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石油学校概况】 1992年,有教职工763人(其中中专本部660 人,附属中小学103人),专任教师194人,其中高级讲师17人,讲师80 人。设有钻井、采油、会计、化工等13个专业。在校普通中专生1 592人,干部中专等培训生965人。
全年招收国家计划普通中专生480名,毕业学生408名。在办好普通中专的同时,学校实行多功能办学,紧密结合油田实际,发展干部中专和短期培训教育。本年干部中专招收函授学员260名;举办会计员、统计员、助理会计师、助理统计师等短期培训班14期,培训学员共2 443名。
【教学工作】 学校重点围绕办学水平评估,以教学管理为突破口,抓了整改工作。完善教学管理制度60 余项,并汇编成册,优化教学文档资料、教师教案1 万余份。 教学系统开展“抓质量、上水平”练兵达标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涌现出10名“教学能手”。市劳动模范阎凤歧被市局授予“十佳教师”称号。省教委专家复评团评估抽样听了11名教师讲课,评价认为学校有一支素质好、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实践教学有新的发展,投资250 余万元更新了实习、实验和电教设备,新建成化工专业实验室、会计模拟室、统计模拟室、德育美育室等,全校实验室、陈列室、模拟室达68个,实验开出率100%。“3+1”(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其中三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课,一年下现场实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在1992年全省中专教改工作会议上,学校交流了题目为《走厂校联合育人之路,努力培养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的经验材料。在科研上,承担完成局级科研项目3 项,其中《水平井限位扶正器的研究》获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定向井底部力学模型研究》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教师编写教材5 部,其中《石油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周建明、廖洪涛编著)、《石油基本建设会计》(韩富编著)分别获大庆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评估工作】 评估是1992年学校的重点工作。为实现“争一流、创国优”的目标,石油学校提出“一切围绕教学转,一心为了评估干”的口号,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评估,按评估条目开展整改工作。经自评,64个三级条目中,55个为A等,6个为B等,3 个为C等,综合得分92.79分。自评工作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5月、8月学校先后接受总公司专业教育质量评估和省教委办学水平评估,两次评估中专家们对学校工作都给予较高评价和充分肯定。
【教育改革】 石油学校认真探索教育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机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改革的总体思路》、《关于加快教学改革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关于加快发展综合经济的实施办法》等6 个文件。在机构改革上,实行精减缩编,机关由原来16个科室减为11个科室;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实行以“三干”(个人申请干,群众拥护干,组织批准干)为主线竞争上岗,职前试用,目标管理。改革中,党委批准聘用上岗行政科级干部28 名,免去6名科级干部职务。为进一步搞活学校综合经济,首次派出赴俄技术劳务输出代表团50人,与俄方农场合作种植蔬菜,取得一定经济效益。11月份学校成立“大庆联发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建立多种经营网点10余个。
【农业学校年度目标基本实现】 学校有教职员工187人,其中专任教师71 人。在教师中有高级讲师1人,讲师30人,助理讲师40人。1992年招生118人,没有毕业生,在校生共398人,还为石油管理局农场培训拖拉机操作手120人。学校设有农副产品加工、园林绿化、牧医(含淡水养鱼)、园艺、农学等专业。学校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有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还新建80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4.5万册。完善了85平方米的电教室和64平方米的语音室。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发展综合经济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习基地开发为手段,建设一流职工队伍、创一流工作水平、培养一流人才、创办一流学校并取得成果。
年初,学校向科室下达了年度责任目标,经过努力,都已基本实现。教学管理,在1991年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开展了优秀课赛讲、学生作业展评、教师教案展评等活动。学校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经费紧张情况下,增加教师培训费、进修费、学习考察等费用的支出。加强电教室建设、电化辅助教学,实验开出率提高。实习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保证了学生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学校师生自制、自建的养殖、植保、农作物三个标本室,方便了教学、科研,节省了资金。学生管理工作继续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发展,试行的“PDCA”循环管理法,加强了对班级和学生的考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加强,学习、就寝、就餐、生活秩序井然,宿舍管理多次受到上级好评。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要,提高办学效益,5 月成立了“大庆星火农业技术服务公司”。针对大庆地区农业技术职工急需继续教育实际,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大庆函授站,首批招收五个专业319名学员。继续对俄罗斯进行技术和劳务输出。
【卫生学校概况】 学校有教职员工310人(大集体17人),其中高级讲师19人,讲师42人,助理讲师36人,教员4人;实验师8人,助理实验师22人,实验员4人,其它各类技术人员43人,后勤及行政人员115人。
学生总数877人,其中普通中专544人,职工大专333 人。设有护士、医士、公卫医士、助产医士、职工医疗大专和职工高级护理班6个专业。
学校占地面积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 685.75 平方米,两幢四层教学楼,共有专用教室13个,实验室22 个;两幢四层宿舍楼,共有寝室95个房间;一幢两层925平方米的办公楼;两个2 400平方米的篮排球场地;一个300米的环行跑道。两个食堂,总面积1 516.9平方米。6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 559册。学校固定资产总金额1 182.4万元。
【学校管理】 卫生学校认真贯彻以“爱学校、做主人、讲团结、比贡献、抓管理、上水平”为内容,以加强全体职工的思想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实行月指令性工作考核办法。即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谁考核;一级抓一级,一级考一级。做到月有指令性工作计划,周有工作安排,有总结,有汇报,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体现了奖勤罚赖、奖优罚劣的原则。通过考核使各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
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理顺了内部管理机制。首先,调整科室机构,将原来的一、二、三教研室,按专业性质分别命名为普通教研室、基础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其次,配备科室及学科带头人。选拔了6 名1982年以来毕业的本科生为学科带头人,有1人担任科室副主任,有5人担任教研组长。学校还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使各项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稳定教学一线。在资金使用上,首先考虑教学需要;奖金分配上,提高高、中级教师人员的奖金系数;人员配备上,把懂专业、善管理的人员尽量用在教学岗位上;在机关、后勤服务上,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逐步形成“领导为群众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勤为教学服务,全校为学生服务”的风气。
【教学改革工作】 卫生学校坚持社会需要的办学宗旨,拓宽办学渠道,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办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根据社会需要,增加办学层次,在完成国家计划招生的同时,招收了委托生、自费生、定向生;采取开门办学和举办各类长短期培训班的办法,举办了成人高考辅导班、医学检验班、内科急救班、新药与临床短训班、俄语培训班等,还为采油一厂和安装公司开办了定向护士班。全年共为全国各油田医疗卫生单位培养毕业生237人,其中职工大专60人,中专177人。招收新生310人(职工大专145人,中专165 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方式,组织人员深入肇州、肇源、杜蒙、林甸等县卫生系统,了解医学教育社会需求,拓宽办学渠道,扩大教育市场范围,现已达成联合办学协议。 青年教师、 硕士研究生马迎华被评为市“十佳教师”,秦义被评为“局职工教育优秀教师。”
【科研及科技咨询】 卫生学校积极从事科研教改活动,以科研促教学,取得显著成效。1992年共开展科研项目6项。
Billings排卵法在避孕和受孕中的应用及大庆地区气传真菌致敏的研究两项通过市级鉴定,并申请市级科技进步奖和省级科技进步奖。有4人4个项目参加国际会议,高级讲师、优生遗传研究室副主任王德启多年从事人类生殖系统的研究及优生优育咨询工作,他撰写的《大庆市产房可见出生缺陷》一文,5 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优生优育研讨会上交流;高级讲师刘光远结合教学实践,撰写的36万字的《医学教学法艺术》一书,已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印刷发行。66万字的《中医脉诊论治》一书已通过鉴定。解剖教研组讲师董占奎撰写的《甲状腺、睾丸和淋巴流向及其侧副循环》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三篇论文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上。
学校科技咨询工作创出新水平。大力开展医疗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继续开展“过敏原检测”、“L型细菌检验”、 “抗心肌抗体检测”、“优生优育咨询”、“遗传的研究”、“染色体检测”、“心理咨询与心理测量”等咨询服务项目。共就诊、咨询人数3 000 余人,创经济效益7 万余元。 还开展了“儿童智商检测”、 “医学理疗及美容”、“皮肤病的诊治”、“近视眼的矫正”等项目。
【校办产业】 卫生学校在创办校办产业过程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专业优势,投资少见效快,校企联营,面向油田市场,坚持承包”原则,并将创收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改善职工生活。学校成立多种经营办公室,建立医疗器械供应维修中心、教学仪器经销商店,成立校内商店、汽车维修部,还在商贸中心成立“新品商店”。均实行经济承包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共有24人从事多种经济开发工作,占全校职工的9%。全年共创经济效益30万余元。
【大庆警察学校强化实践教育和训练】
警察学校在教改中加大实践教育和训练,实施办案训练、勤务训练、社会工作训练、公安应用文书的制作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采取模拟实验、现场考察、现场教学、电化教学等形式,组织学生上发案现场,从保留现场—现场分析—现场取证—制订侦破方案—效果对比—总结,全过程现场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还配合公安机关执勤和侦破案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围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全校工作以教育训练为中心,理顺了教学机构和人员,教研室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学校教学设备、设施不断完善,直接用于教学的资金60多万元,新建了实验楼,教学仪器、教学车辆、刑事技术设备、计算机等都有新的增加并初步配套。教师外出考察率达到53%, 外出学习、进修、业务培训率达35%,又有4名教师晋升为讲师。全年教师在二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研、科研论文7 篇,编著并出版了《油田保卫工作》、《油田生产基础知识》、《人民警察道德概论》三门适用性强的教材。在对教师进行的民意测验中,优秀率为27.4%, 胜任率为38.8%,基本胜任率为27.7%,不胜任率6.1%。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注意培养人民警察意识,先后到大庆火车站义务执勤237人次,查出无票乘客578人,制止打架斗殴事件5 起。在大庆首届石油文化节值勤期间,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为本地区重点部位值勤136人次,与本地区农贸市场开展便民服务一条街活动,面向社会开展法律咨询,为群众做好事270余件,收到表扬信20多封。先后有4名学生不顾个人安危,勇斗歹徒,解救女青年,受到群众好评。假期学生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30篇,其中有3篇被团市委选用并获奖。
【严格管理,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根据公安部的《人民警察内务条例》和《公安院校军事化管理条例》,制定了《大庆警校关于严格军事化管理的若干具体问题》,对学生从起床到就寝的一日生活进行严格程序化管理,从着装、作息、内务、基本军事素质等方面实施军事化强化训练。为适应军事化管理机制,学生就餐定桌、定餐具、定座位,按编号实行订餐制。军训中增加战术科目训练,组织学生野营拉练,不定期进行紧急集合等军事项目的演练。学生实弹射击考核优秀率达到47.3%,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大庆警校培养千余名人才】 到1992年4月,大庆警察学校建校10 年来,累计为石油企业输送公安干警和保卫人员1 012名,为保卫油田安全做出了贡献。
10年来,校党委坚持以教学训练为中心,把培养和输送合格公安保卫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在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上下功夫。一是狠抓党的建设和教职工队伍建设,在提高整体素质和功能上下功夫;二是狠抓制度建设;三是狠抓教学质量,在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上下功夫,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据统计,在这所学校毕业的上千名学生中,已有近百名走上全国各油田公安处(局)科以上领导工作岗位,有80% 以上的人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为油田保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并立功受奖。在1991年公安部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经全面考核,这个学校被列为全国市级警察学校第二名,跨入先进行列。
【大庆师范学校概况】 有教职工278人,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51人,助理讲师109人。有学生1 033 人,开设普师、幼师、音乐、美术、体育五个专业,共有27 个教学班。1992年招收新生355人,其中普师165 人,幼师110人,音乐27人,美术33人,体育20人。毕业生364人。学校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共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10栋楼房。图书馆面积2 400平方米,藏书4万册。学校还设附属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
【迎接全国中师百名校长班检查受到好评】 在迎接7 月份的全国中师百名校长班来校检查期间,体育教研室的圈操、体操、绳操、武术操,教育教研室的模拟采油游戏,数学教研室的速算,劳技教研室的自行车拆装,美术教研室的粉笔字、美术字、简笔画、手工、泥工、粘贴,综合教研室的标本制作、小实验、教具制作以及语文教研室组织的诗词背诵、绕口令、儿歌等项目的表演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国家教委师范司副司长孟吉平看后评价说: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比赛,组织形式新颖,学生自我管理全员参加,汇报层次高,为各校基本功汇报蹦出了一条新路。学生的课外活动水平也有新的提高,其中航模小组戴宝强的作品在全国航模比赛中获金牌奖,国画小组的学生在省中师学生书法比赛中,有11名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教学科研取得好成绩】 师范学校教师紧密围绕中师《三年制教学方案》的贯彻落实,先后撰写论文134篇,有75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其中李华编写的《示范、导读、导教、改革课堂教学结果》获全国中师青年教师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杨日芳编写的《论音乐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柳庄编写的《落实新方案,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以及王祝军编写的《愉快地理教学一中师地理教学生命之所在》获全国中师青年教师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