考核,并对以往考核未过关的学生进行了补考,累计考核 530人次。学校进行的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教改实验已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教委师范司的科研项目。 综合教研室的平菇栽培和高效有机肥料的实验取得成功。 电化教研室研制出“微机程控彩灯装置”,并在校园内部安装了闭路电视。附属小学被评为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各项工作都达到市合格校的标准。附属幼儿园第一次参加比赛,荣获了让胡路区幼儿竹杆操第一名和模仿操比赛的第二名。
【抓管理向标准化科学化迈进】 1990年,大庆师范学校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考核机制,完善检测手段。学校自上而下的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作到责权利统一,实现奖惩兑现。
抓基础工作建设。各科室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及档案材料,编写了校史。新建了综合楼、实验楼、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8 350平方米。平整学校和附小风雨操场21 000平方米。美化、绿化校园,种花980延长米,栽草坪1 120平方米,修建雕塑、花墙、凉亭等3处。
加强廉政建设。学校在招生、分配等重大问题上,都通过职工代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增强透明度。
改善办学条件和职工物质文化生活。1990年购置电教设备66件,摄像机1套,编辑机1套。图书、杂志1 500册。服务公司为改善职工生活,自产蔬菜221 784.5公斤,采购鱼、蛋、鸡等副食14 839公斤,购买秋菜5.5万公斤。
1990年,该校跨入全市首批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行列,并荣获全省教育战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还被评为石油管理局大中专院校先进单位,石油管理局先进团委、先进宣传部,让胡路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石油管理局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和劳资统计优胜单位等称号。
另外,全年共接待30多批,3 000 人次,国家、省、市局、区及兄弟学校的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大庆卫生学校概况】 大庆卫生学校1990年有教职工 279人(含大集体12人),其中高级讲师19人,讲师36人,助理讲师18人,无职称教师16人,实验师 1人,助理实验师34人,实验员12人,其他各类技术人员15人,工勤行政人员128人。
学生总数920人,其中中专633人,大专152人,专业证书班135人。设有护士、医士、公卫医士、助产士、医疗大专班、高级护士班、专业证书内科、外科,共8个专业。
教学任务是遵循国家教委,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指示精神,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增强实验环节,增加临床课讲授时间,压缩基础课。全年共完成教学总时数10 226 学时,安排学生实习班次4个,参加180人次。
1990年 1月,召开了全校科研、教学论文宣读会。共宣读论文66篇,推荐到黑龙江省医学中专教育研究会10篇,其中9篇获奖。
年内分别为萨尔图区卫校、二十三中、物资局、钻井二公司等单位办了培训班,教学总时数3 260学时,参加学习380人次。
【警校实践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 1990年,大庆警察学校根据对历届毕业学员的跟踪调查和对基层公安保卫工作的了解,提出了学生毕业时要达到十种业务能力标准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从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社会知识、心理学知识、公安业务知识 5个方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办案训练,勤务训练,社会工作训练,公安文书制作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了学员的动手能力。1990年先后组织学生到采油五厂、红岗区胜利派出所等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制定了《大庆警校实践教学总体规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达到6:4,实践的内容由原来的21项增加到28项,时间由原来的481学时增加到 719学时,这些措施保证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方面的教改经验受到国家公安部教育训练部的好评。1990年,学校已建立了以市公安局及所属分局、派出所和油田保卫处及各采油厂为主要场所的广泛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补充了公安保卫第一线警力的不足,配合公安保卫机关执勤和侦破案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90年,学员共抓获各类犯罪分子 280多人,破案80多起,处理治安问题450多个,收缴脏款脏物78 700余元。在与省警校的一次会考中,及格率达到了96.2%。1990年,学校投资 120多万元,建设和完善了法医实验室、痕迹文件检验实验室、计算机操作室、刑事照像技术翻拍室及暗室、模拟法庭、电化教学室等 7个实验室,学生利用这些条件广泛开展实验活动,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实验课开出率达到85%以上。
【农校调整专业结构】 1990年,大庆农业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子,“学师范、赶油校、争一级、创一流”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为油田经济发展服务,用大庆精神办学的办学方向,进一步调整了专业结构,恢复改造了畜牧专业,开设了养殖专业,并定于1991年正式招生42人。
农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为了增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学校与17个单位建立厂校联合育人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校内实习基地,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生产环节,以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科研有新突破】 1990年,农校的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全校职工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全年共写论文27篇, 其中有10篇在省市获奖。全年共承担 9个校级、 市级课题的研究,其中《寒地草莓丰产栽培》获市科委科研成果二等奖,《南某北引丰产栽培》课题的研究成功,为丰富大庆地区的蔬菜品种,改变大庆地区的蔬菜结构将起到推动作用。
【农业技术输出】 1990年,农校继续探索赴苏联技术劳务的路子,首次派出由30人组成的赴苏技术劳务输出代表团,与苏联海边区图尔尼夫局斯特鲁果夫卡农场进行合作,种植蔬菜40公顷。 技术劳务人员在苏联历时 5个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共生产西瓜460吨,甘兰120吨,为农校创产值31万元,劳务开资18万元,获纯利 4万元,劳务人员人均获利4 000元。赴苏劳务不仅为国家、学校创利,而且还使参加赴苏劳务的大同区26户农民一举脱贫,为科技兴市、科技兴农、科技扶贫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