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纺工业轻纺工业 1992年,大庆市轻纺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0月份,市轻纺工业局对杜蒙、林甸、肇州、肇源4个县的89户轻纺企业进行了管理衔接工作, 纳入全市轻纺工业行业管理。市轻纺系统的大庆塑料一厂、大同橡胶厂、庆虹车刀厂、萨尔图区印刷厂、大庆乳品厂相继被评为省行业双文明先进单位标兵和双文明先进单位。
【主要经济指标同步增长】 1992年纳入省计划内轻纺企业产值计划为26 750万元,实际完成32 447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1.3%,比1991年增长28.1%;销售收入计划为22 000万元,实际完成23 74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7.9%,增长9.5%;利润计划为1 200万元;实际完成1 55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9.5%,增长35.1%。
全市轻工业和纺织工业三项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轻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在全省各地市中属领先地位。轻工业产值计划为12 800万元,实际完成1 4 191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0.9%,比1991年增长17.9%;销售收入计划为11 200万元,实际完成11 500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7%,增长4.3%;利润计划为450万元,实际完成4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0.2%,增长70.6%。纺织工业产值计划为13 950万元,实际完成18 526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0.9%,增长37.5%;销售收入计划10 800万元,实际完成12 24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3.4%,增长11.2%;利润计划750万元,实际完成1 05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1.4%,增长26.8%。
轻纺产品产量普遍完成较好。其中。啤酒完成10 900吨,比1991年增长191.1%;奶粉完成7 960吨,增长11.2%;经编毛毯完成134.2万条,完成计划的135.6%。比1991年增加 32.6万条,增长32.1%;簇绒毛毯完成11万条,比1991年增加6万条,增长120%;塑料制品产量完成3 747.7吨,比1991年增加340.7吨,增长10%。
计划内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扭亏增盈工作见成效】 市轻工企业总公司加强企业管理,落实改革措施,扭转了轻工企业亏损局面。全年实现利润159万元,比1991年增加效益542万元。提前两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扭亏指标。
大庆啤酒厂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1992年狠抓企业管理,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开拓销售市场,使啤酒厂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利润10.7万元;三环企业总公司组织部分管理人员深入毛纺有限公司,与基层管理人员共同分析亏损原因,并在资金和原材料等方面予以支持,使毛纺有限公司比1991年减亏301.7 万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减亏指标;大庆帐篷厂1992年初亏损29万元,厂领导班子调整后,转变经营机制,开发新产品,以产品质量占领和扩大市场,全年销售塑料门窗6 000平方米,创产值100万元,年末扭亏为盈7.7 万元;龙凤塑料厂扭亏为盈5万余元。
【强化轻纺企业管理】 全市轻纺工业各企业结合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管理。一是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转换内部运行机制。市轻工企业总公司对所属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其中,塑料一厂在落实岗检任务的同时,制定出140项管理标准和112项工作标准;大庆啤酒厂企业管理开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相继出台72 项839条管理标准,12项195条工艺质量技术标准,274项1 534 条工作标准。二是进一步完善经济核算制度,加强成本控制。三环企业总公司和轻工企业总公司等主管部门完善了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生产经营例会制,提高企业领导对生产经营情况的分析控制能力。各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啤酒厂在成本管理上实施经济目标责任考核,部分等级工资浮动,定期量本利分析方法,使吨啤酒成本由1991年的1 858 元/吨下降到881元//吨。毛毯厂双层毛毯每条成本比计划下降13.08元,单层毛毯降低10.04元。毛纺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层毛毯每条成本降低12.48元。乳品厂吨乳粉成本比1991年下降264 元。三是加强质量管理。毛毯厂和毛纺有限公司把质量管理纳入承包责任制,实行质量控制计件工资以后,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经编毛毯一等品率分别达到90%和75%,比1991年提高8.9%和4.6%;产品合格率达到97.5%和96%,提高7.5%和3%。乳品厂全脂速溶奶粉经国家乳品监测中心三次检查均达标,并荣获199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奶粉特级品率和优质品率均保持100%。四是加强安全管理。重点是落实安全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整改各类事故隐患,加强多层次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关键技术工种和指挥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三环企业总公司所属轻纺企业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交通事故和重伤率均比计划下降0.25%, 生产事故发生率比计划下降1.7%。五是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轻纺工业整体效益。市轻纺工业局下发了《大庆市轻纺工业行业管理细则》,制定了轻纺“科技兴市”中短期规划,加强了全市轻纺工业的宏观调整。
【推进科技进步,增加发展后劲】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全市轻纺系统注重科技进步。一是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全市轻纺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相继开发80余种产品。其中,纺织新产品有儿童睡袋、儿童玩具拖鞋、成人服装、拉舍尔专用毛条、立绒风格簇绒毛毯、 高级拉舍尔复合毛毯等。 轻工新产品有星冠啤酒、晓雪8 度啤酒、塑料门窗、高级面巾纸、DN150闸板阀、大曲酒、42 度口杯式老窖酒、中空注塑容器、亚麻服装、音乐奶瓶及高级螺母等。二是加强技术改造,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毛毯厂印染生产线和毛纺有限公司新增40万条毛毯生产能力等项目的技改论证工作已相继完成。轻工企业总公司增加技改投入322万元,其中塑料一厂编织生产线、阀门厂铸钢生产线、造纸厂高级面巾纸等7个技改项目已如期完成。全年轻纺系统完成技术革新、技术攻关项目80余项。毛纺有限公司和纸箱厂完成锅炉改造后,平均节煤15—20%,仅毛纺有限公司全年就节煤2 015吨。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活动,提高队伍技术水平。三环企业总公司和轻工企业总公司分别在1992年召开首届技术运动会,进行了19种和15种技术项目的比赛。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各管理部门和企业重视落实科技政策,表彰奖励科技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还优先为科技人员解决住房等问题。四是重视职工教育,推广应用新技术。啤酒厂为提高全员素质,聘请哈尔滨市啤酒厂高级工程师、 国家级评委郑国良等人, 在厂内开办质量技术讲座,对主要岗位的工人和班组长等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服装一厂先后派人到总后勤部和大连服装厂学习服装加工新工艺,并在全厂推广,提高了产品质量。“小型热电联产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和“小岭粉剂页岩助滤剂”等新技术分别在轻纺系统和部分啤酒厂推广应用。
【调整经营战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环企业总公司抓住机遇,积极参予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发展三资企业。全年有48人次去俄罗斯、香港、新加坡、南朝鲜、泰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考察、商务洽谈和项目论证, 签定了一批合资、合作意向或协议。有4家合资企业建成投产和正在建设。一是与香港合资的环达纺织公司,经过三年多努力,投入试生产以来,生产出高级装饰面料33.5万米,加工毛条1 215 吨;二是与香港合资的环达工程车辆配件有限公司经过二年筹建,外方已投入资金30万美元,从国外购进的多种进口车辆配件已陆续到位;三是与深圳宝安友谊球阀厂合作生产球体阀,年可创造产值1 000 万元;四是与中外合资天津仁立实业公司合作,在大庆开发区兴办果茶厂,产品于春节期间上市,填补了大庆市果茶生产空白。还与俄罗斯两家企业签定合资兴建年产100万台电话机厂和年产10 万条拉舍尔毛毯厂两个项目,并得到国家外经部批准;在莫斯科建立办事处;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签订了食品、塑料加工等生产的意向。
【三环企业总公司开拓产品销售新局面】 三环企业总公司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经编毛毯由平销转为畅销,直至供不应求,乳粉、铸管、红砖等产品继续保持供不应求的好形势,主导产品销售率高出国家标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对独联体边贸工作成效显著。两个毛纺企业抓住黑龙江省对边贸全方位开放的机会,加强领导,乘势而上,集中人力、物力,加强网点建设,实施重点突破。 两家毛纺企业边贸出口毛毯43.02万条,占总销售量的32%, 毛纺公司通过在绥芬河、同江、哈尔滨等地建立经销网点,边贸出口毛毯大幅度增加。二是商品意识和促销策略进一步提高。强化市场观念,改变只顾生产、不看市场的作法,毛毯厂等单位由过去的生产什么卖什么变为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靠多品种、多花色、设计新、上市快赢得用户青睐;乳品厂改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完善销售机构, 制定销售措施和销售策略, 加强销售力量,积极走访老用户、发展新客户;塑料制品厂抽出50%的人力搞销售, 机修厂和铸管厂也都建立起较严格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制度。三是充分利用各种联谊会、展销会、洽谈会促进销售工作。毛毯厂于5 月份在昆明召开第三次工商联谊会。首次将产品在南方市场扎下根;毛纺公司 7月份在大连召开第二次联谊会,签订售货合同10万条;三环企业总公司还组织专门力量参加石油文化节活动,全公司共有纺织、轻工、食品、粮食等4大类64种产品参展,与客户签订100多万元的产品销售合同。四是协调好内部产品销售,三环企业总公司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多次深入各生产企业,帮助协调内部产品销售事宜,使纸箱、红砖等产品理顺销售关系。毛纺公司还与深圳一次签订20万条簇绒毛毯销售合同,已发货4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