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建筑业

建筑业

建筑业



  【深化改革提高效益】 1992年,从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创造条件这一方针出发,首先加强了国营建筑企业的管理。建设部门深入市建一、二公司了解深化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企业所存在的任务不足、拖欠工程款及企业人员老化问题,采取向建设单位要、从外地队伍挤的办法积极帮助协调任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经过多方努力,全年为市建一公司解决托欠工程款1 190 多万元。建立固定的劳务关系,解决企业劳务人员短缺问题。针对市属企业在完全进入市场前存在一定困难,积极落实省政府对全民大中型企业减免税收政策,在市内任务分配上优先安排市内队伍。由于对市属企业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效益明显提高。在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企业中,市建三公司名列第22 名,市建二公司位于第440 名。市建一公司也由于不断深化改革,提高了在建设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年产值由1987年的4 000多万元上升到1992年的1.4亿余元,利润由1万元增加到200万元。在工程质量上创出了信誉,有83项工程获省、市优质工程奖,其中哈大公路八、九标段的高架桥和路面,获省金牌工程奖。其次,加强了集体建筑企业的管理,全年对全市58家集体施工企业,进行资质升级。另外,降级1家企业,取缔1家企业,保证了集体企业的素质。
  【严格建筑市场管理】 严格施工队伍的注册登记和资质审查。截止年底共注册登记队伍179个、9万人,其中省内队伍90个、2万人;江苏队伍28个、4.5万人;其它外省队伍26个、0.5万人。注册劳务队伍2万人。对不具资质等级的队伍一律不予注册,不准进入大庆市场。5月份汇同市建行、市税务局、 市工商局进行一次建筑市场联合检查,共检查建设施工单位220家,对未办理跨区注册的河北定陶县二公司等10个施工单位及对私自引用外地队伍的市内8 个建设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未经注册进入大庆建筑市场、工程质量低劣的5 个外地施工队伍清理出大庆建筑市场。狠抓安全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取得良好效果。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负伤率控制在0.12% 以下。在全省建筑安全大检查中,大庆市由1991年的第五名上升为第二名。并举办了施工企业经理培训班等4期,共培训各类专业人员1 200余人,对基层班组领导和高级工人全面进行培训。17人完成学历教育。提前完成“八五”期间预算员持证上岗的指标。在科技管理方面,重点抓了科技成果推广和新产品试制鉴定工作。共申报新产品2项,推广应用成果10项,实现经济效益150万元。
  【狠抓工程质量,加强现场检查】
  1992年在工程建筑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加强基础建设。为提高工程人员素质,年初利用施工淡季举办工程检测、构件新标准、 内业技术及工程质量监督指导3期培训班。聘请省内外专家及有丰富施工现场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授课。带学员到现场实地指导。共培训人员1 000 余人次。工程人员业务素质、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实行建筑项目的登记、发放施工许可证制度。共完成工程项目登记705项,发放单位工程许可证603个,避免了无证施工、越级施工;三是在全市首次推行了对建设单位实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制度。对不具资质条件的一律取缔建设甲方资格,不予承包工程;四是改革工程承包方案,试行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对东风新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排水等工程进行了招标投标,择优选派工程队。也为建筑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创造了条件;五是认真搞好设计质量审查,对不符合设计规范的工程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工程按设计要求施工,杜绝了“三边”工程;六是实行严格的工程质量跟踪检查制度。从预制构件开始,工程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屋面、采暖、电气安装各工序都进行严格的跟踪检查。从6月份开始对全市30家构件厂进行了产品质量检查,吊销3家不合格厂家的许可证。利用3个月时间进行了5次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七是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管理。除建委领导负责外,主要工程设专人负责,并派人盯在工地,做组织、协调、服务等工作,保证工程建设的按期进行;八是开展全市建筑物抗震、防灾、防冻害工作;九是继续开展建设“文明工地”活动。1992年开工的工程,除个别外,其余都实现了当年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66.4%。
  【开展工程造价核算】 加强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举办两期培训班,共培训820人,有效地提高了专业人员素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市场调查,完成大庆建筑材料价格等8项定额的编制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建筑经济管理奠定了基础;对1991年全市工程造价结算进行了联合检查;首次推行全市建筑经济统一合同文本,共发行合同文本3万份,审批合同1 139份;对东风新村及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招标工程标底测算工作。市定额站被评为国家建设部工程造价管理先进单位,并有1人被评为工程造价管理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