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动奖章获得者
人物
全国“五一”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五一”动奖章获得者
1990年大庆市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共 4人,他们是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思钧,物探公司地震二大队副大队长兼2288队队长袁福生,石化总厂炼油厂供水车间班长赵纯义,大庆实验中学副校长戴淑华。采油二厂一矿43队荣获“五一”劳动奖状。
王思钧
男,汉族。甘肃省渭源县人,1934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同年分到新疆石油设计院工作,1961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1963年晋升为工程师,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总体规划室主任。王思钧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以来,一直担负油田地面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他先后主持编制40余项规划,其中《大庆油田高产上 5 000万,稳产10年地面建设规划方案》实施后,取得明显效益。他与同伴承担的大庆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使油田地面建设设计准确,他常年坚持深入现场,踏遍油田调查研究,摸索注水压力、井口温度、油气比等项变化规律和特点,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被誉为油田地面建设的“活地图”、“活字典”。设计是油田建设的先导,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的节省与浪费。他在每项设计前总是想得很细,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在编制《大庆油田1988年地面工程规划方案》时,他和设计技术人员下到各采油厂了解情况,搜集资料,拟出了20多个方案,最终确定采用的利用现有设备改造老站的方案比新建设的方案节省投资6.9%。在规划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他组织了油田地面工程多系统大范围计算机优化方法的科技攻关,其成果在《大庆油田地面工程规划方案》工作中推广,平均减少工程投资 3—5%,折合人民币6 000万元。目前这项科研成果已在国内8个主要油区应用。他把心血都倾注在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上,甚至无暇尽人子之情。1986年,他正在赶写重点攻关项目材料时,传来父亲病危消息。为了大庆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他强压悲痛赶写完材料,才回到老家,但父亲已下葬多日。此时,他母亲也在病中,河南油田会议还等着他参加。他妥善安排好老人的衣食,便匆忙上路,连座票号都没等,一直站到开会地点。自参加大庆会战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7、1989年被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分别命名为“矢志不渝、献身油田的优秀知识分子”和“矢志不渝的科技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能源工业劳动模范。同年,在庆祝建国40周年和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时,成为“大庆精神大庆人”宣传的十大标兵之一。1990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戴淑华
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同年参加工作,1967年调入大庆,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执教于大庆三中、十三中、大庆中学和大庆实验中学。历任高中物理教师、教务处主任等职。现任大庆实验中学副校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省物理学会理事。戴淑华执教27年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培育下一代上。在孩子小、家庭负担重,社会兼职又多的情况下,曾坚持 4年跑通勤,每天往返30多公里,从没误过一节课。她对业务精益求精,不倦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改革的大胆探索,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运用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虽然现在她教的物理课已讲过10多遍了,但她从不用旧教案,每讲一课,都准备两套教案。详细的,细如绣花,不放过任何一处要点和疑点;粗略的,提纲挈领,紧扣重点和难点。她社会兼职较多,教案白天写不完,就挑灯夜战。为使教学能面向生产、面向社会,她先后到大庆总机厂、汽修厂等30多个生产单位调查,收集物理教学的各种课题。1987年她运用新教学法讲解胡克定律,仅用15分钟就把12项实验在内的形变规律及其应用,通过图象讲解,直观清楚地教给学生。此顼授课法获省电教课一等奖。她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撰写的《爱学——会学——学会》的论文,获省第二届物理年会的优秀论文奖。她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爱戴和尊敬。1972年以来,她多次获“劳动模范”、“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教师”等称号。1983、198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88年被黑龙江省政府评为特级教师。1989年在庆祝建国40周年和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时,成为“大庆精神大庆人”宣传的十大标兵之一。1990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赵纯义
男,汉族。吉林省怀德县人,1938年生。1955年参加工作,1961年来大庆参加会战,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供水车间红旗泡泵站班长。赵纯义自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以来,始终坚持和发扬大庆精神,工作调动10几次,都是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干一行爱一行。1983年组织调他去红旗泡泵站当班长。为了改变泵站面貌,他连续一个星期吃住在岗位上。过度的劳累使他昏倒了,他醒来以后还坚持大干。带领全班奋战40天,一举改变了泵站的脏、乱、差的面貌。他在泵站工作中从没休过星期日,没有和家人过上一个团圆年。5 年来义务献工 220个。为了彻底改变班组面貌,他坚持“三老四严”精神,敢抓敢管,认真负责。自1983年以来,修改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196条,还建立了《大家周知》、《工作记事本》、《好人好事记》、《政治学习记录本》等,做到项项工作有标准,件件事情有考核。在泵站远离厂和领导的情况下,实现安全供水 1 800天。他当班长抓泵站管理,坚持管人先管思想的原则,事事处处注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和依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经常找岗位人员谈心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大家的思想问题,认认真真地做好班组里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他和全班人员的共同努力,泵站连续被评为一类岗位和文明建设先进班组,曾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班组建设一等奖,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红旗泵站班组“模范工会小组”称号。1983年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大庆市劳动模范。198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同年在庆祝建国40周年和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时,成为“大庆精神大庆人”宣传的十大标兵之一。1990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袁福生
男,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1952年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0年来大庆,1976年入党,1987年晋升为仪器工程师。1983年以来连续 7年被评为公司、市、局劳动模范,1989年被大庆石油管理局授予“不畏艰难找油人”的荣誉称号。现任大庆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地震二大队副大队长兼2288队队长。1989年 3月,袁福生担任2288队长后,面对这个被称为“乱摊子”的小队,他没有退却,首先从队伍建设入手,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带动大家。施工时,由于法国地震仪出故障,严重影响了地震生产进展和记录质量,他和技术员一起凭经验一点一点仔细查找。经过6个昼夜的奋战,终于排除了故障。1989年11月份,这个队就完成了地震测线185公里,合3 700炮,创该队最新纪录。奖金分配时, 袁福生首先考虑的是艰苦岗位的职工,这个月的奖金分配有37名工人超过了队领导,有40人和队领导同奖。袁福生在野外工作18年,在他失去哥哥、儿子时期,也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1989年,带领2288队全体职工创优质、夺高产,只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年任务的80%,彻底改变了这个队的落后面貌。他1990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