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石油工业1

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1



                   石油工业
  1992年,大庆石油管理局坚持以保证原油稳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勘探,努力发展油田综合经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狠抓质量与管理,“争一流,上水平”,全面完成了油田各项生产建设任务。全年油田开发工作围绕“稳油控水”的目标,“稳油控水示范区”进一步扩大,“3、6、9、10”系统工程(详见油田开发部分)得到巩固和提高,寻找“聪明高效井”又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提高油田分注率,有效地进行了提液、控水和储采比三个结构的调整,取得可喜成果。一是油田产量继续保持高产稳产。全年生产原油5 565.8 万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00.47%,超产原油25.8万吨;生产轻烃47.99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37.11%,超产12.99万吨;生产天然气22.87亿立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03.95%;原油统配商品量全年完成5 363.79万吨,为年计划的102.33%,多为国家提供商品油24.89万吨。二是油田产量结构继续保持稳定,递减率控制在年度指标以内。在产量构成中,新井产量215.27万吨,老井措施增油量208.07万吨,自然递减率为7.56%,综合递减率为3.82%。三是油田注水量增加,注采比提高,注水质量得到改善,进一步夯实了稳产基础。全年油田累计注水量达到35 505.71 万立方米,比1991年增加1 667.7万立方米,增长4.93%;注采比由1991年的1.08提高到1.1;全油田分注率达到66.8%,比1991年提高12.8%。 四是油田产液量和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全油田累计产液量26 902.92万吨,比1991年只增长19.09 万吨,增长率为0.07%;油田综合含水率为79.19%,比1991 年仅高0.21%, 含水上升率为0.17%;全年平均含水79.25%, 比1991年降低0.02%。五是地层压力稳定回升。年压差在0.03兆帕,地层压力上升幅度在0.1—0.15兆帕。
  【大庆石油管理局党政领导人名单】
  党委书记:李智廉
  副书记:王志武 徐绍铭 李凤岐
  常 委:李智廉 王志武 徐绍铭 李凤岐 钱棣华 王德民
      周家俊 梅 江 于宝祥 刘海生 陈灼华
  纪委书记:于宝祥
  局 长:王志武
  副局长:钱棣华(常务) 周家俊 梅 江 王德民 严世才 关晓红 高瑞琪
  总地质师:巢华庆
  总会计师:张光照
  总工程师:胡博仲
  总设计师:杨育之
  【大庆油田实现连续17年稳产高产】
  截止1992年底,大庆油田实现第17年稳产高产。全年完成原油产量5 565.83万吨,为年计划的 100.47%,为1991年的 100.06%。采油11个厂全部完成国家计划。采油一厂全年生产原油1 513.01万吨,为年计划的100.33%,为1991年的100.58%;采油二厂生产原油1 079 万吨,为年计划的100.28%,为1991年的100.48%;采油三厂生产原油569万吨,为年计划的100.53%,为1991年的100.75%;采油四厂生产原油841 万吨,为年计划的100.36%,为1991年的99.67%;采油五厂生产原油401.01万吨,为年计划的100.25%,为1991年的100.97%;采油六厂生产原油771万吨,为年计划的100.52%,为1991年的95.9%;采油七厂生产原油201.02万吨,为年计划的100.51%,为1991年的99.88%;采油八厂生产原油47.02万吨,为年计划的104.49%,为1991年的97.13%;采油九厂生产原油35.00万吨,为年计划的106.06%, 为1991年的101.07%;采油十厂生产原油105.01万吨,为年计划的100.97%,为1991年的116.51%;采油十一厂生产原油3.76万吨,为年计划的125.33%。
  【油气勘探取得新成果】 石油管理局勘探工作以完成石油天然气储量为目标,以提高勘探综合效益为中心,加强综合研究,积极探索新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果。一是头台、肇源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含油面积又有较大扩展,向北可望与肇州地区的含油面积连片。二是龙西地区扶、杨油层已逐渐呈现含油连片的趋势,改变了过去长垣以西地区只有工业油气流点,而无含油气面积的局面,是今后比较有利的勘探新区。 三是大庆南部的扶、杨油层有2口井获得工业油流,是近期勘探的又一个有利地区。四是在大庆长垣南端新发现一块敖南含油区。五是在东部太平川地区的川3井获得工业油流。六是天然气勘探又有新的进展。在昌401井获得工业气流;在五2井见到较好的含气显示,进一步工作可获得更好的成果。七是外围勘探6口井有5口井见到油气显示或解释有油气层。
  全年动用21个地震队,1个化探队,25 个钻井队,23个试油队,9 个测试队和相应的地质录井、测井、压裂及部分外委队伍进行勘探工程施工。全年完成二维地震测线1561.8公里,三维地震面积303.3平方公里,分别为年计划的100.1%和101.1%;完成各类探井108口,钻井进尺220 114.7米,分别为年计划的112.5%和100.1%;完成试油306层,为年计划的102%,完成压裂改造121层,为年计划的127.4%。此外,还完成重力测量9 851 个物理点,磁力测量1 389个物理点,近地表化探5 926个采样点。超额完成油气储量任务。一是超额14.6%完成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计划。增储地区为朝阳沟油田新层系杨Ⅲ—V组和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扩边的10个新块,新增含油面积47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 010 万吨。到1992年底,朝阳沟油田成为大庆长垣外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2亿吨的大油田,榆树林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2亿吨,成为大庆长垣外围第二大油田。二是超额156%完成控制石油地质储量计划。在头台油藏茂5 区块扶、杨油层新增含油面积184.5平方公里,控制石油地质储量8 860万吨,在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扩边的10个新块当年控制和探明含油面积27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1 379 万吨,合计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0239亿吨,含油面积211.5平方公里。三是超额37.1%完成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计划。在五站气田五2区块新增扶余至杨Ⅳ组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13.71亿立方米,含气面积6.1平方公里。全年,勘探工作以质量为中心,高标准,严要求,创造了各项质量指标新水平。地震野外资料采集合格率99.9%,优级品率78.9%,分别比1991年提高0.1%和1.1%,创历年最好水平;探井固井质量合格率99.57%,固井优质率达84.6%,比历年的最好水平提高23.9%;井身质量合格率达100%,取芯收获率达99.36%,分别比历年最好水平的1991年提高0.33%和0.44%;射孔弹生产合格率99.12%,优质产品率68.14%,录井资料优质率95.6%,综合解释符合率达94%,均创历年最好水平。
  【外围盆地勘探取得新认识】 在海拉尔盆地,应用逻辑信息法对贝尔凹陷断层封闭性问题和盆地构造带重新进行评价,优选出黄旗庙、巴彦塔拉、苏仁诺尔、苏德尔特、将军庙等5个勘探最有利的构造带,准备1993年开始进行优选钻探。
  在依兰——舒兰地堑汤原断陷,从1×1 公里数字地震初步解释成果表明, 由于构造以断块、断鼻为主,因此断层的封闭性是形成圈闭的重要条件。汤原断陷北部有24个局部构造,面积187.2平方公里,平面上分三个构造带。中央隆起构造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在延吉盆地,经1×2公里数字地震详查和2口参数井及4口地质井的钻探,对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取得初步认识。盆地有较好的烃源岩,但生烃范围小,资源潜力不大;储集砂岩发育,但储层物性差;构造圈闭以小断块、小断鼻为主,圈闭面积小;大砬子组和铜佛寺组为勘探主要目的层,湖相及其边缘相为含油有利相带。
  【勘探技术取得新进步】 石油管理局勘探系统针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勘探对象,积极发展先进适用的评价技术,以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益。
  (一)复杂地区二维地震施工推广应用了计算机优选的弯线施工技术;三维地震采用束状、网状和变观联合采集技术。
  (二)为提高水上施工能力,进行了电火花震源试验,并取得成功。
  (三)完成CSU和3 700 两套测井系列的常规处理CLASS、CLAYS软件由P—E机向SUN/490工作站的移植工作,提高了资料处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四)低一特低渗透油层产能评价技术有两项新发展。一是采用二阶段试油,重新开井测试见到明显效果。两年共重开井试油39口,除3 口属工程原因外,29口井新获工业油流,成功率达80.6%。平均单井日产油由0.622吨增加到2.783吨,增产4.47 倍。个别井增产幅度更大,如树206和源1井分别由原来日产油0.39吨、0.62吨,增加到6.52 吨和6.05 吨,分别增产16.7倍和9.8倍。约找回 4 640万吨地质储量。二是采用空心抽油杆电缆加热采油办法,在茂505和源152两口井正式采用,实现了低产油井电热间歇抽油试采资料的自动采集,250天无清蜡、无检泵、无停产。
  (五)试油试采资料自动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研制成功,探井将实现试油试采资料的自动采集、处理、储存、显示和远程无线传输,可加快勘探信息的反馈,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益。
  (六)深井密闭取芯试验取得初步成果,可在180℃下取得密闭取芯资料。
  (七)新研制的YDS—89射孔弹平均穿混凝土靶深度突破500 mm大关,YD—127射孔弹平均穿混凝土靶深度达到693mm。
  (八)在“三个评价”(圈闭评价,区带评价,盆地评价)的综合研究中,采用盆地分析技术,也取得新的成果。
  【优质高速超额完成钻井任务】 1992年,石油管理局钻井系统深入开展了“优质管理效益年”活动,坚持抓钻井质量从管理入手,抓管理以质量为核心,认真解决好质量、速度、减少钻关损失三者的矛盾,创出钻井生产优质高效的新水平。
  一是钻井任务超额完成。全年动用钻机126台,开钻2 138 口,交井2 155口,进尺274.77万米,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在此基础上又完成1993年钻井任务536口。
  二是钻井质量又上新台阶。全年交井2 155口,井身合格率达99.91%。固井2 148口,质量合格率达99.6%,优质率达83.7%,比1991年提高16.7%。取芯进尺10 145.13米,芯长10 080.1米,收获率达99.36%,比1991年提高0.33%。钻井三大质量指标均创历年最高水平。
  三是钻井速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平均机械钻速19.71米/小时,比1991 年提高14%,实现了年初提出的19米/小时的奋斗目标。平均队年交井23.34口,进尺3.11万米,比1991年提高1.3%。平均建井周期达13天5小时,比1991年缩短1天16 小时,平均钻进周期达6天22小时,比1991年缩短15小时。其中:探井平均建井周期为53天13小时,比1991年缩短2天10 小时,钻进周期为31天18小时,比1991年缩短16小时。实现了每个队比1991年多打2口井的目标。
  四是钻井队伍建设和基础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通过开展创02、05式一级钻井队等活动,全年有40个队达到一级钻井队水平,比年初提出的目标高1倍。现场管理达“4513”(即4 个配套管理标准,5个统一,13项小改小革标准配套)工程标准的队伍占89%,超过年初提出的80%的目标。
  【钻井技术现场试验】 全年钻井系统开展了74项科研攻关,鉴定成果15项,新技术推广项目38项,取得经济效益2 313.2万元。同时开展7项现场试验,并取得新的成果。
  (一)薄层固井现场试验。全年共开展20项攻关研究,有10 个项目进入现场试验,推广9项新技术,有6项见到明显效果。调整井压力预测技术,在南二三区、中区东部、杏1—3 区、喇嘛甸等区块的13口井上进行了岩石密度和长源距声波测井等,建立了上述区块两个压力剖面;磁化水泥浆技术,经室内对比实验和现场试验,磁化水泥浆流动性提高20~30 毫米;早强性8小时达4.16兆帕,是一般水泥的2.36倍,24小时达22.3兆帕,是一般水泥的1.6 倍;防漏固井技术,共试验285口,成功率达97.7%;在1 096口井上使用粘砂套管13.96万米,使用粘砂套管井的优质率为85.86%,其中在调整井上使用927口,固井优质率达83.64%; 比未用粘砂套管井的优质率提高16.24%;控制水泥面技术,在杏1—3区、南二三区等应用推广880 口井,成功率达69.8%,特别是在杏1—3 区,成功率达86.2%;推广应用弹性限位扶正器13 271 只,较好地保证了套管居中。
  (二)深井钻井完井试验。在芳深6、鱼深1、滨参1 井进行了多头螺杆、单头螺杆配合巴拉斯钻头的钻井方式、钻具防断、优选参数钻井、深井抗高温复合离子体系泥浆、深井密闭取芯工具等项试验,提高了深井钻井技术水平。在平均井深增加的情况下,平均机械钻速3.14米/小时,比1991年提高16.3%,平均钻井周期159天3小时,比1991年缩短4天4 小时,固井优质率达100%。
  (三)调整井刮刀钻头优选参数钻井试验,提高了钻井速度。通过20口的试验,钻速从原来的25.4米/时提高到34.2米/时,提高34.6%。
  (四)南二三区西部复杂井的高含水地质研究、防漏堵漏、泄压、锁水抗窜剂、三钾泥浆、粘砂套管、限压固井、管外封隔器等试验,效果明显。全年交井334口,平均建井周期12天5小时,比1991年缩短2天5小时,钻进周期也从1991年的8天22小时,缩短到1992年的7天11小时,井身质量合格率达100%,固井合格率达98.77%,优质率73.84%,优质率比1991年提高17.14%。
  (五)外围低压低渗涌透油气层保护试验。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在榆树林油田的14口井上进行了现场试验。
  (六)斜直井钻机现场试验。从加拿大引进的DQ—7500斜直井钻机, 4月14日安装调试和培训,5月28日第一口井开钻,共完成5口斜直井,平均机械钻速18.71米/小时,平均建井周期18天15小时,钻进周期12天8小时,最大井斜角45度,最大水平位移724米,中靶率100%,电测一次成功率80%,固井合格率100%,优质率80%。通过钻井,基本掌握了钻机的结构性能、轨迹设计和控制、测井、固井等工艺技术。
  (七)水平井现场试验。主要进行了一些钻井优化设计、井眼轨迹控制、水平井泥浆、取芯、固井,测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钻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992年钻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