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



  1992年,全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达143.81万千瓦,比1991年增长16.2%;全年总发电量为43.8亿千瓦时,增长17.2%。其中新华发电厂设备装机容量50万千瓦,发电量8.48 亿千瓦时;石油管理局发电设备装机容量66.56万千瓦,发电量23.46亿千瓦时;石化总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4.9万千瓦,发电量10.99亿千瓦时;其它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35 万千瓦,发电量0.87亿千瓦时。电业局年总供电量71.958亿千瓦时,增长11.1%。
  【大庆电业局安全生产呈现良性循环】
  大庆电业局在组织电力生产中,以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为主线,以努力创办社会主义一流供电企业为目标,积极开展工作,使安全生产呈现良性循环。到1992年末,全局连续安全生产369天,实现了无重大以上设备事故,无重大交通和火灾事故、无生产人身轻伤以上事故、无设备考核事故。统计事故8次,比1991年同期下降57.9%。保持了建局16年无生产亡人事故的好成绩,被东北电管局命名为“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单位”,被黑龙江省电力局命名为“1992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单位”。
  【大庆电业局各项生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992年各项生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注:大庆地区及大庆石油管理局用电量包括其自发用电量
  【农电管理有新起色】 大庆电业局注重研究和开发电力市场,努力扩大电量销售。同时建立严格的电费回收月、季例会制度,与各用户签订电费收缴合同,加大用户电费的预收额度,积极取得银行、地方政府和用户的支持,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保证了全年电费回收月清月结,回收率达100%。进行了电费回收方式改革,在安达市近7 000 户个体照明用户和部分居民用户中,试行“购电制”和“坐收”电费,控制了电费拖欠。 认真开展“三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合理用电)工作,全年组织指导性电量28 110万千瓦时,运用节电新工艺,全年节电21 670万千瓦时,超计划56.9%。
  电业局把农电工作重点放在稳定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上面。全年农电系统完成售电量36 700万千瓦时,比1991年增长6%;趸售提成1 472万元,超计划17.6%,增长7.9%。加强行业管理,整顿农村电价,使90%的农村台区平均电价达到0.35元/千瓦时的合理水平。加快农网建设,使供电区内乡的通电率达100%,村的通电率达98.1%,户的通电率达99.28%。
  【改革挖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大庆电业局贯彻落实能源部三项制度改革会议精神和上级局关于进一步推行劳动、人事、工资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意见的部署。在改革中,科室由26个减为21个,管理人员由337人减为242人。实行中层干部聘任、一般干部聘用和工人优化组合,完成了定岗、定员和工资测算。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经济责任制,实行层层考核,节支有奖,超支受罚;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通报各项费用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物资管理,努力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材料消耗,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电网运行管理创出新水平】 1992年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提出了创建全国第一流企业用户电网的奋斗目标,全方位强化输变电运行和检修管理,认真开展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石油管理局组织的金、银、铜牌变电所和线路队评比活动,制订并实施了25项系统管理计划,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完成总供电量 67.48亿于瓦时,比1991年增长6.2%;实现电网安全调度1 875天;被石油管理局评定为金牌变电所3座,银牌变电所6 座,铜牌变电所3座;金牌线路队2个,红旗线路102条706.8公里,标准化线路39条 405.6公里,达标率达61.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稳步提高。供电可靠率达99.97%,比1991年提高0.02%;电网损失率下降到4.45%,比计划降低0.1%;输电线路事故率降到0,比计划降低0.3次/百公里·年;变电事故率为0.014次/台·年,降低0.086次/台·年;变电所继自装置动作正确率为99.07%,提高2.09%;变电设备临检率为0.37次/台·年,下降0.002次/台·年;检修影响电量降到86.4万千瓦时,仅占总供电量的0.01%。
  【新华发电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992年年末,新华发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462天,年度安全生产无事故,创新华发电厂建厂20 年安全生产的最好水平。全年发电量完成8.5亿千瓦时,比指令性计划少发0.9 亿千瓦时(少发电量的原因是运行机组少,燃油缺口大);供电标准煤耗率完成 415克/千瓦时,与计划持平;厂用电率完成7.2%;工业总产值完成6 264万元(1990年不变价);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1 942元/人年,定额完成率为12.67%;非计划停运次数为2次,非计划停运次数定额完成率为13.69%;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完成率103.79%;主要设备完好率100%。
  【新华发电厂推行“三项制度”改革】
  新华发电厂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在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向职工宣传全国及电力系统的改革形势及改革的意义和目的,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增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成立厂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和5 个工作小组,加强对配套改革工作的领导;制定《基本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工人岗位系列设置方案》、《干部职位劳动评价实施方案》、《中层及以下干部实行聘用、聘任制管理的暂行规定》、《职工下岗待业培训制度》等10余种方案、规定和制度;做好“四定工作”。本着精干高效、节约用人的原则,精简企业内部机构,使原来的30个管理机构精简到21个。全厂定员核定为2 017 人,比省局核定定员减少10%,其中,生产人员1 411人,占职工总数的70%,管理人员166 人,占总数的8.2%,党群人员37 人,占总数的1.8%,服务人员403人,占总数的20%。核定岗位665 个,核定劳动定额19种;推行优化劳动组合。按照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择优上岗、治懒不治老、治劣不治直、治滑不治病的组合原则,实行逐级聘任、聘用制的办法签订上岗合同,并实行动态组合。这次推行的劳动组合,共安置下岗人员317人,其中支援集体单位150人,安置多种经营41人,待岗培训6人,其它去向120人。聘任中层干部91人,占职工总数的4.5%,其中从优秀工人中聘任13人,占中层干部总数的11%;做好岗位测评、岗位归级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该厂成立各专业测评小组,制定“厂工人岗位劳动评价方案和干部职位系列设置方案”,按照公正、合理、对岗不对人的原则,对全厂665个岗位进行科学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级,结果生产运行人员最高岗级13级,管理岗级最高19级,服务岗级最高6 级。新华发电厂“三项制度”配套改革工作12月下旬已通过省局的正式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