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萨尔图区

区县概况

萨尔图区

萨尔图区



                   区县概况
  1992年,全区总人口239 920人,辖53 个县处级企事业单位。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完成社会总产值15 201 万元,为年计划的118.5%,比1991年增长53.7%,再次突破亿元大关。工商企业也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党政领导人为:中共萨尔图区第三届委员会书记赵坤山,副书记宋岱武、张庆昌;区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玉田,副主任孙长海、刘清兰、张友贵、高友山;区政府区长宋岱武, 副区长杜云海、 陈广舜、丁世昌、林树仁;政协萨尔图区第三届委员会主席苏宝山,副主席薛鹏友、王瑜珑、阳月兰;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炳谦,副书记陈秀梅、陈义民;区检察院检察长王德润;区法院院长吴长青。
  【工业生产又上新台阶】 萨尔图区制定了《科技兴区实施方案》,区各工业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方案》和《企业法》,开展科技兴工活动,加强技术改造,积极引进新技术,引进资金,开发新产品;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全年培训职工1 506人,专业技术人员374名,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区属地方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 305 万元(现价);比1991年增长2.7%,实现利润435万元,增长8%。其中市下达计划指标的14个地方企业,实现产值1 872(1990年不变价)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8%,实现销售收入1 97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8%。全区工业产品由1991年的45种,增加到的1992年268种;开发新产品13项,新增产值1 500万元。实现利税100余万元。新产品项目有唐三彩、胶联剂(高温钻井用)、万次印章、再生机油、电热器等。其中生产的胶联剂、再生机油供不应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区属印刷厂拥有铅印、干印、胶印、复膜压光、激光照排等先进工艺,1992年又上了书刊压膜、标牌新项目。本着自我改革、自我配套、自我完善、自我消化的原则,改革用工制度,在不超出工资总额的前提下,实行定额工资、技能工资和结构工资制度,激发了职工劳动积极性。全年累计完成产值230 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1992年又被评为省轻工系统先进单位,省出版系统定点企业。防腐保温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明星企业,1992年被省评为建筑企业双文明先进单位,年底被黑龙江省推荐为全国建筑企业先进单位。
  【街办、校办企业稳步发展】 街办、校办企业分布在各有关单位,1992年,全区街办企业已发展到33家,完成工业产值及销售额449万元,实现利润44万元。其中生产经营型企业有11家,商饮服务型22家。这些企业打破以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小打小闹的小富即安思想,主动积极多方筹集资金,引进技术,使街办企业稳步发展。拥军玻璃纤维厂已建成一条龙生产线,实现了自己抽丝,自己织布;登峰鞋厂在深入挖潜的基础上增加花色品种,年生产各式男女皮鞋9 000双,产值达38万元,获利2万元,质量达到轻工部产品质量标准。
  校办企业坚持以创收育人为目的,努力发展轻小工业和服务网点。全区校办企业发展到31家,完成产值和营业额1 953万元,实现利润64 万元,初步形成以服务为主、多种经营的企业网络。校办企业生产的干粉清洗剂,工艺先进,质量优良,填补了省市空白。
  【转换职能,发展经济】 1992年,区政府领导班子把抓好职能转换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原工交科、商业局改变为企业集团公司,由政府职能部门变为经济实体;把原基建工程大队重新组建为建筑安装公司。当年,该公司完成产值500万元,实现利润90 万元。与台商合作,投资163 万元,成立“福尔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医用外伤无菌敷料,项目已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立项,计划1993年6 月底投入试生产。对俄边境贸易有新进展。在办好密山办事处、设立边贸公司的基础上,11月份又在黑河市设立办事处,成立了赛特经贸公司,争取到了边境贸易代理权。
  【城市建设和管理】 区建筑安装公司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完成新建任务19 350平方米,完成产值1 500万元。承接跨年工程11项7 346平方米,全部竣工。三项大型工程中,中医院住院部工程被评为特优,五十五中实验楼、教师住宅楼被评为金牌工程。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结合防风工作,加强对排水沟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全年清理维修排水沟1.4万米,更换盖板7处共59块,添补过路条石300块,暗沟盖板540块等。维修房屋2 000平方米,更新改造水暖管线1 200米,架设和刷新人行道护栏5 200米。
  城管监察和环卫工作得到加强。共清查处理311处违章建筑,其中强拆58家,罚款处理102家,自行拆除23家。取缔大型广告牌21面,小型不规范影响市容的牌匾旗幌187 块,强行割掉不合格牌匾旗幌317块。对沿街商贩实行定位管理,共定位240个摊床,做到品种、货车规格、摆放、占地面积四统一。
  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走上正轨。贯彻环保法规,依法行政,全年收缴排污费42万元。投资兴建了环保监测站并投入使用。还建立了水质大气和噪声化验室。
  在迎接石油文化节活动中,区辖24个单位投资350 万元,对卡尔加里路进行绿化改造,新建25个公共汽车候车亭。全年共植树48万株,种花草22万平方米,植篱5.2万米,育苗木452亩,新增绿地130 公顷。在市建委绿化先进区目标管理考核评比中,萨区名列第一,实现了绿化工作先进区“三连冠”的总目标。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新局面】 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以整顿市容和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出动人员1.2万人次,各类车辆2 580台次,清除环境卫生死角106处,清运垃圾1 000多吨,并购置80块卫生制度宣传牌和安放800 多个果皮箱,维修旱厕15个,改善了环卫设施。
  重视路面的清扫和垃圾清运工作。萨区担负着28条主要街路的清扫和清运工作,环卫工人发扬“宁脏我一人,换得万人洁”的精神,工作在第一钱,取得优异的成绩。中七路、卡尔加里路、会战路、友谊路创最佳路面,保持了省文明路“三连冠”。萨大路、向阳路创市级文明路,胜利垃圾场和向阳垃圾场达到市级文明标准。
  【市场建设和管理】 基础市场建设有新发展。全区共投资300 多万元建成铁西大型综合农贸市场,改建和扩建拥军和奔三市场,还完善一些小型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并在一些市场繁华地带建成部分营业板房。
  建设和培养市场体系工作有新突破。采取有效措施,简化办照手续,缩短办照时间,放宽经营范围。全区市场业户总数达到1 600户,成交额达1.2亿元,成交量1 900 多万公斤,这三项指标分别比1991年同期上升7.7%、90.2%和37.8%。
  老市场焕发生机。在迎接省、市两级文明市场检查检收中,在原有东风和团结两处省级文明市场情况下,又增加一处铁西省级文明市场,区辖范围内已有三处省级文明市场。其它老市场,除会战市场因规模太小外,都上了等级。
  市场管理工作抓的得力。在市场管理中,萨区本着“场内管活,场外管死”的原则,全区先后出动300多人次,车辆140余次,清理场外无证交易及强买强卖人员900 多人次,补收管理费1万余元。市场治安案件,比1991年下降35.3%。
  【市场繁荣活跃,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 1992年,全区共有国营商业18个,集体商饮服务业67个,销售营业额完成8 211万元,比1991年同期增长16.3%,利润完成193万元。其中,区五交化商店推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机构设置和投资发展“六自主”新机制,企业效益迅速增长,全年完成销售额1 021万元,增长19.8%,实现利润19.1万元,增长6.6%。成为全区商业集团总公司的骨干企业。
  萨尔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及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以国家工商局及省工商局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区个体经济发展实际,总结制定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26条措施,使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全区个体业户总数达到5 420户,比1991年同期增长25.8%;从业人员6 334人。其中发展长期业户577户,总数达1 846户;发展临时业户1 882户,总数达到3 574 户。全区个体营业额达6 879万元。
  私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共发展25户,比1991年增长57.1%,总户数达到32户。个体工商、集市贸易完成营业额及成交额17 890万元,增长36.8%,收缴管理费356万元,增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