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劳动工资

劳动工资

劳动工资



  【初步形成全方位的社会保险体系】
  1992年,大庆市在巩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临时工、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统筹办法,并制定《大庆市集体所有制职工待业保险管理办法》,扩大待业保险范围和救济对象,调整待业保险基金征缴比例,增强了职工待业保险的社会承受能力。全市基本形成了全民、集体所有制职工、劳动合同制工人、“三资”企业中方职工、临时工、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全方位养老保险和除个体劳动者之外的待业保险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对职工的医疗、工伤保险也进行了积极稳妥的改革探索,帮助三环企业总公司乳品广制定实施《职工医疗工伤保险办法》,为下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以全员劳动合同制、合同化管理为主的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市政府本着积极稳妥的方针制定并出台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到年底,全市已有73户企业,涉及职工42 000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2.5%,进行了以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合同化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用工制度改革试点。三环企业总公司乳品厂和石油管理局采油三厂实行“企业职工”制度,把改革又深入了一步。他们改革两级机构,精干主体队伍,干部实行聘任和聘用制,工人经过合理组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工资分配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这一系列改革,为全市深入开展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经验。
  【以扩大工效挂钩面、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1992年,大庆市市属企业工效挂钩面达56 户,比上年增加10 户,涉及职工24 349人,占职工总数的60% 以上。由于采取工资总额同实现税利与劳效、产值、销售收入等复合指标挂钩的办法,使挂钩基数的内涵更加科学化,弥补了单纯的以工资总额和实现税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不足,较好地体现了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的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实行,丰富了职工内部分配形式的内容。三环企业总公司乳品厂和采油三厂进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的实践证明,国有工业企业固定性生产工作岗位实行岗位技能工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它更加明显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
  【落实就业包干责任制成效显著】 大庆市就业安置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就业包干责任制,将全市的就业安置任务分解到各单位, 通过六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落实。 一是加强就业安置工作检查指导,重点检查各单位对国务院[1990]28号文和66号令贯彻落实情况,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28个单位进行了抽查,对就业安置工作发展缓慢的单位提出批评,并制定整改措施,对就业工作开展比较好的采油三厂、 四厂和萨尔图区等劳动服务公司的典型经验, 在全市进行推广;二是建立两级就业基金制度。为拓宽就业资金来源,7 月份,会同财政局、税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两级就业基金制度的通知》,实行统筹就业基金和各单位自筹就业基金两个层次的就业基金制度。到年底,已筹措就业基金50万元。三是大力扶持劳服企业发展,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增强就业安置能力。四是协助教育部门兴办职业高中,拓宽就业训练渠道。1992年,全市职业高中发展到41 所,共招收3 500名学生。五是清理劳动市场,为待业青年腾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六是积极鼓励、支持待业青年自谋职业。主要加强更新就业观念宣传。8月份,市劳动局会同团市委在采油三厂劳动服务公司联合主办待业青年思想工作交流会。会上采油三厂、建材、油建、萨尔图区和市建二公司等单位的劳动服务公司着重介绍了做好更新就业观念的经验,并表彰了宋伟兵、陈欣、郭杰等13名个体从业青年,电视台对他们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全市共安置待业人员就业23 396人,使待业率仅为2.4%。
  【职业技术培训使劳动者技术素质明显提高】 大庆市在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上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就业前培训。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待业青年的中长期培训以定向培训、岗位培训为主,围绕石油、石油化工和替代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培训,短期培训也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全年共培训待业青年9 390 人。二是加强在职培训。按照《工人考核条例》的要求,结合各企业技术等级的实际,以企业自行培训考核为主,实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全年共完成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考核、 岗位培训考核、高级工培训考核6 022人。与此同时,在市属企业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轻纺化工、通用机械四个行业22个工种的高级工中进行技师考评、聘任工作。三是加强技工学校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组织全市技工学校论文评比、经验交流活动,共评出优秀论文40篇,三等奖以上论文60篇,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在全市技工学校学生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学铁人、立新功”,创“三好”活动,涌现出省级“三好”学生40人,市级127人,省级先进教师7人。对全市4 417 名技校毕业生进行考工定级,有4 107人获得毕业证和三级以上技术等级证,毕业生“双证率”达98%。
  【劳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劳服企业管理上,在进一步加强企业全面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着重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认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性质和确认基层劳动服务公司经济活动法律地位的通知》要求,在全市劳服企业中开展企业性质认定工作,共审查企业486户,有430户企业符合认定条件颁发了劳动部印制的认定书,有56户企业不符合认定条件未予认定或暂缓认定。二是用足用好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落实减免税待遇,给235 户企业签发《青年集体企业登记证》。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完成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项目14项,完成经济、技术协作项目3个,投资总额600 万元。四是从资金原材料上给予大力扶持,全年下拨扶持生产资金180万元,为6户企业协调技术改造贷款53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25万元,为市建一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砖厂协调烧砖用炉渣灰5 000 立方米,解决了生产和项目的急需。为了扩大劳服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市劳动局组织部分劳服企业参加大庆首届石油文化节,展出名优产品近百种。1992年,劳服企业实现社会总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4%,实现税利6 500万元,增长55.9%。
  【强化劳动安全监察,保证安全生产】
  大庆市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继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劳动保护监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建筑安全、电器安全大检查。查出各类问题1 243个,整改1 186 个,整改率为95.4%。在全市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开展安全评估工作。编写下发了《大庆市工业企业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安全评估标准》、《大庆市液化气站、汽车加油站安全评估标准》, 易燃易爆作业场所评估面达52.9%。对能源公司酊二醇、甲醇厂二期工程、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的42个工程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验收,提出意见、建议98个,全部被设计、建设单位采纳。完成尘毒治理25项,投资额968 万元。对石化总厂机修厂铸造车间的铸造粉尘进行粉尘分级试点,取得初步经验。二是加强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和检验。对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实行严格监检,审查设计图纸547台(套);审查安装队伍51 个;审查33个气瓶充装检验单位;对全市929座锅炉房进行治理整顿,合格锅炉902 座,合格率为97.1%。加强锅炉压力容器检验。锅炉定检1 797台,容器定检1 023台,钢瓶检验11万只,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全年共举办电工、焊工、司炉工、电梯操作工、生产指挥人员培训班20期,共培训2 868 人,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全年共发生工业生产死亡事故14 起,死亡14人,死亡率为0.034‰;重伤事故18起,重伤18 人,重伤率为0.043‰,两率均控制在指标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