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岗区
红岗区
红岗区
1990年,红岗区全区年末总户数38 055户,总人口数 147 483人。其中:城市户数29 149户,人口数110 885人;自产粮户数 4 013户,人口数10 063人;农村非农业户数141户,人口数142人;农牧场户数 708户,人口数3 502人;农村菜农户数518户,人口数2 738人;农村粮农户数 3 526户,人口数20 133人;持证人口数20人。区党政领导人为:中共红岗区委员会书记杨景富,副书记马占林、门德发。区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宝山,副主任王斌、陈立新、杨丕显。区政府区长马占林,副区长马恒志、刘素华、徐纯、张德山。政协红岗区第一届委员会主席董福纯,副主席王安魁、廖厚义、蔡广成。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孙友林,副书记曹淑珍。区检察院检察长刘毅。区法院院长秦殿文。
【农副业生产获丰收】 1990年,红岗区坚持把农业生产放在全区工作的首位,立足于全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着眼于农业经济的振兴。粮豆总产达到1 561.5万公斤,比1989年的954.8万公斤增加606.7万公斤,增长63.50。在农业生产中.全区90%的耕种面积都运用了高产栽培技术,实行了单项技术突破与综合技术措施相结合;适用技术合理组装与栽培技术规范化、模式化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大面积增产增收。全年共计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11项,累计面积达64 600亩,其中,重点项目有大豆、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测土施肥、微肥应用、增产菌拌种、病虫害防治、新技术项目的推广,为全区增产粮食 287.9万公斤,增收172.74万元。对养殖业全面指导、重点扶持。截止12月25日,生猪发展到11 299头,完成年计划的112.9%;黄牛发展到3 225头,完成年计划的106%;奶牛发展到2 770头,完成年计划的115.40;产奶517.5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29.3%;羊发展到 9 368只,完成年计划的109%;家禽发展到22.5万只,产蛋41.2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18%。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丰富了市场。1990年,全区完成了10 600米的太兴排涝工程,挖掘排灌渠6 500米,农田道涵19座,建成“中内泡堤坝”1座,使农田受益面积达8 500亩,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1990年,全区乡镇企业紧中求活,稳中求进。并引入竞争机制,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坚持“调整、挖潜、巩固、充实、提高”的十字方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为基础,形成了以加工、建筑、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格局,保持了乡镇企业的稳步发展。全区现有企业57家,其中,为油田和石油化工生产提供直接产品的企业有15家,占 26%。农村15个村已有14个村有了自己的企业。全年完成产值5 037万元,实现利润303万元。
【城乡市场日趋繁荣活跃】 1990年,红岗区国营商业完成商品销售额 2 9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7.4%;实现利润32.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集贸市场成交额 1 800万元,群众生活必需的肉、蛋、禽、鱼上市量达381 710公斤,比1989年同期增长26.9%,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国营商业,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租赁经营的配套改革,加强了对企业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商品销售额和利润均超过年计划指标。1990年采取联购分售的办法,在市内进货的同时,组织基层到天津、威海、杭州、沈阳等地进货,增加了花色品种和适销对路产品,平抑了物价,赢得了顾客的信誉,发挥了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另外,还在市主管部门和当地企业部门的支持下, 投资 240万元,翻建了红岗商场,为全区人民生活提供更大的方便。 工商工作,坚持“繁荣市场、稳定价格”的方针,加强了制度建设、廉政建设,提高了服务水平。一是注重基础工作,突出抓了市场管理、控制集贸价格、查处违法案件,打击投机倒把、整顿流通秩序和清理整顿“公司”等项工作。在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加强了集贸市场的基础建设。开工兴建了三十井和八百垧 2座农贸市场,1991年春可投入使用。红岗市场经过改建,对肉食实行单间经营,统一盘秤计量器具,实现行业规范经营。杏南市场扩大了经营面积。解放市场解决了地摊问题。二是加强工商队伍的廉政制度建设。工商系统完善并实施了职权分离制、岗位轮换制、地域回避制和内部审计制。对干部进行财务和形象审计。几项制度的实施,堵塞了漏洞,强化了廉政建设。在文明市场的评比中,八百垧、杏南、解放市场都步入了市级文明市场行列,红岗市场在连续 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的基础上,又获国家级文明市场称号。物价工作,以贯彻 “383工程”为主线,加强管理,严肃纪律,疏导了少数不合理价格,稳定了市场物价,使全区物价指数始终控制在市要求的指标之内。在整顿农村收费过程中,红岗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行了逆向追踪检查,有效地制止了“三乱”。为集中力量,集中目标打击各种违价、违法行为,全区开展了各级各类物价执法检查55次,共检查了754个单位,1 380个品种,受检覆盖面达到85%,查出违价金额5.5万元,收缴罚没款11.7万元。税收工作,开辟了新的税源,加强了税收征管工作。全区共完成税收900万元,为国家建设积累了资金。
【城市管理和区政建设】 1990年,全区完成建筑面积6 130平方米,总造价298万元。其中家属住宅楼3 220平方米,老干部活动室及车库1 200平方米,敬老院 1 200平方米,城管监察中队办公楼 510平方米。工程进度比1989年提前40天,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级质量标准。取得全市建设单位目标考核第二名,列入全市甲级管理先进单位。文明施工获取红牌,工程质量跨入优良等级线。家属住宅楼被评为金杯工程。全年义务植树 274 917株,比计划指标提高7.2%,植篱42 330延长米,比计划指标提高 23%,种草75 524平方米,比计划指标提高224%,种花124 359平方米,比计划指标提高45%,育苗346.5亩,比计划指标提高28%。创建甲级绿化点6个,达标率与计划指标相比,提高50%;庭院绿化完成25个,比计划指标提高 25%,道路绿化完成22条、5.3公里,比计划指标提高70%;居民区绿化6处,比计划指标提高50%;建绿化网点40个,完成建点任务达100%,被评为全市绿化工作先进区。新建解放村、创业庄 2个烟尘控制区,面积为3.1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9.5%,工业废水排放量(回注量)不超过7 758.71万吨;在采油二厂机关住宅区建立噪声达标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完成35万元的排污收费任务。全年投资 560万元,使中内泡堤坝和敬老院落成。自1988年以来,区辖各石油企业帮助农民修建学校7所,3 681平方米,其中有的是教学楼和高级平房。修筑村、屯公路26 750延长米,挖防洪排涝渠45 640米,安置劳务工529人,使农民增加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