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龙凤区

龙凤区

龙凤区



  1990年,龙凤区全区年末总户数39 657户,总人口数 137 816人。其中:城市户数30 314户,人口数103 883人;自产粮户数1 323户,人口数5 121人;农村非农业户数1 486户,人口数4 709人;农牧场户数8户,人口数8人;农村菜农户数2 841户,人口数10 752人;农村粮农户数3 680户,人口数13 338人,持证人口户数5户,人口数 5人。区党政领导人为:中共龙凤区委员会书记郝文学,副书记郭爱华。区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郑跃奎,副主任童贵锁、邹新梅。区政府区长王信,副区长杜云海、曲万波、董德清、姚镇。政协龙凤区第二届委员会主席苏宝山,副主席刘国英。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刘树仁,副书记孙玉贵。区检察院检察长魏俊林。区法院院长齐贵生。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1990年,龙凤区坚持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政策,不断完善、深化农村改革。全区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十个轮子一起转的新型经济格局已初具规模。199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0 04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5%,比1989年增长4%。其中乡镇企业产值实现8 854.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6%,比1989年增长10.6%;畜牧业产值实现 564.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6.7%,比1989年增长32.6%;庭院经济产值实现8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4%,比1989年增长3.6%;其它产值实现9 506.4万元。农村总收入实现9 842.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1.2%,比1989年增长140.1%;农民人均收入实现950.66元,比1989年增长3.1%。
  【粮食获大丰收】 龙凤区坚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采取配套耕作的农机作业办法,使年机耕地占播种面积的2/3以上。1990年,全区粮食获特大丰收。粮豆总产935.59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43.9%,比1989年增长74.4%。上交商品粮155.2万公斤,比计划提高454.3%,比1989年增长417.3%,是国家定购任务的5.5倍。全区蔬菜总产1 176.2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19.4%,比1989年增长 15.9%;上交商品菜463.3万公斤,完成计划的123.5%,比1989年增长4.3%。生猪发展到8 643头,牛发展到2 079头,羊发展到8 476只,分别比1985年增长51.8%、84%、49%。饲养家禽18.9万只。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为使企业在治理整顿中保持基本稳定,龙凤区政府发挥了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地方工交企业的第一轮承包经营机制,明确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主管部门、企业与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企业内部层层落实经济责任制,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指标”,给经营者以充分的自主权,既有增收的动力,也有风险抵押的压力,调动了企业承包人和职工生产积极性。1990年,全区共有地方工业企业(包括区街工业、商办工业、校办工业等)36个,主要行业有建材、橡胶、食品、服装、化工等。地方工业主要产品从1985年的13种,增加到1990年的21种。 地方工业总产值达1 040万元。
  【乡镇企业有新发展】 全区乡镇企业在发展速度快,形成较大规模的基础上,坚持支持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求质量,求效益。1990年,共有集体企业58个。其中:乡办17个,村办41个。乡镇企业中有冶金、机械、轻工、化工、建材等8个行业。产品达到37种,全年投入资金80万元, 完成年计划的296.3%,比1989年增长247.8%。全年生产钢窗85 667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38.6%,比1989年增长42.8%;生产重晶石粉12 689吨,完成年计划的102.7%,比1989年增长5.7%;生产弯头517.3吨,完成年计划的141%,比1989年增长4.8%;生产圆钢5 917吨,完成年计划的201.4%,比1989年增长107.4%。实现销售8 51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1%,比1989年增长5.6%。固定资产保值2 85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7.9%,比1989年增长27.9%。归还贷款13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60%,比1989年多还217%。
  【物价稳定,市场繁荣】 1990年,龙凤区继续实施 “383工程”,在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改善流通环节,加强物价监督管理,以及抑制社会需求膨胀等方面收到成效。一是国营、集体和个体商业发展较快。全区商业系统年商品购进3 35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8.2%,比1989年增长4.1%;实现销售 3 97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3.5%,比1989年增长9.8%;实现利润59.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2.7%,比1989年增长 16.6%;归还贷款10万元,完成了年计划,与1989年持平。工商管理部门发展个体工商户2 677户,比计划增加277户;收缴管理费33万元,比1989年增加13万元;文明工商户达到总户数的35%。集贸市场农副产品上市量1 596万公斤,比计划增加 296万公斤;成交额达2 385万元,比计划增加385万元;收缴管理费38.6万元,比计划增加 8.6万元。二是改善流通环节,整顿流通秩序。全年共查处伪劣假冒商品23种,金额达37万元;商品价签100%达到规定要求;检定测试计量器具2 118台,比计划多检定118台;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100%,比计划提高5%。三是加强物价监控。充分发挥工商、物价等部门和群众义务监督站的作用,实行物价监控包干责任制,对违反物价政策、乱涨价或变相涨价的单位和个人不姑息迁就,管住、管好列入 “383工程”影响物价指数上涨的商品价格。1990年计划上涨幅度控制到8%,比计划下降 5个百分点,比1989年省下达的17.2%下降9.2个百分点,比1989年实际完成任务下降5.1个百分点。查处违价案件152起,处理群众来信来访 8起,结案率达100%,共收缴罚没款30万元。
  【城乡建设和管理】 1990年,龙凤区完成基建任务11 390平方米,当年工程竣工率100%,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城市管理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和《大庆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违章建设制止率达97%,比计划提高2%;过期临时建设清理率达98%,与计划持平。居民区、垃圾场、施工工地和环卫设备、公用设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均达到标准,符合要求;对主次干道、巷道和沿街建筑物、商亭、摊点的市容管理都达到标准,符合要求。城市绿化植树21万株,完成年计划的101%;植绿篱27 823延长米,完成年计划的109%;种草14.5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16%;育苗189亩,完成年计划的105%;植树成活率达89.8%,比计划提高4.8%;树木保存率达 86.1%,比计划提高6.1%;绿化覆盖率增长1%;人均公共绿地增长0.15平方米。土地管理收费11.45万元,比计划多收1.45万元;城镇地籍调查完成7.5平方公里,比计划多完成 2.5平方公里;农村地籍调查完成10个村,完成计划。扩建了龙北村烟尘控制区1.3平方公里;建立了1条交通噪声控制达标街——龙凤大街,1 个噪声控制达标区一一乙烯住宅区;完成污染治理项目5项;征收排污费142万元,比计划多征收42万元。加强了对辖区内砖厂取土管理,开展了砖厂定点划界和复审工作,收缴了矿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