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概况】 据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表明,1990年大庆市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收入支出同步增长。全市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 1 453.5元,比1989年增长7.5%,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生活费收入达1 371.24元,实际增长1.4%。如包括居民家庭的隐性收入,增长的幅度还要大些。人均生活费支出为1 304.08元,比1989年增长 12.7%,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上升6.3%,物价上涨使每一城市居民全年多支出73.62元。
  从生活费支出情况看,吃、穿、用全面增长。穿的增长幅度居首,吃的稳定增长,用的略有上升,其中文化娱乐用品支出呈下降趋势。
  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穿的比重上升,居民家庭贵重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老“四大件”趋于饱和,有的略有增长;新兴的家电商品,黑白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已接近普及或已被代替;彩电、冰箱尤其是冰柜仍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照像机、电炊具、电风扇仍将有部分需求。录放像机、地毯、壁纸等享受用品和室内装饰用品悄悄进入居民家庭生活。
  1990年,非商品支出的实际水平上升,人均支出为110.32元,比1989年增长 36.1%,剔除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8.4%。
  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全年新建住宅楼266栋,有1万多户居民搬入新居;加强了房屋清理整顿工作,又使部分居民迁入新居。到年末,人均居住面积达7.38平方米,比1989年增长1.2%。  
  【食品消费水平持续提高】 据对大庆市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1990年人均食品消费为601.6元,比1989年增长10.9%,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消费水平仍提高3.8%。
  食品消费的特点是:
  一、粮食消费增长,结构发生变化。全年人均粮食支出97.33元,比1989年增长28.1%,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实际仍增长24.6%。消费量也呈上升趋势。全年人均消费粮食136.6公斤,比1989年增长 18.2%;粗粮比重下降,细粮上升。粮食消费日益多样化,饮食消费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
  二、副食品消费在稳定基础上,日益向多品种、多样化发展。据调查,大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副食品支出达308.60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消费水平与1989年相比基本持平。从消费品种、数量上看,由于价格、饮食观念、营养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副食品日益多样化。鲜菜消费稳定增长,但鲜菜中的大白菜、土豆等大路菜比例下降;青椒、茄子、西红柿等细菜比例上升;猪肉、鱼、水产品与1989年基本持平;食用植物油、牛羊肉、家禽、鲜蛋人均消费量分别增加2公斤、0.3公斤、0.9公斤、1.1公斤。副食品消费逐步由吃饱到讲求吃好,注意了消费的质量和营养。
  三、居民注重身体保健,水果等消费量上升,烟酒消费量平稳。调查表明,城市居民在讲究营养的过程中,也注重了身体的保健,危害或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烟酒消费量平稳,与1989年相比基本持平;鲜果及其保健饮料,丰味小食品有所增长。鲜果人均消费量为35.7公斤,比1989年增长8.8%,而糖果、糕点、荤食罐头略有下降。
  【衣着商品消费量高速增长】 据对大庆市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1990年人均衣着商品消费支出为267.19元,比1989年增长25.8%,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仍增长14.3%。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着消费的观念发生了变化,逐渐向多样化、时装化、新潮化、个性化发展。购买成衣者增加,使衣着消费水平上升。
  二是前两年由于超前购买起落反差较大,进入1990年以来,布料及服装市场又成为购买热点,而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消费量上看,棉布、绸缎上升,化纤布、呢绒下降;针织衣裤上升,床褥单下降;布制服装下降,其它呢绒、绸缎服装等上升;皮鞋上升,其它各种鞋类下降。据调查,1990年人均消费棉布 1.8米,绸缎0.4米,分别比1989年增长38.5%、100%;化纤布2.3米,呢绒0.5米,分别比1989年降低4.2%和16.7%;针织衣褥增长36.0%,衣褥单降低55.5%;服装为3.1件,比1989年增长14.8%。其中呢绒服上升19.6%,绸缎服装上升3.5倍,新潮服装上升28.2%;皮鞋为0.8双,增长1倍。
  【日用品消费量增长,文化娱乐用品消费量下降】 据对大庆市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1990年人均日用品消费支出为216.88元,比1989年增长 11.6%,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仍增长8.1%。而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支出却呈下降趋势,人均支出为 61.75元,比1989年下降24%,剔除物价下降因素,实际仍下降22.4%。
  从用的商品消费量上看,有升有降。部分日用品有所回升,室内装饰品上升,金银饰品居高不下,家用电器大部分呈下降趋势。
  日用消费品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一、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逐步向享受型发展。室内装饰品种地毯、壁纸、壁画需求量增加,增长了2.1倍。
  二、金银饰品为保值、易存和装饰品的多种作用更加明显,其消费水平仍居高不下。年人均达16.76元,基本与1989年持平,占日用品消费的比例达6%。
  三、居民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于文化生活的录放像机、中高档乐器正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
  四、由于家用电器拥有量较高,使购买量增长速度下降,消费额减少,日用机电消费品和文娱用机电消费品都呈下降趋势。据调查,日用机电消费品人均支出下降 28.3%,文娱用机电消费品下降24%。
  【贵重耐用品拥有量持续增长】 1990年,大庆市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贵重耐用品数量仍呈持续增长趋势。据调查,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83台,比1989年增加 8台;电冰箱61台,增加10台;中高档乐器14架,增加5架;录像机6台,增加4台。
  【非商品支出大幅度增加】 据对大庆市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1990年人均非商品支出达110.32元,比1989年增长36.1%,剔除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仍增长28.4%。非商品支出的增长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文娱费用大幅度上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使文娱费用大幅度上升。据调查,1990年人均文化娱乐费支出为9元,比1989年增长1.6倍。(二)交通费用成倍增长。1990年,虽然交通费用进行了调整,但人均交通费用支出仍大幅度上升。据调查,人均交通费用支出为 20.45元,比1989年增长1.2倍。(三)医疗、保健费用增加。全年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为13.51元,比1989年增长72.8%。
  【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1990年,大庆市注意解决职工的住房难和住房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使居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据对大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情况调查资料表明:(一)人均居住面积上升。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已达7.38平方米,比1989年增长1.2%;每户居住间数为2.41间,与1989年持平。(二)人均6平方米以上住户增加。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在6平方米至8平方米的住户有36户,比1989年增加2户;人均居住在8平方米以上的住户有43户,比1989年增加2户。(三)卫生设备好,集中供热程度高。人均居民家庭卫生设备使用率高达84%,有较大部分的居民具有浴室、淋浴等卫生设施。居民家庭集中供热程度高达 99%。(四)燃料使用仍维持1989年的高水平,液化石油气使用率达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