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档案史志·档案 【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代表到大庆参观】 1990年4月3日,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4月7日下午到8日下午,与会代表和工作人员共109人到大庆油田参观。其中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郦家驹、副秘书长孔令士,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辉,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邵文杰,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张向凌。代表们先后参观了中六排十七井、星火一次变电所、喇二电站、地宫、石油化工总厂和杏一联合站等。
【在全省部分市县志主编会议上介绍经验】 1990年 8月29日至30日,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明水县召开全省部分市县志主编会议。中心议题是交流研究修完志书以后的工作问题。大庆市志办公室主任、市志主编时永发在会上作了题为《修完志书干什么?》的工作情况汇报。汇报从编纂《大庆年鉴》;搞好《市志》《年鉴》,发行,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参与《大庆企业文化辞典》 等书编辑工作等三方面进行了介绍, 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人员的好评。会后,在《黑龙江史志》1990年第5、6期(合刊)上全文发表。
【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到大庆检查指导工作】 1990年 9月21日,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杨富贵带领15名处室人员,到大庆市志办公室检查指导工作。市委副书记李智廉、市政府秘书长王强看望了省志办的同志。在检查中,先后听取了大庆市志办公室、石油管理局局志办公室的汇报;参观了资料室;同市志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省志办副主任杨富贵对大庆的修志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大庆的修志工作在全省一直站在排头。在全省第一个修完志书后,立即转入到《大庆年鉴》的编纂等工作,有条不紊地为续志进行准备。大庆市志办的同志酷爱地方志事业、献身地方志事业的实干精神;对事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钻研业务的韧劲以及积极进取精神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也是全省所有修志工作者的榜样。
【参加东北部分城市地方志第三次协作会议】 东北部分城市地方志第三次(1990年度)协作会议,于1991年 1月15日至19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本溪、丹东、锦州、营口,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共15个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及编辑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及辽、吉、黑三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和有关人员,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代表共47人。
会议围绕城市志政治部类中的“政党”、“政权”、“政治运动”的编纂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究讨论。大庆市志办主任时永发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质量意识,把志书政治质量放在首位”的发言。发言内容主要有:要写好中国共产党篇章;一部志书的政治质量,应该反映在志书的全部内容和所有部类篇章中;要树立全面的观点。对事物要进行认真地、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既讲成绩,又讲失误。既要反映成功的经验,又要反映失败的教训;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保证志书政治质量的重要环节。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会议《纪要》指出:“与会同志认为,《大庆市志》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记述是很值得学习的。”这篇文章获省地方志协会第四届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大庆市地方志协会成立】 大庆市地方志协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于1990年12月22日成立。
会议由大庆市志办副主任刘海生主持。市志办主任、市地方志协会筹备组组长时永发作了关于筹备成立大庆市地方志协会工作情况的报告;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志办副主任杨荫亭宣布大庆市地方志协会章程(试行)草案;大庆石油管理局局志办主任王廷怀宣布第一批会员和理事候选人名单。大会一致通过了理事候选人为理事。
大庆市地方志协会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共有理事17人。名誉理事长李溪源、钱棣华,理事长时永发,副理事长刘海生、王廷怀、杨荫亭,秘书长汪宗浩。首批会员57人。
大庆市社联副主任王志田到会讲了话。副市长李溪源做了书面讲话。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省地协副会长杨富贵,省地协秘书长梁滨久到会祝贺,并讲了话。
【黑龙江省检查大庆市执行《档案法》情况】 以齐齐哈尔市档案局局长于绵麒为组长的黑龙江省《档案法》执法检查组,于1990年11月14日至16日对大庆市执行《档案法》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首先听取了市档案局局长冯家文关于大庆市贯彻落实《档案法》情况的汇报,然后抽查了大同区、土地局、采油二厂、七厂、井下技术作业公司等 9个单位和部门。11月16日下午,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市长李溪源会见并听取了检查组组长于绵麒对大庆市执行《档案法》工作的评议,检查组认为:大庆各级领导档案意识强,执行落实《档案法》认识明确,方法得当,效果明显;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执法从严,标准高;档案队伍素质好,作风实,管理水平高,成绩面前不停步,敢于找差距再攀新高峰。并指出大庆机关文书、档案工作要加快进度,跟上企业档案管理升级的步伐。
【市、区两级检察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全部晋升省一级】 大庆市检察系统贯彻《档案法》认识明确,档案意识强,郭庆枫检察长亲笔题写“加强档案管理,服务检察工作”,朱民副检察长高度评价档案是“历史的见证,现实的财富,未来决策的依据。”市、区两级检察机关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1988年以来起点高,抓得实,管理水平上得快。市直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升级领导小组派出考评组,于1990年10月16日至19日,按照《黑龙江省机关文书、档案管理省级标准》,对市检察院和5个区检察院进行了4天的考评,确认市、区两级检察院文书、档案管理均达到省一级标准,同意予以晋升。
【大庆市企业档案管理稳步升级】 1990年大庆市企业档案管理继续稳步升级,凡计划晋升国家级的企业,均按国家专业主管机关规定标准自查整改;目标晋升省级先进企业,均按黑龙江省规定的标准自查整改;预检达标后,逐级申报考评验收。
经石油化工总公司考评,国家档案局批准,石油化工总厂化肥厂晋升为档案管理国家一级企业。经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考评,国家档案局批准,石油管理局运输公司、油田安装工程公司和物资供应处,晋升为档案管理国家一级企业。
受石油化工总公司委托,市档案局抽调国家级评审员组成考评组考评,经石油化工总公司批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塑料厂、机械厂、设计院、水汽厂、运销处、化工一厂、化工二厂、腈纶厂和总厂10户晋升为档案管理国家二级企业;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委托,市档案局与省档案局共同抽调国家级考评员组成考评组考评,经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批准,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生产测井研究所、地质录井公司、采油工艺研究所、钻井三公司、标准计量处、公共汽车公司和龙凤热电厂8户晋升为档案管理国家二级企业。
受黑龙江省档案局委托,市档案局考评,经省档案局批准,石油化工总厂运输处、石油管理局采油十厂、三环企业总公司、保险公司等115户档案管理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机关文书档案管理以点带面开展升级】 在以副市长李溪源为组长,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档案局组成的市直机关文书、 档案管理升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1990年2月,首先在市土地局、教育局进行试点,然后召开现场会,分批推广。在预测整改达标基础上,自愿申报。1990年2月15日至10月20日,大庆市组成5人考评组,按照《黑龙江省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升级试行标准》进行考评,经黑龙江省档案局批准,大庆市土地局、教育局、轻工业局、公安局、政府办公室、检察院和萨尔图、红岗、大同、龙凤、让胡路 5个区检察院共11个部门晋升为机关文书、档案管理省一级。
【邱晓威来大庆讲授计算机管理档案】 应市档案局、石油管理局档案处的邀请,中国档案学会自动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档案馆技术处副处长邱晓威,于1990年 6月27日至29日,在大庆举办专题讲座,就有关档案文献输入电子计算机的前处理,著录与标引、存储与检索程序和档案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现状及展示,向参加培训的98名学员作了讲授,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促进大庆市档案现代化管理。
【土地档案管理】 鉴于各区土地管理局成立不久,土地档案还没有系统地管理起来,市土地管理局举办了土地档案管理培训班。各区土地管理局按《黑龙江省土地档案管理细则》要求,对土地档案进行了全面整理组卷,设立了专室或专柜,并由专人管理,全系统由上至下形成了土地档案管理网络。大同区土地管理局土地档案装订整齐,管理规范,在市人大视察中受到好评。1990年仅市土地管理局档案室就提供服务560多次,涉及档案 550卷、图纸4 392幅,发挥了土地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石化总厂档案工作成绩显著】 石化总厂档案管理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各主要生产厂的档案升级率达到70%以上。
(一)大庆乙烯工程竣工档案通过国家验收。乙烯工程于1979年8月5日正式破土动工,整个工程经历了9年的时间,一期工程于1986年 4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于1988年8月全部建成,而档案工作与乙烯基本建设做到了同步进行。30万吨乙烯工程主要生产装置12套,共有91个单项工程,1 654个单位工程。10年来,共接收、传递、存档乙烯工程档案总量达528 435卷,下发44 243卷,存档15 309卷。从国内21个设计院接收施工图181 903卷,下发144 099卷,存档37 804卷。按国家要求做到了91个单项工程归档率达到了100%,1 654个单位工程完整率达到了99.22%,归档的18 225卷竣工档案准确率达到100%,案卷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经国家验收委员会正式验收,竣工档案一次合格。
(二)石化总厂档案管理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 9月18日至19日,石化总公司办公厅和黑龙江省、大庆市档案局组成国家级联合档案升级考评组,对总厂的各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考评,9 月19日,总厂档案管理工作通过验收,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企业,并颁发了证书和合格证。总厂共有14家主要生产厂及辅助生产厂,1990年有 6家相继进入国家二级档案管理企业,累计档案升级率达到 78.5%。按总公司要求,1990年下属主要生产厂升级率要达到70%以上,到年末总厂7个主要生产厂已有化肥厂、炼油厂、塑料厂、化工一厂、化工二厂、腈纶厂等6家晋升为国家二级以上档案管理企业的先进行列,占主要生产厂的85.7%。实现和超过了1990年面上档案升级的预计目标。
石油化工总厂各单位晋升国家一、二级档案管理登记表
(三)充分发挥了“两级”管理档案的职能作用,为生产服务收到良好效果。石化总厂实行档案两级管理后,各职能部门都积极主动收集整理各类档案,创造条件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据统计,1990年全厂利用各类档案达 9 046人次,调卷总数达18 063卷,保证了全厂检修、生产科研的需要。全年接收基建、财会、供应、党政工团等档案 9 163卷,整理各类档案19 057卷,底图 2 575张,标准手册等14 000卷(册)。总厂向各二级单位移交各类档案 7 238卷,为开发利用档案创造了条件。为适应生产、科研、建设和社会对档案的需要,1990年总厂集中力量整理著录46套生产装置的科技档案和1987—1989三年党、政、工、团文书档案的永久卷,16 554条数据输入计算机管理。各二级单位也相继完善了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加快了调档速度。他们还积极了解生产需要,主动为仪表修造厂复制仪表原文图 2 000余张,为化工一厂复印1#炉原文图120张。
(四)在利用中建立反馈制度。石化总厂档案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制定了“档案利用效果反馈表”,1990年,两级档案部门共收集反馈信息423条,调研、编制档案利用效果汇编实例10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