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审计财政财政 财政·税收·审计
关于大庆市1991年财政决算和199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1992年2月25日在大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副市长 王 强
一、1991年财政决算
1991年,市财政工作按照市委四届七次会议部署,继续深化财政财务改革,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努力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培植和开辟财源;强化财税征管,增加财政收入;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完成了财政上缴任务。
199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94 600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1%;在财政总收入中,市级财政收入27 0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7%。财政总支出27 00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7%。市级财政收支相抵,结余45万元。财政上缴为367 5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1%。
各项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一)各项税收完成351 694.7万元,超收9 772.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9%。超收的原因:一是石油管理局原油提价增加了产品税;二是石化总厂成品油提价增加了产品税;三是林源炼油厂提前还完了贷款,1991年多交了产品税。
(二)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完成8 592.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5.9%。
(三)预算调节基金收入完成5 11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5.2%。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短收的原因是中直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欠交。
(四)发行国库券1 8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7%。
(五)特种国债收入完成350.7 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0.9%。增收的主要原因是石化总厂主管部门下达的50万元,年初没纳入预算,所以收入增加了50万元。
(六)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收入完成1 17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0.9%。
(七)其它收入完成973.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7.4%。
(八)地方企业收入完成103.5 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9.4%。超收的原因主要是长途客运公司效益好,超收较多。
(九)省财政厅拨款完成822.6 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33.7%。超收的原因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省厅追加了一次性拨款。
(十)石油管理局拨款完成6 983.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8%。
(十一)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完成15 31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9.4%。超收的原因是提价增加了产品税,相应增加了城建税。
(十二)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收入完成1 668.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7.6%,主要原因是各区超收已留作区收入。
各项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一)市政基本建设、城市维护费支出完成12 353.3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5%。比调整预算短支的原因是部分工程没有完工,没列入决算。
(二)农业事业费及支农支出完成414.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3.3%。短支的原因是有些支农资金已支付,由于支农项目没完工,没有列入决算。
(三)文教事业费支出完成2 64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5.2%。
(四)卫生事业费支出完成2 786.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0.1%。
(五)行政事业费支出完成4 867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7.1%。文教、卫生、行政事业费超支的原因主要是调整工资和增加了粮油补贴,相应增加了支出。
(六)民政事业费支出完成425.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3.5%。短支的原因是有些救灾物品,国家按价付了款。
(七)其它支出完成1 208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201.3%。超支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公检法司部门的业务费。
(八)设备购置及大修支出完成1 18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3%。短支的原因是有些设备款已付出,设备没到货,年终没能列入决算。
(九)价格补贴完成1 002.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6%。
(十)科研经费支出11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
1991年,为完成财政预算任务,确保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市财政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深化财政财务改革,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去年初,市政府组成了专题调查组,深入五个区,对第一轮改革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做了初步测算,召开了有财政、税务、各区主管财政的区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讨论会,结合前三年财政改革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本着“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对承包基数做了相应调整。去年三月,市政府下发并实施了《大庆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了各区政府当家理财、加强税费征收管理的积级性,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个区税费比计划增收2 873万元,可得分成2 474.4万元,区财政增强了活力。财务改革方面,以搞好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对市属国营商业、工交等大中型企业进行测算,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承包办法。市属国营商业有15户、工交企业有两户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同。小型商业企业全部实行了租赁经营。对政策性亏损的粮食、食品公司、蔬菜公司实行了亏损定额包干,减亏留用,超亏不补的办法。通过企业承包、租赁,使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加强。商业企业超承包、租赁退库368.9 万元;工业企业超承包退库53.9万元;粮食、食品公司、蔬菜公司实现减亏104.5万元。
(二)实施紧缩财政政策,严格控制财政支出
1991年,市财政继续实施了财政预算“保盘子工程”。进一步明确了“保盘子工程”的指导思想,并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区税务分局、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收入实现系统、收入组织系统、支出控制系统、收支监控系统、综合反馈系统,使“保盘子工程”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为确保财政预算平衡奠定了基础。
在控制支出方面, 以市政办文件形式下发了《市财政局<关于严格控制行政事业经费支出意见的报告)的通知》,加强了对行政经费的控制,尤其是加强了人员编制、购置费、修缮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医药费等弹性支出的控制。一年来,办公费、差旅费和培训费按可比口径比1990年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方面,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在审批中实行专控商品限额本制度,审批时逐笔核减指标,进一步完善资金审批归口审查的办法,最终使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
(三)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大力开辟财源
为了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从积极扶持企业的目的出发,增加了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全市安排技术改造资金350万元,比1990年增加150万元。各商业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的4%比例提取修理费,进一步提高了商业固定资产的维修能力。工业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的新产品开发基金。财政继续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实行“双保”,在资金上给予扶持。与此同时,还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狠抓了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市属独立核算地方亏损企业比上年减亏207万元。
(四)大力强化财税征管,增加财政收入
一是实行目标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做到税收计划落实到人,掌握到户,对重点大户驻厂征收;加强税法宣传,开展了税收稽查工作;全面实行征、管、查相分离的征管模式,使税收超额15 634万元完成了国家计划;二是切实加强了农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征管工作。这四种税都超额完成计划;三是对确实有困难的企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给予减免,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培植了后续财源;四是积极组织了国债推销发行工作。
(五)搞好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严肃财经纪律。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从深、严、改上下功夫,认真抓了1990年大检查的收尾工作,加强了大检查的基础工作,开展了经常性检查,认真开展了1991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国务院《关于开展一九九一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通知》下发后,立即开会布置,组织了自查和重点检查,共查出违纪资金850.6万元,应收缴入库778.1万元,已收缴入库618.2 万元,入库率为79.5%。
(六)认真开展了治理“三乱”工作,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根据中发[1990]16号文件,开展了治理“三乱”工作。对全市收费项目和罚款项目,进行了全面整顿,对收费、罚款、摊派、农民负担等方面发现的问题,都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七)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
1991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地方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存在着亏损和虚盈实亏的问题;二是个别地方企业基建、技改贷款包袱沉重,无力偿还;三是少部分企业财会制度不健全,财会人员素质差,财务管理水平低;四是财政财务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五是违反控购纪律的现象仍有发生,有待于进一步控制。
二、1992年预算草案
1992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省委六届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四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全省计划工作会议的指导思想,市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一是大力支持推进改革开放,巩固发展治理整顿成果,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大力支持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落实有关政策,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支持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区级经济实力;四是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减少收入流失;五是坚持过紧日子,从严控制支出,加强跟踪反馈,提高使用效果;六是严格预算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防止寅吃卯粮,力争收支平衡。
现在做出的1992年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财政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编制的。全市财政总收入为32 835.5 万元,按可比口径,比1991年年初预算增加3 845.1万元,增长17.9%。财政总支出为32 835.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1991年年初预算增加3 845.1万元,增长17.9%。
主要收入的安排是:
(一)石油管理局拨款6 451万元,剔除第一医院划归石油管理局相应扣减指标因素,与1991年预算持平。
(二)省财政拨款1 569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增加1 217万元。主要是把省拨的猪肉差价补贴、蔬菜亏损补贴纳入了预算。剔除这两项因素比1991年增加160万元,增长45%。
(三)省财政补助拨款1 400万元,主要是税收超收分成款。
(四)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5 000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增加5 000万元,增长50%。主要是原油提价等因素影响。
(五)车船使用税收入500万元,与1991年预算数持平。
(六)房产税收入1 100万元,与1991年预算数持平。
(七)土地使用税收入1 000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增加600万元,增长150%,把上缴省级预算部分纳入了预算。
(八)印花税收入500万元,与1991年预算数持平。
(九)农业税、耕地占用税等农业四税收入944 万元,绝大部分应缴省,今年按规定纳入了预算。
(十)其它地方税收入500万元,按可比口径,与1991年预算数持平。
(十一)地方企业收入1 371.5万元,比1991年增加1 291.5万元。其中包括商业企业、工交企业、建筑企业应交省财政收入,今年按规定纳入了预算。
(十二)外省施工企业间接费收入2 500 万元。
主要支出的安排是:
(一)科技三项费支出200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增加100万元,增长100%。主要是增加了100万元的科技兴市支出。
(二)支农支出350万元。
(三)农林水事业费支出450万元。以上两项比上年预算增加280万元。
(四)城市公用事业费支出1 187万元,与1991年预算数持平。
(五)城镇知青费支出30万元,与1991年预算数持平。
(六)文教事业费支出2 300 万元,比1991年预算增长1.5%。主要考虑教育有教育费附加补充,所以安排增加较少。
(七)卫生事业费支出安排2 41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1991年增加28.6%,主要考虑第七医院增支因素。
(八)抚恤社救费支出350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增加50万元,增长16.7%。
(九)行政费支出2 383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增加383万元,增长19.2%。
(十)公检法司经费支出2 100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增加200万元,增长10.5%。
(十一)价格补贴支出1 857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增加1 284万元,增长224%。主要是增加了猪肉差价补贴和蔬菜亏损补贴。
(十二)其它事业费支出200万元,与1991年预算数持平。
(十三)设备购置及大修支出1 000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减少22万元,减少2.2%。
(十四)企业退库支出928.5万元。主要是汽配公司、医药公司、新华书店、长途客运公司、商业企业等单位超承包租赁退库和食品公司亏损补贴。
(十五)专项上解支出2 469.9万元。主要包括向中央、省级财政做贡献1 055万元和土地使用税、农业三税、商业等企业应上解省收入部分。
(十六)预备费820万元,比1991年预算数减少480万元,减少37%。
(十七)基本建设及开发区支出12 900万元,其中:开发区支出4 500万元,基本建设4 000多万元,以前工业项目还贷2 000万元,其余用于东风新村城市配套建设等。
(十八)企业挖潜改造支出450万元,与1991年预算数持平。
(十九)补助下级支出450万元,是给各区的税收分成款。
今年预算安排需要说明的几点情况:
第一,今年我市的预算是按照199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家预算管理条例》编制的。预算总收入剔除了属于中央级财政和省级财政的收入。
第二,在支出预算中,采取了有保有压的政策,科技三项费比1991年预算增长100%;支农支出增长18.5%, 超过了平均增长速度;教育支出没有算教育费附加部分,加上教育费附加将超过平均增长速度。
三、为圆满完成1992年全市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1992年,是实施“八五”计划的第二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一定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为此,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促进搞好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全面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重点,全面支持振兴科技、振兴经济。
(三)以促进企业扭亏增盈为重点,全面增加财政收入。
(四)以促进加强税收征管为重点,切实减少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
(五)以促进调整增量、用活存量为重点,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六)以促进企事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为重点,进一步严格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
(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1992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各项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
【1992年财政决算】 全市市级财政总收入完成36 355.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5%;财政总支出完成36 331.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4%。收支相抵,结余24.4万元。
【培植后续财源,组织财政收入】 全年市财政利用投资、融资、提前退库等形式共为企业解决资金13 440万元。为确保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在投入4 500 万元的基础上,又帮助在省建行贷款3 500 万元。为市啤酒厂(270 万元)、大庆石油公司(1 500 万元)、石油标准件厂(110万元)联系在银行贷款1 880万元。为食品公司、蔬菜公司等政策性亏损企业提前退库450万元,支持企业改善经营,使新建成的让胡路菜市场盈利30万元,蔬菜公司减亏100万元,食品公司减亏40万元。在发展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上给予倾斜,共形成投资规模3 000 万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财政增加后续财源奠定了基础。运用政策措施,采取有效办法,加强财税征管,建立目标责任,做到了税收计划到人头,掌握到户,对重点大户驻厂征收;对农业四税及各项基金的征收和各项债券的发行采取法制手段、行政措施、社会自愿相结合的办法,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计划。
【扭亏增盈工作】 1992年,市属亏损企业由1991年的63户降到33户,亏损额减少2 350万元;处理各种潜隐亏包袱640万元,亏损企业减亏幅度为45.3%;21个签订扭亏责任状的单位全面完成了扭亏指标。为了搞好扭亏增盈工作,一是建立了扭亏目标责任制,将扭亏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企业和个人,逐级签订扭亏责任状,并将扭亏任务、扭亏目标与工资奖金挂钩;二是狠抓亏损大户。重点抓了市啤酒厂和毛纺有限公司等地方工业企业亏损大户的扭亏,并相应提出了扭亏政策,对症下药,取得明显成效。市啤酒厂1991年亏损462.2 万元,1992年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0.7万元;三是采取非常措施,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经营性亏损企业,积极促进破产、停产、转产;对政策亏损企业采取“亏损包干、超亏不补、减亏留用”的办法促其扭亏。1991年前,市粮食企业亏损挂帐475 万元,市财政对粮食企业实行了“亏损包干,超亏不补,减亏留用”的办法后,当年减亏50 万元,市财政用粮食经营补偿费弥补粮食亏损110万元,使亏损挂帐减少到315 万元,省财政厅一次性给解决了,使大庆市粮食企业成为无亏损挂帐的企业。
【继续深化财政财务改革】 全市又有10户企业实行“工效挂钩”,使“工效挂钩”企业达到56户。继续对地方国营企业实行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通过承包租赁和“工效挂钩”,使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1992年,商业企业实现财政上缴1 158万元,比1991年增长12.5%;工业企业实现财政上缴390 万元,超额完成计划。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执行《大庆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调动了各区政府当家理财,加强税费征收管理的积极性,5 个区税费比计划多收3 648万元,为区政建设增强了活力。
【加强财政监督】 一是继续实旋财政预算“保盘子工程”。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建立和完善收入实现系统、收入组织系统、支出控制系统、收支监控系统和综合反馈系统,使“保盘子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保证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二是大力压缩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等各项弹性支出,加强了行政编制的控制。全年办公费、差旅费和培训费等按可比口径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方面,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在审批中继续实行专控商品限额本制度和资金归口审查制度。行政经费中的弹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三是继续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把经常性检查、突击性检查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抓。共查出各种违纪资金335.9万元,已收缴入库194.4万元;委托大庆会计师事务所审查1991年度企业财务决算37户,审查出应补交各种税、费、基金377.5 万元,都做了补交。1992年终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突击检查地方税,共查出漏交税款363.8 万元,已收缴入库205 万元;四是狠抓治理“三乱”工作。全市在完成自查清理、重点检查、审查处理和整章建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罚没、收费票据统由市财政印制、发放和领用票据加收存根的做法,避免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全年收缴罚没收入530万元,拨补办案经费387.7万元,使治理“三乱”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根据国务院和省大检查精神,1992 年大检查工作,从9 月1日开始到1993年1月末结束,共查出违纪金额740.4万元,应收缴入库606.2 万元,已全部入库,入库率为100%。
全市大检查自查工作自9月1日全面展开,10月15日全部结束。应自查5 831户,已自查5 831户,自查面为100%,自查有问题的636户,占自查户数的10.9%,其中国营840户,有问题的275户,占32.7%;集体2 403户,有问题的313户,占13%;行政事业单位186 户,有问题的17户,占9.1%;个体工商户2 388户,自报有问题的31户,占1.3%;其它14 户。共查出各种违纪金额301.4万元,应收缴入库208.9万元,已入库208.9 万元,入库率为100%。其中,财务自查违纪133.1万元,税务自查违纪166.9万元,物价自查违纪1.4万元。
违纪资金按项目划分:[1]偷漏工商各税148.5万元,占违纪额的49.3%;[2]偷漏能交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18.4 万元,占违纪额的6.1%;[3]乱挤成本费用、截留应计入利润的收入58.3万元,占违纪额的19.3%;[4]不按规定用途支用财政资金1.6万元,占违纪额的0.6%;[5]挥霍浪费1.3万元,占违纪额0.4%;[6]乱集资摊派11.2 万元,占违纪额的3.7%;[7]违反控购55.8万元,占违纪额的18.5%;[8]违反价格法规1.4万元,占违纪额的0.5%;[9]其它违纪4.9万元,占违纪额的1.6%。
从企业性质看,违纪情况是:[1]国营企业违纪188.3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6.2 万元,主要是欠税没挂帐及违反控购规定;[2]集体企业违纪104.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8万元,主要是自查户数增加553 户;[3]行政事业单位违纪8.7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5万元,主要是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经费,加强了经常性检查。
全市重点检查从10月10日开始到12月末结束。抽调317人组成检查组76 个,同时成立工作组19个、59人。重点检查单位2 297户,占自查户数的39.4%。在重点检查阶段,按照黑财检办字[1992]第17号文件《关于开展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检查的补充通知》精神,由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组织2个检查组15人,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查出各种违纪金额439万元,应收缴入库397.3万元,已入库397.3万元,入库率为100%。
财务重点检查,采取重点检查组与审计等有关部门联合查,专项查与全面查,条条查与块块查相结合的方法。
物价重点检查,一是行政性事业性收费;二是房地产开发收费;三是行业价格专项检查;四是计划内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执行情况;五是不实行明码标价以次充好,短尺少称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六是对部门、行业企业集团以制定协调价、浮动价、限价、保护价等名义制定垄断价格的行为。在检查方法上采取联合办案,下查一级;条块结合,密切协作;跟踪检查,委托办案;检查对商品和收费明码标价。
【全市国有资产存量】 1992年,全市资产存量2 076 142万元。其中,中直企业17家,国有资产1 848 766万元;省3家,国有资产49 782万元;市属188家,国有资产177 594万元。市属工业、交通、建筑企业68家,国有资产86 977万元;商业经贸企业105家,国有资产54 656万元;文教、卫生、医疗、科研单位15家,国有资产35 961万元。
【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市资产局按国务院《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国有资产局《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试行办法》以及《黑龙江省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在全市开展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
产权登记的范围。一是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二是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兴办的集体企业;三是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开办的联营企业;四是有国家股的股份制企业;五是企业集团公司。
产权登记的种类。一是开办登记,即初始登记;二是变动登记,即企业名称、地址、负责人、经济性质、主管单位、国有资产总额变更时的登记;三是注销登记,即分立、合产、迁移、撤销、关停企业的登记;四是年检登记,即每年于5 月前年检一次。在登记的基础上核发“授权占用证书”,明确占用单位负有保值增值的法律责任。对不登记者,工商局不予注册,并按国务院关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规定给予处置。
截止1992年底,已登记437户,资产总额1 669 894万元。其中,初始300户,资产总额189 942万元;开办129户,资产总额17 087万元;变更8户,资产总额1 462 865 万元。
【开展国有资产检查】 市资产局按照黑财检办字[1992]17 号文件和庆财检办字[1992]5号文件要求,组成两个检查组,对全民所有制单位占有、使用、管理国有资产情况进行9 条专项检查。在检查中仍然发现未经批准擅自变卖,不经评估私自成交的现象和不按规定登记国有资产等问题。截止年底,已查56户,有问题24户,查出违纪金额4 464.2 万元。其中,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越权或低价处置国有资产的为4.29万元;未经批准进行固定资产盘亏、报损和报废的为3 000元。固定资产应入帐而未入账的为225.7万元;未按规定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为80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