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
林甸县
林甸县
【自然环境】 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地跨松嫩平原西南方。地处东经124°18′~125°21′,北纬46°44′~47°29′。 西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东连明水、依安县,东南与青冈县为邻,南接大庆市,北临齐齐哈尔市。县城距哈尔滨市175公里,距大庆65 公里。全县总面积3 746平方公里,为微起伏的波状平原,海拔一般在143~170 米之间,。由东北向西南坡降为1/3000。
全县辖林甸、红旗两个镇和东兴、宏伟、三合、四合、花园、东风、黎明、隆山8个乡。还有长青林场、苇场、渔场、原种场、种羊场和新兴畜牧场。
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季节性强,温差变化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冬季严寒少雪。全年晴天日数110天,阴雨(雪)天气平均72 天。年日照平均2 807小时,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平均气温2.4℃。春季(3~5月)多偏南或西北大风,年平均大风日24天(次),春季占70%,风速平均5.2米/秒。
水文。全县地势低洼,易于积水,泡沼较多,主要有黄家泡子、西泡子、白土泡子等9处,总面积60 476亩。河流有天然河乌裕尔河、双阳河、九道沟子;人工河有西北引嫩运河和北部引嫩运河。总水域面积2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年平均过境水量3.45 亿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迳流5.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2.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0.22 亿立方米,地下水为2.03亿立方米。1992年用水总量约1.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0.777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293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1992年,全县有耕地1 238 295亩,人均占有耕地5亩。土壤含盐、碱,PH值在8~8.7之间,有机质在3%左右,肥力一般属中等。生物资源中,野生植物有51 科250余种。主要有羊草、乌拉草、芦苇、星星草、水稗革、狼尾草等;中草药材主要有防风、桔梗、甘草等80余种。野生动物有250余种。兽类有狼、兔、貉等20 余种;禽类有丹顶鹤、白鹤、白鹳、天鹅等200余种,鱼类有9科35种;矿物资源,仅有沼泽地带产土碱、土硝、土盐等。另外,大庆32588钻井队于1975年7月14日至9月6日,在林甸打了一口物探井——“林四井”,井深179.05米,1978年6月17日试喷,未见油气显示,却获得温水。最大流量37.5吨/小时,井头水温40℃,水中含多种微量元素,而以氯化物最多,含量为1 144.69mg/t,可治多种皮肤病。省民政厅在此建立了“温泉双扶疗养院”,1993年,将投资兴建,并开始接待患者。
【人口与民族】 1992年,全县总人口248 145人,其中男性126 217人,女性121 928人。农业人口173 546人,占总人口的69.9%;非农业人口74 599人,占30.1%。全年出生3 208人,出生率为13.07‰;死亡941人,死亡率为3.88‰;自然增长率为9.14‰。全县除汉族外,有满、蒙古、达斡尔、朝鲜、回等11个少数民族,共有人数2 448人。占总人口的1%。其中满族1 668人;回族365人;蒙古族220人。
【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199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 419 万元,人均收入651元,超千元的乡3个,超千元的村36个,收入超万元的户1 791 户。粮、牧、企的比重达到4:3:3。粮豆薯总产量达22.8万吨,比1991年增长11.2%;单产226公斤,增长8.6%。全县拖拉机保有量4 365台,农业机械总动力87 551马力,机械状态完好率达99%。全年机播面积71.3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7.3%;机械中耕67万亩,占中耕面积的81%;机械耕暄面积37.9万亩,占可耕暄面积的35%。全年还推广了机械测深施肥、机械铺膜、水稻棚育机插等12项新技术。农田水利完成双阳河西支堤的北堤建设,受益农田7万亩、草原20万亩,32 个自然屯增强了抗灾能力。全年共完成土方337.94万立米,总投工83万个,其中完成骨干工程9项、82.6 公里,灌溉工程74条、55.6公里,治涝工程1 083条、816公里,新增除涝面积5.89万亩,累计除涝面积74万亩。
畜牧。大牲畜存栏6.1万头(匹),比1991年增长1.6%。其中奶牛存栏2.3万头,增长11.2%;黄牛存栏1.3万头,增长4.5%;生猪存栏6.2万头,增长0.2%。全年肉类产量达6 200 吨,鲜奶45 000吨,鲜蛋1 900吨。改良草场2 500亩,并有56个村实现饲料加工、防疫灭病、繁育改良、鲜奶收购、科技咨询“五不出村”。
工业。全县工业企业主要有糖厂、乳品厂、磷肥厂、塑料厂、制鞋厂、啤酒厂等21家。199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 743万元,销售收入14 705万元,利润亏损1 287万元。主要产品有布鞋、元钉、单拉膜、高压地膜、双向拉伸膜、服装、皮手套、氯丁胶等。糖厂在绥芬河、黑河、满洲里、珲春、大连等沿边城市设立办事处。并有糖果厂、乳品厂等企业与独联体、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达成联合建厂和开发新产品协议。已与独联体易货白沙糖8 000吨、淡奶粉450吨、糖果80吨。全年乡镇企业发展到3 239户,从业人员14 410人,实现产值12 100万元。
交通邮电。全县有公路56条,全长692.4公里,其中国道1条、77公里,县级公路3条、131公里。完成客运量18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 300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68.3万吨,货运周转量3 761.4吨公里。全县有邮路10条,线路总长1 843公里;有支局所11个,投递人员29人。长途电信设备有电报电路2条,长途台容量30门,长途载波机容量15端,长途电话32 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 118 669元。函件386 400件,订销报纸累计1 618 188份,订销杂志累计98 560份,邮政储蓄余额218 482元。长途电话业务191 705 张,电报32 957份。市户年末达到1 866户,农户年末达到392户。
商业。全县商业网点达1 350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9 468 万元;城乡共建贸易市场10处,5个乡镇办了集贸大集,共计成交额3 156万元,比1991年增长46%。农副产品采购额12 838万元,增长4.1%。商业局所属各企业商品购进额为1 567万元,销售额2 183万元,利润亏损258.7万元,比1991年增亏172万元。完成外贸出口供货额130万元,增长290%,由1991年亏损98.8万元,转为盈利4.8万元,完成粮食订购任务9 749吨。政策性亏损557.9万元,减亏311.1万元;购进化肥20 600 吨,供销系统盈利11.1万元,增长208.3%;药材销售额637万元,比1991年减少20万元;烟草销售额931.7万元,增长9%。
财政金融。财政收入完成1 641万元,比1991年下降16.3%;财政支出2 063万元,下降11.6%;完成税收1 218万元,下降16%;各项贷款累计余额43 928 万元,增加5 429万元;城镇居民储蓄余额12 178万元,纯增2 178万元。
【社会发展】 科技。1992年全县科技人员4 874人,聘任4 675人。其中高级职称41人,聘任36人;中级职称914人,聘任818人;初级职称3 919人,聘任3 821人。全年共完成推广攻关项目57项,创造产值4 340万元。
教育。1992年,全县有中、小学校164 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17所,小学143所。共有中、小学生43 360人,其中普通高中1 050人,初中10 980人,小学30 573 人;共有教职员工3 082人,专任教师2 415人,其中普通高中82人,初中642人,小学1 63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9人,中级职称的43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4%,巩固率97.1%,毕业合格率97%。全县有成人学校17所,在校学生531人,教职员工83人。
文化。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电影院、影剧院、剧团各一个(处),文化室121个,家庭文化户1 300 户,城内还有文化经营单位61处。县艺术剧团演出1 243场,其中下乡演出847场,纯收入65万元;图书馆存书4万册,全年接待读者87 674人次;新华书店购进图书892 325 册,销售图书983 029册,金额1 009 349元,完成计划的105%。
卫生。全县有卫生机构35个,床位408个,医务人员78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1人。有12个个体诊所。全年对2个制剂室、15个药品经营单位、1个医疗单位的饮片、中成药等进行了检查,对超期、变质、伪劣,价值1万元的药品进行了处理。防疫工作各种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基本上控制了传染病、地方病和结核病的发生。
体育。群众体育活动比较好的项目有篮球、门球、象棋、迪斯科等。1992年参加齐齐哈尔市举办的运动会,获两块金牌、两块银牌。业余体校坚持常年培训中长跑13人、少年篮球15人。县财政投资15万元对体育场所进行了扩建和维修。
【县党政领导人名单】 中共林甸县委员会书记姜和(1992年5月免职)、王庆放(5月任职),副书民王庆放(5月免职)、陈万录、黄辅民、徐秀声;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姜和(5月免),副主任朱久祥(7月代主任)、孙明智、张振学(10月病故);县政府县长王庆放(5月免)、黄辅民(5月任),副县长王树桐(9 月免)、高原、奚守文、刘洪元、李道远、李洪德、杨德林(9月任);县政协主席张春欣,副主席苗兴雨、冯韧、莽春光、田真;县纪委书记彭长林、副书记阎贵、戴敬东;县检察院检察长刘喜德;县法院院长王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