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肇源县

肇源县

肇源县



  【自然环境】 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地处嫩江、松花江交汇地区的沿江左岸。
  地理座标东经123°57′~125°45′,北纬45°23′~45°59′。县境北与本市所属杜蒙自治县、大同区、肇州县为邻;东与肇东市接壤;南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扶余市和黑龙江省双城县隔江相望;西与吉林省大安市、镇赉县以嫩江为界。全境东西长143公里,南北最宽处45公里,最窄处15公里,总面积4 072.8 平方公里。县政府所在地肇源镇居县境中部,东距哈尔滨175公里,北距大庆市政府所在地萨尔图160公里。
  全县划分7个镇,即肇源镇、头台镇、茂兴镇、新站镇、古龙镇、二站镇、三站镇;13 个乡,即福兴乡、薄荷台乡、裕民乡、和平乡、富强乡、民意乡、古恰乡、永利乡、大兴乡、兴安乡、义顺蒙古族乡、浩德蒙古族乡、超等蒙古族乡;201个村;1 074个村民小组。
  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夏干旱少雨, 多刮西南风;夏秋雨量集中,降雨日67~100天,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冬季较长,霜日在197~232天之间。全年平均最高气温5.6℃,最低2.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零下18.9℃,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3.4℃。全年平均温度为4.1℃。
  水文。嫩江流经县境西部的富强、古龙、新站、民意、茂兴5 个乡镇,长度114.26公里,江道高程海拔122米,槽宽300~400米,滩地宽8~10公里,水深3—5米,平均流量685立方米/秒,年迳流量216.12亿立方米。历史最高洪峰水位(大赉水文站)海拔130.18米。最大流量8 810立方米/秒;松花江流经县境南部的茂兴、超等、古恰、永利、肇源镇、兴安、二站、薄荷台、三站9个乡镇,长度128.6公里。江道高程海拔116.5 米,槽宽400~600米,水深4~7米。年平均流量1 180立方米/秒,年迳流量272.8亿立方米。历史最高洪峰水位(下岱吉水文站)海拔127.33米。最大流量146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主要有药材、芦苇、盐碱硝、建筑砂、江砂、膨润土等。全县产中药材57科140种,蕴藏量2 000 万公斤以上。产量较为大宗的有蒲公英、地丁、车前子、防风、甘草、菟丝子等36种;芦苇面积1992年达129 880亩,产芦苇1.5万吨;县境北部有碱矿19个,可供开采面积31.6平方公里;建筑砂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岸。已经开采的砂场有二站、临江、老虎背、六家子、友谊等处;在肇源镇南10公里处的松花江岸有座贮量为8 000 多万吨的“白砂坨”,可供年产8 000吨的玻璃厂生产1万年。1975年用此砂生产的啤酒瓶和罐头瓶均达到部颁标准;膨润土在县西部各乡镇储量较丰富,通常被人们用来粉饰墙壁用。
  土特产品丰富。主要有裘皮、珍珠、甲鱼、哈什蟆(田鸡)、 三花五罗(名贵鱼种,三花为鳌花、鳊花、鲫花;五罗为哲罗、法罗、雅罗、铜罗、胡罗)、武昌鱼、雪雀、山鸡、沙半鸡、古龙小米、茂兴瓜、月亮南瓜、榛子、山丁子、欧李、桑粒、柳编、草编等。如裘皮生产久负盛誉,貂皮年出口量高达1 619张;黄鼬皮年产量高达6 851张;貉皮产量1988年达17万张。1992年每张皮价为400元。
  【人口与民族】 1992年,全县总人口为441 365人,其中男性225 273 人,女性216 092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53 056人,占80%;非农业人口88 309人,占20%。全年出生人口4 286人,出生率9.73‰;死亡人口1 857 人,死亡率4.22,自然增长率5.51‰。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08.4人。
  民族。全县有汉、蒙古、满、回、达斡尔、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朝鲜、苗、哈萨克、大和等2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居多,1992年为16 311人;满族次之,人口为4 263人;朝鲜族263 人;锡伯族190 人;回族171 人;其他少数民族一至几十人不等。全县各地还有相当数量的在清朝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后,发配到境内各驿站、边台充当站丁和台丁的三藩部卒。他们虽为汉族人,由于历史上长期不能对外通婚和划地为牢的生活,因此,保持了特有的习俗、语言和社会构成,人们习惯称为之“站人”。
  【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全县总耕地面积147 万亩,1992年粮豆总产量401 122 吨,其中,玉米220 673吨,高梁176 430吨。商品率40.8%。农业总产植52 980 万元,其中种植业30739万元,林业467万元,牧业14 202万元,渔业5 450万元,副业2 12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1.54元。在全省“黑龙杯”竞赛中,获金杯“四连冠”;在“地力杯”竞赛中获银杯奖。
  水利。沿嫩江和松花江岸筑有205公里防洪大堤,三站镇还筑有27 公里长的防洪民堤。沿江修建了中心、三站、薄荷台、胜利、成功、民意、新站、古龙、富强、头台10大 灌区和929条渠道。渠道全长1 089公里,有效灌溉面积40 万亩。南部引嫩工程1984年竣工以后,近11个乡镇直接受益,受益水量为26 400万立方米。在县境内修建排水渠道122条,总长310公里,配套结构54座。治理易涝面积28.5万亩。
  畜牧。1992年,大牲畜存栏总数为104 735头,羊120 810只,猪184 963头,家禽1 328 900只;主要畜产品,猪肉11 229吨,牛肉894吨,羊肉438吨,鲜奶3 368吨;羊毛324吨;禽蛋3 368吨。
  渔业。过去,渔业生产均靠自然捕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较大发展。1988年商品鱼产量突破万吨大关,并且稳步增长,被评为全国渔业(淡水)超级县,一直居全省榜首。1992年,全县自然捕捞水面20.5万亩,养殖水面22.1万亩,商品鱼总产量12 310吨。
  林业。历史上只有“榆柳杏林”和沿江的柳条通、灌木丛。50年代建设“三北”防护林后才出现林业生产,并稳步发展。1992 年,全县林地总面积36.5万亩,覆盖率5.97%,总蓄积量71.9万立方米,年生长量3.9万立方米,消耗量0.57%。主要林种有樟子松、落叶松针叶林;杨、柳、榆等阔叶林;山丁、柳条等灌木林;果木林面积1万亩。
  工业。1992年乡级以上独立核算企业128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41家。预算内企业24家,总产值20 945万元,固定净产值10 867万元。共有职工14 254人。工业主要有食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等。食品工业企业主要有罐头厂、糖厂、乳品厂、食品厂、酿酒总厂、第二制酒厂、啤酒厂、制油厂、米粉厂等。乳品厂生产的全脂甜奶粉1990年在全国美化环境大奖赛中获金奖, 并与婴儿奶粉和多多味奶饼并列为十一届亚运会标志产品。 罐头厂生产的肉、禽、蔬菜、水产、水果、粮豆六大类产品行销世界30多个国家;机械工业企业主要有锻压机床厂、调速电机厂、空气压缩机厂、锅炉厂、农机修造厂等。 锅炉厂生产的E级和D3级锅炉,均达到国际或部颁标准。锻压机床厂生产的W62 系列折边机畅销全国,出口西德、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化学工业企业主要有磷肥厂、橡胶厂、塑料制品厂、化工厂等。橡胶厂生产的“圆又圆”牌A、B、C、D、E、O型三角带和“百顺牌”氯丁胶均为国家一级品;轻纺工业企业主要有龙华衬衫厂、袜厂、木器厂、印刷厂、皮毛厂、皮鞋厂、焰花厂等。龙华衬衫厂生产的“波波”牌金属太空棉衬衫,1992年在全国科技成果博览交易会上获金奖。另外,全县还有砖瓦厂、水泥制品厂、广播电柱厂、耐火材料厂、造纸厂、玻璃容器厂等建筑、造纸、玻璃等工业企业。由于主要骨干企业严重滑玻,全部企业亏损额达895 万元。全县乡村工业总产值为3 375万元。
  交通运输。1992年全县公路通车线路36条,通车境内单程454公里,客运周转量5 90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 600万吨/公里;水路上游贯通嫩江和第二松花江的所有港口,下游可直抵松花江和黑龙江各口岸,并可经过俄罗斯境入海。历史上被称作“黄金水道”。主要港口有肇源、马克图、薄荷台、三站。1992年吞吐量为36万吨;让通铁路穿越县境西部,设有革志、新肇和建民三个车站。
  邮政电信。1992年有县乡两级邮局21所,邮路单程长度338公里,年办函件65.8 万件,报刊发行506万份,电报6.6万份,办理长途电话17万张,年业务量295 万元。1984年纵横电话开通后,已经发展到2 000 门。
  商业外贸。1992年全县共有商业网点2 059个,从业人员9 042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 764万元。“肇源红高粱市场”交易对象遍及全国各地,成交总量达24.6 万吨;外贸出口创汇605万美元。
  旅游业。全县有3个旅游区20 多个景点。东部旅游区以二站镇莲花湖为中心,主要景点有东、西莲花湖、望海屯古城、金兀术点将台等8处。1987年接待游人后,每年游客达10万人次;中部旅游区以肇源镇为中心,主要景点有望青山、黑山、白砂坨、烈士陵园、四方滩浴场、守猎场等11处;西部旅游区以大庙村为中心,主要景点有三岔河、金代肇州古城、烽火台、“白金宝文化”遗址、他什海古城(辽代肖太后故乡,史称“皇后店”)、月亮泡等11处。
  财政税收。1992年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2 583.4万元,其中工商税收2 322万元。全年总支出3 270万元。加上省拨定额补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社会发展】 科技方面,建国以来全县荣获省级奖励的科技优秀成果8项,地区级奖励33项,县级奖励98项。1992年全县有科技人员8 168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6 名,中级职称人员1 467名。有学术团体28个,会员3 468名。
  教育。1992年全县有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26所,小学213所。聋哑学校1所,师范学校1所,农职中学1所。职工学校7 所。共计在校学生68 323名,教职员工5 323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
  文化。1992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20个,剧团1个,电影院和放映点77个。县图书馆藏书4.2万册,新华书店发行图书104.2万册。9月,日本国和纸画社团来县交流;10月1日,县和纸画社与日本国和纸画社联展在哈尔滨市举行。另外,孙琦(离休干部)微书《红楼梦》。历时1 000天正式完成。64开本,100万字,每字2×3.5mm。
  广播电视。1992年有县广播电台和20 个乡镇广播站,184 个村广播室。乡以下广播线900公里。喇叭51 422只,入户率达75.3%,通广播村197个,通播率98%;有电视转播台2座,差转台3座。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二套节目和省电视台节目覆盖人口43万,覆盖率100%。
  体育。在蒙古族中至今还保留着骑马、摔跤、射箭等体育活动,每年全县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1990年,肇源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2年体育设施有体育场1 处,灯光球场2处,训练房2所。篮球场310处。全县有等级裁判员22名,等级教练员7名。
  医疗卫生。1992 年全县有县乡医院25 家,还有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地方病防治所和药品检验所等。共有医务人员899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95名,主管护师、药师、检验师和技师22名。主要医疗设备有X光机20台,心电图机6台,8超机3台,病床715张,手术台11张,显微镜12台等。已有10个乡镇,36个村,70个屯用上了自来水。
  社会保障。1992年全县有敬老院19所,收容孤寡老人376人。农村集体供应五保户730户、825人;安置盲聋哑残就业67人,拨发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969万元;保险费收入654.4万元,理赔298.9万元,综合理赔付率73.3%。
  【县党政领导人名单】 中共肇源县委员会书记郝文国,副书记周孝志、谷春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青海,副主任李义、钟福祯、王秀章、何文奎;县政府代县长谷春毅,副县长张延河、孙德军、郭洪波、田凤春、张亚彬、张维举;县政协主席张殿忠,副主席吴玉林、何连荣、朱荣凯、何兴元、吴凌、曹培臣;县纪检委书记刘卫夫,副书记柴万金、付克;县检察院检察长张国栋;县人民法院院长崔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