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石油化工1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1



                   石油化工
  1992年,石油化工企业改革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和销售管理方式,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积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对接。炼油、化工、化肥、化纤等主要产品产量均超额完成计划。全年加工原油805.1万吨,比1991年增长2.6%;汽、煤、柴、润四大类产品产量433.5 万吨,增长6.2%。石化总厂创出生产建设的10项新水平,生产增加20种新产品,并在质量管理上取得十大成效;林源炼油厂实现利税21 397万元,超出奋斗目标1 397万元;黑龙江石油化工厂全面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实现利税3 050万元,增长14.1%;石油管理局化学助剂厂提前16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加工原油61.17万吨,增长4.9%。
  【石化总厂再创十个新水平】 石化总厂完成了石化总公司下达的14亿元的利税计划,又创出了十个历史最新水平。
  (一)原油加工量创出新水平。全年加工原油569.7万吨,比1991年多加工15.8万吨。
  (二)乙烯产量创出新水平。全年生产32.44万吨,比1991年增长4.58%。在我国80年代引进的四套30万吨乙烯装置中产量名列第一。
  (三)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创出新水平。工业总产值完成55.37亿元,增长4.04%;实现销售收入59.2亿元,增长0.02%。
  (四)实现利税创出新水平。全年实现14亿元,增长3.7%。
  (五)自营出口创汇创出新水平。全年完成4 208万美元,增长4.16%。
  (六)现代化管理创出新水平。全年荣获石化总公司现代化管理成果奖14项,一、二等奖占总公司获奖总数的16%。
  (七)集体企业经济效益创出新水平。全年实现利税2 534万元,增长32.7%。
  (八)炼油厂中化装置开出新水平。中化合成氨产量首次突破6万吨大关,提前3天实现达标,创建厂22年来最好水平。
  (九)化纤厂装置改造创出新水平。装置改造后,腈纶丝生产能力由原来的5 000吨/年增加到8 000吨/年,废丝率从改造前的6—8%下降到2%。
  (十)重油催化开出新水平。重催工程在五套装置同步开车、工艺条件苛刻、开工难度大的情况下,仅用43天时间就实现了投料、投产、质量合格和达到设计指标四个一次成功。日加工能力达到2 000吨,增加经济效益3 000万元,创出全国同类装置开车的新水平。
  【石化总厂党政领导人名单】
  党委书记:关绍明
  副书记:韩生田
  常 委:关绍明 杨久礼 韩生田 宏学诚 邱贵富 王 昱 张忠礼 徐 程
  纪委书记:宏学诚
  厂 长:杨久礼
  副厂长:王 昱 施广仁 罗忠范 王锡清 王振江 关兴武 白 冰
  总经济师:傅兴堂
  总会计师:杨文何
  总工程师:许剑浩
  工会主席:邱贵富
  【石化总厂质量管理取得十大成效】
  (一)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产品出厂合格率连续13年保持100%。产品合格率、一级品率、优级品率和优质品的品种率、产值率等5项主要质量指标分别比1991年提高0.03%、6.72%、3.74%、3.62%、6.24%;厂内外产品质量事故为零。
  (二)在国家和同行业的产品抽检中,合格率达到98.7%,比年度目标高8.7%。其中化肥厂生产的大庆牌尿素,在全国15家大化肥产品质量评比中,以999.9的总分,再次名列榜首。
  (三)石化总公司考核的12套达标装置有11套在质量、品种方面再次实现达标、保标或超标。
  (四)有15种产品被推荐为市级名牌产品,15种产品被推荐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在全省驰名商标产品评选中,大庆牌尿素和汽油被评为“黑龙江省驰名商标产品和消费者喜爱产品”,同时又被黑龙江省推荐参加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的评选。
  (五)有OFOA—7068、出口58#半炼蜡等10个产品通过省级“双采”(采用国际标准和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产品认证,使全厂采标产品总数达到85个,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83.5%,高于年奋斗目标3.5%。5000S、7042、QC30汽油机油、醋酸、正丁醇、石油苯和石油甲苯等7个产品经黑龙江省和石化总公司推荐,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双采”产品展览,并荣获全国采标证书。
  (六)增加新产品20个,生产产品166个,使全厂累计生产产品总数达到275个品种、270个牌号。
  (七)执行新标准4个,新订企业标准3个,复审并修订企业标准25个,制订暂行标准1个。
  (八)群众性QC小组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化纤厂丙烯腈车间第一QC小组和塑料厂高压车间第一QC小组被评为国家级优秀QC小组;炼油厂18个QC小组被评为石化总公司及黑龙江省的优秀QC小组;机械厂铆焊容器焊接QC小组等25个QC小组被评为大庆市优秀QC小组。
  (九)化验人员的素质提高。在大庆市第12届生产技术运动会上,石化总厂化验代表队再次荣获化验分析赛区团体第一名,9名选手被命名为化工企业分析技术能手,3人被推荐代表大庆市参加黑龙江省第四届化学分析竞赛,并有2人分别荣获黑龙江省最佳和优秀能手标兵称号。
  (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全厂实现质量效益4 233.4万元,超额完成奋斗目标。
  【生产增加20种新产品】 石化总厂1992年共生产166种产品,有11 个产品获得国优、41个产品获得部优、36个产品获得省优。
  全年,新增加了97号车用汽油、60号国内全精炼蜡、58号出口全精炼蜡、60号食品包装蜡、C—EQE15W/40汽油机油、40号汽轮机油、N68抗氨汽轮机油、L—cLc85W/—140车辆齿轮油、L—FC7轴承油、LLDPEDF—DA—7047Y、58号国内全精炼蜡、56 号出口全精炼蜡、60号出口全精炼蜡、L—EQC20W/40汽车机油、L—EDA40 低凝柴油机油、N32 抗氨汽轮机油、L—DABN68空气压缩机油、L—TSA32汽轮机油、N15冷冻机油、CLDPEDFDA7075等20个新产品。
  【在承建的福建炼油厂等工程中做出贡献】  (一)由石化总厂承建的福建炼油厂前期工程,胜利地实现5套主要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二)一空分浮塔改造,使氮气产量由1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提高到3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经济效益达到 1 000万元以上,扭转了开一套氮、氧供应不足,开两套造成浪费的被动局面,为确保新区各装置安、稳、长、满、优生产做出贡献。
  (三)热电厂至化肥厂供热工程改造项目投用后,年节能折油3.9万吨,节省的天然气每天可生产合成氨200吨,为全厂原料平衡和节能降耗做出贡献。
  【石化总厂改革步伐加快】 石化总厂联系实际,加深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理解,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原油、原材料靠国家供应资源不缺的思想;二是转变石化产品供不应求,销售不愁的思想;三是转变建设投资依靠国家,资金不愁的思想。使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能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来运筹。
  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实行生活服务系统社会化、企业化。总厂把后勤系统、集体企业从国有企业中剥离出来,组建成立了龙化新实业总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发展多元化经济,开展对外贸易,拓宽经营领域,为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妥善安置总厂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和职工家属,加快劳动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改革销售管理方式,加强横向联合,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兴共荣的原则,以产需双方平等、自愿为基础,同全国53家用户结成产销联合体。加强与全国40家联营企业合作,共获经济效益5 000多万元。
  发挥集团化优势,实行股份经营。石化总厂先后组建成立了珠海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龙华、庆营、锦庆、北亚等股份有限公司,广泛吸纳全厂职工的部分消费基金,用于生产经营和兴办第三产业,提高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
  【精心组织“三标”活动】 石化总厂在1992年,狠抓了达标、保标、超标计划的落实。经石化总公司考核的12套装置中,乙烯、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醋酸、催化裂化 5套装置实现超标;丁二烯、丙烯腈、合成氨、尿素、丁辛醇 5套装置实现保标;总厂级有12套装置实现达标;7套实现超标。围绕装置达标、保标、超标这一中心,全年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资源落实,多形式、多渠道地广找资源。组织计划外原油进厂,吸引有计划外原油的零散用户带料加工,回收落地原油零散轻烃。全年加工计划外原油70万吨,炼油厂、化肥厂主动与油田联系,保证原油、天然气的均衡供应。 积极组织丁烯—1、甲醇、丙酮、硫氰酸钠等化工原料进厂,保证了装置达标的需要。
  (二)抓好厂际间的原料平衡,优化生产方案。炼油厂在保证乙烯裂解料、调质油、重油等原料的前提下,为化纤厂提供丙烯、异丁烯、液氨等原料。化工系统抓了各装置的平稳运行。化工一厂乙烯产量突破32万吨,实现超标。化工二厂醋酸和塑料厂低压、高压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腈纶厂以稳定生产、强化管理为重点,加强工艺管理,腈纶丝产量完成奋斗目标。化肥厂成功地进行了装置大负荷生产实验;化纤厂克服原料不足、产品滞销、减利因素增多等各种困难,完成利税任务;热电厂、水气厂全力以赴保水、电、汽、风、氧、氮的供应,为装量达标提供了能量保证。
  (三)全年重点在装置能耗、物耗上下功夫,努力降低原料单耗、加工损耗和动力消耗。乙烯、MTBE、丁辛醇、醋酸等主要装置能耗、物耗都比1991年有所下降。
  【扩大对外贸易合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石化总厂与大庆塑料一厂、香港商毅实业有限公司合办了大申塑胶有限公司,与美国LSC 公司在珠海合作高级润滑油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采取了保货源、保质量、保交货期的“三保”措施,信守合同,加大拳头产品混合苯的出口量。在1992年广交会上,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商社、公司进行广泛接触,推销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共成交6个品种,成交额达773万美元,居全国石化企业榜首。进一步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贸易方式,相继开发腈纶膨体纱和醋酸正乙丁酯两个新产品,开辟了自营出口创汇的新途径。
  积极发展对独联体贸易。经贸公司组建成立后,先后与俄罗斯、阿塞拜疆等独联体国家的15个企业、公司进行业务往来,签署34个协议书。石化总厂同俄罗斯瓦利耶岗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的1 659 万美元的承包合同已开始执行;与美、港、俄四方合作开发的赤塔油田、雅库茨克油田和克拉斯诺亚尔克50万吨炼油厂、50万吨化肥厂建厂工程已做好考察、谈判、论证的前期准备。在莫斯科设立的代表机构已开始工作,合资开建的饭店、商店的合同已签署完毕。
  【全厂试行“五天工作制”】 1992年10月1日,石化总厂全厂开始试行“五天工作制”,在不增加定员、不增加工资总额的前提下,保证职工每周增加一天休息时间。试行以来,深受职工欢迎,收到良好效果。一是普遍感到休息好了,工作起来精力和体力更充沛,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最大限度压缩和精简了会议和文件,减少了工作环节,处理问题更直接,节省了时间;三是职工时间观念和责任心增强,劳动纪律进一步好转;四是职工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激发了工作热情,调动了积极性;五是经济效益有潜在增长。每周减少一天的交通、通讯、水、电、汽等费用消耗。据统计每月(按4天计)全厂可节约车用汽油10 707 公斤,非生产消耗节电33万千瓦时,节省电话费4.48万元,节省汽车台班费约8万元,节水3 200吨。
  【围绕生产开展劳动竞赛】 石化总厂工会落实1992年石化总厂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奋斗目标和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生产装置达标、保标、超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竞赛,生产装置达标、保标、超标竞赛,检修现场劳动竞赛,生产厂班长交接班日记和操作工石化杯竞赛,班组安全达标竞赛,职工自行设计制作劳动保护服装大赛和总厂第十二届职工生产技术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通过竞赛,提高了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全面顺利地完成总厂各项生产任务起到促进作用。
  全年,全厂实现增产节约总额1.82亿元,人均4 941元。共提合理化建议45 215条,采纳31 726条,实施17 185条,创经济效益3 210 万元。在举办的第十二届生产技术运动会中,涌现出总厂技术能手942名,总厂技术能手标兵107名。由8个工种37 名工人组成的总厂代表队参加了大庆市第八届职工生产技术运动会,分别获得化验工、操作工、电焊工、木工4 个第一名,有30名选手进入各项竞赛的前五名。在黑龙江省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上,机械系统4 个工种的选手全部进入同工种前八名,其中机械厂陈修河获电焊工第一名。
  【炼油厂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石化总厂炼油厂1992年的产品产量、产值、利税实现14项新的突破,能耗、物耗等指标创出19项新水平,打赢了重油催化联合装置开车“五个一次成功”、修建1座5万吨的渣油贮存池、深化装置达标等五个硬仗。
  (一)生产建设工作计划全面完成。全年加工原油569.76万吨,是奋斗目标550万吨的103.6%;生产四大类产品总量为300.56吨,是奋斗目标的106%;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耗能14.98千克标/吨·因数;实现利税8.375亿元,是奋斗目标的111.43%;全厂参加达(保、超)标的27套装置,有21套实现全面达(保)标,总达(保)标率为77.8%。
  (二)产品质量稳步创优升级。产品出厂质量合格率连续14年保持100%,燃料油、润滑油馏出口合格率分别达到99.55%和99.29%;全面完成质量管理教育内容,达到规定学时,全年教育面达97.86%,全厂QC 小组注册率50%,活动率95%,成果率50%;采标产品经省、市验收合格,有51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设备管理逐年晋级。全厂设备完好率为98.99%,主要设备完好率为99.85%,静密封点泄漏率为0.28‰,达到包定指标;加热炉热效率为86.04%,凝结水回收率为32.33%,废锅炉水碱度合格率为58.07%, 工业水、生活水、化学水、循环水水质合格率为90.9%,水重复利用率为94.5%,创总厂级完好装置25套,完好机泵房124间,完好配电间69个,完好仪表操作室33个,完好罐区45个,无泄漏装置4套,设备现场管理达到规定要求。
  (四)基本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年千人负伤率为0.338‰;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上岗着装、用火制度及安全生产防护设施等安全现场管理有关规定;班组安全生产率达85%, 先后两次获得石化总厂百日安全生产竞赛优胜单位称号。
  (五)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全年共开发28个牌号的新产品,技改项目全部按计划完成并投用;有1项科研成果通过总公司鉴定,应用经济责任制、方针目标等18 种现代化管理方法,获总厂级以上现代化管理成果奖3项,其中:总厂级1项、省级1项、总公司级1项。全厂共提合理化建议8 330条,人均1.5条,采纳率97%,实施率54%;计算机设备利用率90%,项目投用率100%,设备完好率98%,病毒感染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