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
逝世人物
逝世人物
宋振明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国石油开发公司总经理宋振明,因病医治无效,于1990年 6月13日在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一医院逝世,终年64岁。
宋振明,男,汉族。1926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西河寨村一个贫农家庭。1938年5月,12岁时就投身革命,参加八路军山东抗日“筑先纵队”。194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战争年代,宋振明在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宣传员、文化教员、组织干事、政治指导员、教导员、团党委委员、宝鸡军分区卫生部副政委、宝鸡军分区独立九团政治处主任、安康军分区干部部副部长等职。他经历了华北敌后抗日战争、西北解放战争等艰苦斗争环境的考验,战斗中身负重伤,胸部至今带着残留弹片,工作上因成绩突出被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做出了贡献。
1952年 2月,遵照毛泽东签署的人民解放军第57师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的命令,宋振明转业到石油战线。他先后任石油工程第一师三团副政委(代政委),团党委副书记、师党委委员;玉门矿务局运输处处长、采油厂厂长、采油厂党委书记;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三探区指挥、采油指挥部指挥、会战指挥部生产办公室主任、会战指挥部副指挥、会战工委副书记;大庆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原油田会战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石油开发公司总经理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宋振明在石油部门工作38年,参加过我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矿的建设,参加和领导过著名的大庆石油会战,主持过全国石油工业的领导工作。他是创建和发展大庆油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我国石油战线上的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在大庆石油会战期间,宋振明刻苦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常年在第一线组织指挥生产建设,坚持发扬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会战的革命精神,亲身实践总结并身体力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培养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职工队伍,认真总结和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等基本管理制度。在大庆油田投入全面开发以后,坚持发扬“两论”起家的基本功,坚持以“两分法”指导各项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基础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并亲自发现和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多次组织总结大庆油田发展的基本经验,为坚持走我国石油工业自己发展的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年动乱”期间,宋振明横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蒙受了极大的冤屈,使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他始终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党和人民事业一定会胜利,针锋相对,宁折不挠,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保护了一批干部,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革命原则性和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在当时油田生产和管理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他认真贯彻周恩来指示,顶着各种压力,组织开展地下情况大调查,集中群众智慧,采取坚决措施,扭转了油田产量下降、地层压力下降、含水上升的被动局面。随后又组织干部和职工,制订和实施了原油年产量上 5 000万吨、稳产10年的规划方案,为大庆油田的持续稳产高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宋振明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主持石油部全面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带领机关干部和技术专家,带病行程数万里,走遍了全国大小油田,深入调查研究,组织科学论证,对石油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的决策和部署意见,依靠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使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一亿吨,进入了世界主要产油国家的行列。同时积极探索我国海上石油发展战略,认真吸取国外有益的工作经验和科学技术,为发展我国海上石油事业作了准备。在主持中原油田会战期间,他组织干部和职工,针对复杂的地质情况,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并大力开展工农共建“双文明”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油田的开发建设。在主持中国石油开发公司工作期间,他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方针,积极探讨陆上石油对外合作方式和途径,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宋振明长期辛勤工作,终致积劳成疾。在患病期间,仍然一直坚持工作,关心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在病重以后,顽强地同疾病做斗争,并留言身后一切从简,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
宋振明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鞠躬尽瘁,为人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在各个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工作岗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党性强,政治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强,坚持民主集中制,勇于承担重任,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思想敏锐,勇于开拓,敢打硬仗,在各种困难面前从不退缩;胸怀坦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推功揽过,不计较个人得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究科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掌握现代管理知识,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高;工作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埋头苦干,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联系群众,关心同志,平易近人,在石油职工中有很高威信。他的这些革命精神和品德,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宋振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中国石油工业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使石油战线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深感悲痛。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宋振明的革命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把他为之奋斗的石油工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更大的贡献。
宋振明逝世后,6 月14日成立了以王涛为主任,张文彬、陈烈民、金钟超、张轰、王志武为副主任的治丧委员会。17日在大庆工人文化宫向宋振明遗体告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王涛、李天相、金钟超和黑龙江省领导王海彦、马国良、孟庆祥、陈烈民、戴谟安,全国各石油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大庆的干部、工人和家属代表 800余人含泪向遗体告别,并向他的家属、子女表示慰问。刘华清、宋任穷、余秋里、康世恩、黄毅诚、陈锦华、柳随年、张皓若、华国锋、赵宗鼐、唐克、孙敬文、李力安、陈雷等发来了唁电并送了花圈;能源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化总公司、黑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23集团军、铁道部等部门也发来了唁电并送了花圈。大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也送了花圈。灵堂正中高悬的挽联:“少小从军,坚信共产主义,转战华东华北并大西北,为抗日战争胜利,为解放全国人民,刀枪丛中历艰险;投身石油,立志强国富民,从玉门到松辽到全国,为开发大庆油田,为发展石油工业,艰难路上献终身”,使人们追忆起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充满敬佩之情。遵照他的遗嘱,他的一部分骨灰埋在了大庆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他将永远与大庆共存。
宋振明逝世前,江泽民、李鹏委托国务院负责人从北京打来电话,向他本人及家属转达了关怀之情。6 月20日上午,陈烈民、钱棣华等由大庆护送宋振明灵骨到北京。26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先念、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王震、宋任穷、刘华清、李德生、杨得志、康世恩、习仲勋、倪志福、陈慕华、邹家华、陈希同、陈俊生、洪学智、马文瑞等送了花圈;中顾委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河北省馆陶县委、县政府也送了花圈。参加宋振明骨灰安放仪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王震、宋任穷、刘华清、李德生、杨得志、康世恩、习仲勋、邹家华、陈俊生、洪学智、马文瑞等。宋振明的夫人侯秀兰及其子女参加了骨灰安放仪式。
苏 醒
中共大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苏醒,因患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经全力治疗,未能挽救,于1990年8月17日15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44岁。
苏醒,男,汉族,1946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1964年 4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大庆工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大庆报社记者、编辑,大庆政治部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大庆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大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1964年大庆石油会战时期,苏醒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为祖国石油事业而献身的远大理想,从鹤岗煤矿来到大庆井下作业指挥部当作业工人。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他以铁人王进喜等老一代石油工人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和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生产一线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1966年至1976年,苏醒先后在大庆工委宣传部、报社工作。他工作勤奋,作风扎实,常年在基层跑面蹲点,采访编写了大量反映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稿件,总结了一些基层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经验,其中青工孟绍太后进转化的经验,在全油田和石油战线产生较大影响。
1977年苏醒被借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1978年回大庆政治部政策研究室工作。他刻苦学习,废寝忘食地工作,参加了市委的一些重要文字材料的起草,并坚持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指导性的调查报告和典型事迹材料,有的还被《人民日报》转载,为市委决策提供了依据,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1983年至1986年,苏醒到中央党校学习。学习期间,他苦心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孜孜不倦地刻苦攻读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取得了研究生文凭。
1987年苏醒任大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在担任市委秘书长期间,他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1989年反对动乱、制止暴乱的斗争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站在斗争第一线,特别是当大庆市部分学生上街游行,拦车进京时,他亲赴现场进行劝阻,制止了事态扩大;每当发生部分群众到市里集体上访时,他都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说,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主持起草市委文件和领导讲话中,把中央精神同大庆的实际结合起来,对指导全市各项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对工作兢兢业业,极端负责,勇于创新,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为上级党委、市委和基层服务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加强办公部门建设,提高文秘队伍素质,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并具体指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苏醒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由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他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热爱石油,热爱大庆,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党的事业,为人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好学深思,锲而不舍,思想敏锐,勇于开拓;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勤政廉洁,不谋私利;他政治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强,工作一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他谦虚谨慎,尊老敬贤,联系群众,关心同志,平易近人,得到干部和群众的信赖。他的这些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值得人们学习和怀念。
苏醒长期忘我工作,终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在患病期间,仍然关心大庆的工作。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