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严把进货关,强化销售手段

严把进货关,强化销售手段



  【严把进货关,强化销售手段】
  1991年针对市场疲软情况,供销系统各经营单位严把进货关,普遍实行了购进批量大的商品集体决策,避免了失误,有效地遏制了伪、劣、假、冒商品的流入。土产公司定期分析库存,及时处理有问题商品,进货时集体把关;日用杂品公司各批发部虽然是自负盈亏,但全年采购计划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制定,平时临时采购商品数额超万元时,必须请示公司经理,经集体研究决定;建材公司在合同签订时层层把关,万元以上合同由经理签字。市供销联社还为各单位单项商品购进数额划定了界线,逾线必须报请市社主管科室乃至市社领导批准。由于各经营单位普遍执行了市社制定的或自行制定的商品购进制度,在商品购进方面把住了进货关。全年全系统出动近千人次,分赴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北京、上海、天津等20几个省市采购商品,购进商品货额1.9亿元,充分满足了市场供应。另外, 又对库存结构进行调整,使现有库存降到5500万元,比1990年降低600万元,下降幅度为9.8%。
  强化销售手段,充分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收到明显成效。各经营网点的各项服务型便民设施基本完善,方便了广大顾客,同时变坐等顾客上门为义务送货上门,全年实行义务送货2000多次,送货额达3800多万元。还广泛地开展了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售前服务吸引了顾客的光顾,售中服务增加了顾客购买的信心,售后服务为企业赢来了大量回头客。
  在开展消费者满意评店工作和窗口单位竞赛活动中,全系统有17个单位30多个人分别被评为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其中消费者满意商店10个,并囊括了抽查单位前三名,列消费者满意评店活动各参赛单位之首。
  在与市技术监督局共同倡导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质量信得过单位评选活动中,供销系统有8个单位被评为第一批“质量信得过单位”。
  二、开展“销售大王”竞赛活动。1月中旬, 认真贯彻落实了省供销联社《关于在全省供销系统开展评选“销售大王”活动的通知》精神,促进了商品销售。土产公司马义华、日杂公司邢福被推荐为全省供销系统“销售大王”。
  三、加强厂矿联络,促进商品销售。建材公司年初就召开一次由各厂矿器材站站长、材料员参加的专业性业务会议,进行业务衔接。全年搞厂矿调查334人次,走访168个单位。为龙南小区开发建设提供铁跳板等20余万元商品。日杂公司得知某油田企业急需安装防盗门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立即组织购进档次高、价格廉、质量好的防盗门4000套,价值200多万元, 送到该单位,并负责指导协助安装,受到了用户称赞。
  四、把握销售旺季,增加商品销售。在商品销售淡季,充分运用送货、代销、让利销售等形式,保证淡季不淡;针对销售旺季,特别是节日市场销售量大的实际情况,采取延长营业时间,摆摊设点等方法,增加了商品销售。
  元旦、春节前夕,市供销联社分别召集各专业公司、供销社主管业务经理会议,对节日商品供应问题,从货源的组织到投放市场,逐个环节认真研究,确保了节日商品供应。日杂公司在巩固鞭炮烟花老品种的同时,又增加了适销对路的20多个鞭炮烟花新品种,并及时与工商、税务、物价、安全等部门联系,提前下拨时间,在旺销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广大职工加班加点延长营业时间。使这一项销售突破250万元大关。土产公司、果品公司、 农资公司等也通过设摊床等销售办法,增加商品销售,完成了节日商品的供应任务。进入12月份,市供销联社又提出了1992年节日市场安排意见,各单位着手实施,陆续向市场投放节日商品10大类4500多个品种,金额达4400多万元。比1990年同期增加了500个品种,金额增加300多万元。仅鞭炮烟花一项销售就超过百万元。
  五、工业生产单位积极组织原材料,确保产品质量,强化销售。开发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一直无固定渠道,他们积极主动工作,争取到市经委计划内指标1500吨,从其它渠道又联系计划外指标200吨,保证了生产所需,并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使产品销售首次突破4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