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王玉超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1993年财政决算和1994年财政预算 (草案)的报告》(摘要)

王玉超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1993年财政决算和1994年财政预算 (草案)的报告》(摘要)

王玉超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1993年财政决算和1994年财政预算
(草案)的报告》(摘要)



        关于大庆市1993年财政决算和199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1994年2月19日在大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大庆市财政局局长 王玉超
  一、1993年财政决算
  1993年,市财政工作以促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在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扶持企业发展、培植和开辟财源上下功夫,不断强化财政约束机制和监督检查功能,切实加大组织财政收入和控制财政支出的工作力度,实现了全市预算收支平衡,完成了财政上缴任务。
  199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5647.8 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2.4%。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54606.8 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0.1%;县级(杜蒙财政在省财政厅计划单列)财政收入加省定额补助和结算补助完成11041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15.8%。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65281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0.8%,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54589 万元,完成年预算100%,收支相抵,结余17万元。县级财政支出完成10692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4.9%,收支相抵结余349万元。
  各项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一)全市工商税收入完成32066.8万元,完成年预算(22514万元)的142.4%,其中:市本级完成24765.6万元,完成年预算(16106万元)的153.8%。主要是加强了税收征管,城建税、房产税增收较多,商业零售企业营业税税率提高,增加部分税收。
  (二)全市“农业四税”收入完成1986.6万元,完成年预算(2407万元)的 82.5%,其中:市本级完成628.6万元,完成年预算(874 万元)的71.9%。没完成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管理局欠耕地占用税1500万元,影响市本级收入420.4万元。
  (三)全市国有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1719.4万元,完成年预算(1594万元)的107.9%,其中:市本级完成年1505.4万元,完成年预算(1357万元)的110.9%。主要是地方国有企业加强了经营管理,增加了盈利。
  (四)全市国有企业调节税收入完成214.2 万元,完成年预算(252.7万元)的84.8%,其中:市本级完成213.2万元,完成年预算(252.7万元)的84.4%。
  (五)全市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完成980万元,完成年预算(1170万元)的83.8%,其中:市本级完成360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0%。
  (六)全市专项收入完成5525.6万元,完成年预算(3845万元)的143.7%,其中:市本级完成5354.5万元,完成年预算(3700万元)的144.7%。主要是教育费附加收入增收较多。
  (七)全市其他收入完成3326.4万元,完成年预算(1805.5万元)的184.2%,其中:市本级完成2430.4万元,完成年预算(1545.5万元)的157.3%。主要是罚没款和控购附加费收入增加较多。
  (八)全市国有企业承包收入退库970.6万元,完成年预算(758.7万元)的127.9%,其中:市本级国有企业承包收入退库930.6万元,完成年预算(758.7万元)的122.7%。主要是增加了一部分1993年的超承包退库。
  (九)全市预算调拨收入完成22807.6 万元,完成预算(33655.5万元)的67.8%,其中:市本级完成20999.6万元,完成年预算(31847.5万元)的65.9%(省拨定额补助和结算补助5499.6万元,完成年预算4347.5万元的126.5%;管理局拨款11000万元,完成年预算10000万元的110%;争取其他收入4500万元)。
  各项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一)全市基本建设及开发区支出17187.4万元,完成年预算(22285万元)的77.1%。
  (二)全市企业挖潜改造支出998万元,完成年预算(620万元)的161%,其中:市本级支出562万元,完成年预算(500万元)的112.4%。主要是增加了企业扭亏基金。
  (三)全市科技三项费支出334.3万元,完成年预算(296万元)的112.9%,其中:市本级支出274.3万元,完成年预算(250万元)的109.7%。
  (四)全市支援农业生产支出1319.3万元,完成年预算(1079万元)的122.3%,其中:市本级支出1691.3万元,完成年预算(635万元)的266.3%。主要是市本级增加了支农支出450万元,给县里增加支农补助 480万元。主要是肇州县支农支出出现了负数,影响了全市支农支出比市本级支出减少。
  (五)全市农林水气部门事业费支出1231.8万元,完成年预算(1127万元)的109.3%,其中:市本级支出526.8万元,完成年预算(500万元)的105.4%。
  (六)全市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出302.3万元,完成年预算(212万元)的142.6%,其中:市本级支出169.3万元,完成年预算(110万元)的153.9%。主要是调整工资影响。
  (七)全市城市维护费支出3068.7万元,完成年预算(2050万元)的149.7%,其中:市本级支出2788.7万元,完成年预算(1780万元)的156.7%。主要是东风房管处燃料油和水、电费涨价增加了支出。
  (八)全市城镇知青费支出39万元,完成年预算(32万元)的121.9%,其中:市本级支出37万元,完成年预算(30万元)的123.3%。
  (九)全市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11577.3 万元,完成年预算(9971万元)的116.1%,其中:市本级支出6596.3万元,完成年预算(5560万元)的118.6%。主要是调整工资和燃料油、取暖费涨价增加了支出。
  (十)全市科学事业费支出94万元,完成年预算(37万元)的254.1%,其中:市本级支出64万元,比年预算增加54万元。主要是五个区增加了支出。
  (十一)全市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524.8万元,完成年预算(641 万元)的237.9%,其中:市本级支出1236.8万元,完成年预算(420 万元)的294.5%。主要是增加了税法宣传经费支出和机关各部门业务经费、设备购置费等。
  (十二)全市抚恤和社救费支出792.5万元,完成年预算(794 万元)的99.8%,其中:市本级支出553.5万元,完成年预算(550万元)的100.6%。
  (十三)全市行政管理费支出6013.7万元,完成年预算(4570万元)的131.6%,其中:市本级支出4237.7万元,完成年预算(3008万元)的140.9%。主要是调整工资和燃料油、取暖费涨价增加了支出。
  (十四)全市公检法支出5099.7万元,完成年预算(3012万元)的169.3%,其中:市本级支出3278.7万元,完成年预算(2476万元)的132.4%。主要是调整工资和燃料油、取暖费涨价增加了支出。
  (十五)全市价格补贴支出2141.9万元,完成年预算(1839万元)的116.55,其中:市本级支出1982.9万元,完成年预算(1661万元)的119.4%。主要是省增拨了国储粮费用利息补贴。
  (十六)全市其他支出1755.5万元,完成年预算(1201.6万元)的146.1%,其中:市本级支出772.5万元,完成年预算(671.6万元)的115%。主要是公检法罚没收入返还补贴了办案经费。
  (十七)全市专项支出5303.4万元,完成年预算(3845万元)的137.9%,其中:市本级支出5132.4万元,完成年预算(3700万元)的138.7%。主要是教育费附加增收较多,全部安排用于了教育方面的支出。
  (十八)全市财政上解支出2529.4万元,全部为市本级上解,完成年预算(4587.4万元)的55.1%。
  (十九)市本级补助下级支出3968万元,完成年预算(3648万元)的108.8%。主要是增加了给林甸县补助的320万元,用于平衡预算。
  总之,1993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比较好,市本级和县级财政预算基本实现了平衡。
  1993年,为完成财政预算任务,确保全市财政预算平衡,主要做了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强税费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一是积极加强同税务部门的联系,督促税收及时征缴入库。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各项税收征收进度,采取了月听汇报、季做分析的办法,找出收入滞后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中央6 号文件下发后,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多次与税务局协商如何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决定除国务院和财政部规定的减免税政策仍然执行外,其他减免税政策,全部停止执行。这一措施的实行,控制了各种税收减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二是狠抓了企业收入。(1) 继续与市劳动局、税务局抓好地方工商企业的“工效挂钩”工作。(2) 市财政各业务科室,将工商企业的各项承包指标落实到了各单位,加强了对承包企业的管理。(3) 市财政各业务科室按月、季检查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些措施的落实,国营工商企业财政收入都超额完成了任务。三是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为缓解财政资金紧张状况,一年来,市长带队三次去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汇报工作。经过努力,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管理局同意增加部分经费和解决8 万吨优惠价原油,石化总公司和石化总厂为我们解决了两万吨平价成品油,共增加收入8500万元。四是加强了各种税费征收工作。1993年,市财政有关业务科室切实加强了对所管税费的征收与管理。各县财政局、各区财政科,也在加强税费征管工作中,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二)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1993年,市财政在加强资金管理,控制财政支出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加强了对预算内资金的管理。根据财政工作的惯例,变借贷记帐法为收付记帐法,把预算收支规范到预算会计制度上来;对各项资金的拨付,落实到有关业务科室,把资金同措施、责任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各业务科室的积极性。对预算内资金采取按平均进度拨付的办法。对预备费的支出,由业务科室对所属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经市有关领导批示后予以拨付。这样,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了提高,基本杜绝了浪费。二是加强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经市政府常务办公会批准,根据“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恢复了管理,实行由市财政专户存储、监督使用。到年底,市财政对40户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恢复了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户存储资金10900 万元,为搞好全市社会财力的综合平衡和发挥预算外资金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三是加强了对罚没收费的管理。要求罚没部门必须持有执罚证,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到年底,罚没站共对25个执罚部门的76项罚款发放执罚证 7 286个,有效地制止了乱罚款现象。四是加强了控购工作。具体采取了四条措施:(1) 除特殊情况外,对各行政事业单位一律停止审批小汽车和高档专控商品;(2) 对亏损、拖欠税款、靠银行贷款维持经营和欠发职工工资的企业、单位一律停止审批小汽车; (3)对靠财政补贴过日子的赤字县、贫困县,除盈利大户外,一律停批各种小汽车; (4)对擅自购买小汽车和不按批购要求购买高档进口小汽车、走私车的,认真查处,决不姑息。到年底,全市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24 500万元,为年计划的98%,专控商品支出105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5%。
  (三)深化财政财务改革,扶持企业发展,培植和开辟财源。一是狠抓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和实施。把该放给企业财务方面的七项权力全部放给企业。二是继续执行财政收支包干办法。严格按照“超收节支留用,短收超支不补”的原则,切实加强了对五个区及市属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三是实施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从去年7月1日起全市国有企业都实现了新旧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对塑料一厂地板材车间实行了剥离式经营,小型商业企业全部推行了国有民营,对天桥商场、乙烯商场等中型商业企业也采取了国有民营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对支农资金实行了项目管理。根据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大庆市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对全市支农资金实行了项目管理。
  在扶持企业发展,培植和开辟财源上,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在资金上大力帮助和扶持企业发展。市财政为扶持企业发展投放各项技改资金和帮助企业贷款共 5 060万元;二是积极筹措资金,为政策性亏损企业提前退库。市财政为市蔬菜公司提前退库400 万元,为市食品公司提前退库360万元,为粮食企业提前退库3 750万元,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70多万元;三是充分利用预算外间歇资金,搞好财政信用。共为 22个单位和部门融资3 989万元,其中:支持企事业发展贷款1 916万元,为市财政基建借款2 073万元。
  (四)强化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开展了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1) 开展了经常性的检查。1993年开展了对粮食系统的税收财务检查,共查出违纪问题51个,违纪金额183.99万元;按上级要求,开展了对市交通银行的税收财务检查,对行政执法人员着装的检查和对印制、发售、购买使用代币购物券问题的检查,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2) 组织开展了集中性的税收财务大检查。共查出违纪金额1329.9万元,应收缴入库1126.3万元,已入库869.6 万元,入库率为77.2%。二是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了社会监督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共验资704户,注册资金达465667万元;查帐验证18户,其中受法院委托进行经济案件证据鉴别9 户;涉外联营出具资信证明16户。同时,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税费缴纳情况进行了检查。到年底,重点检查118 户,共查出应补缴税费已组织入库5788.3万元。三是开展了监察工作。根据省财政厅文件精神,对市直及三个县“小农水资金”、“三项支农资金”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查出“小农水资金”违纪金额197.2万元,“三项支农资金”违纪金额122.6万元。
  (五)强化管理,促进企业扭亏增盈。一是认真抓了1992年《大庆市企业扭亏责任状》完成情况的审计和奖惩兑现工作。以审计数为准,做到了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二是对四县亏损和有包袱企业情况进行了摸底审计;坚决纠正了个别单位虚报瞒报亏损的问题;三是调整和加强了市、县(区)两级扭亏机构。进一步健全了我市企业扭亏工作的组织保证体系;四是认真抓了1993年 《大庆市企业扭亏责任状》各项条款的落实工作。 实行扭亏风险抵押制度,层层签订“扭亏责任状”,做到指标到户、责任到人;五是修改完善了《大庆市机关包扶重点亏损单位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落实了包扶对子。六是安排了250 万元企业扭亏基金,制定了《大庆企业扭亏基金管理办法》。对四户亏损企业进行了资金扶持;七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一厂一议,分类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具体扭亏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八是制定下发了《关于企业扭亏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进一步落实市政府 <关于促进地方工业亏损企业减亏扭亏的暂行规定> 实施责任的意见》。市财政各科室、各县财政局、各区财政科、市属各企业主管部门财务科,积极支持、参与、配合各级扭亏办的工作;市五大班子、市直机关各有关部门、各银行积极对市级重点亏损企业进行包扶,出钱、出物、出主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93年我市的企业扭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据统计,按可比口径,1993年全市亏损企业共 161户,比上年减亏5085.4万元,减亏幅度达32.5%,占全年亏损限额11891.9万元的 88.7%。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扭亏计划。
  (六)加强财会人员培训,提高财政队伍素质。一是开展了新会计制度和“两则”的业务培训。为新旧会计制度更好地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组织开展了珠算鉴定。全年共鉴定58场次、3860人次,办理珠算合格证2100个;三是组织了会计系列甲、乙种技术资格考试。共有3472人参加了甲种考试,318人参加了乙种考试。
  1993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比较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困难和不足。一是财政宏观调控职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资金分散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税收征管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税收流失、偷漏税现象仍然存在;三是财政、财务改革的步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四是企业增亏减利因素加大,扭亏增盈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五是财务管理水平、财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六是由于市管县经验不足,对各县的财政指导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1994年预算草案
  1994年,全市财政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按照市委、市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1994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不打赤字预算,不留硬性支出短口;坚持发展生产、培植财源的原则,谋化新的理财思路,切实增加财政收入;坚持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优先保证职工工资和紧追的基建和城市维护开支,对支农、教育及科技等重点支出继续倾斜,对自筹基本建设、行政经费中的弹性支出以及用于购置车辆、高档消费品等项开支,要继续从紧从严控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根据这一基本原则,1994年全市财政收支主要目标:一是力争实现预算平衡,逐步消化基本建设、技改贷款的历史包袱;二是力争实现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三是力争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财力可能情况下生产性支出比重有所提高,支农、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的增幅要高于财政总支出增幅;四是力争使县级财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99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86950 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49.6%。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加省拨定额补助和结算补助安排10160 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06.5%;市本级财政收入安排7679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58.3%。
  全市财政支出安排86950 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49.6%。其中:县级财政支出安排1016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06.5%;市本级财政支出安排7679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58.3%。
  全市财政收入安排情况是:
  (一)工商税收安排41762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3936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236.3%(城市维护建设税安排2000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66.7%)。
  (二)企业所得税及上交利润安排2281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220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84.3%。
  (三)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704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18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50%。
  (四)国有企业承包收入退库100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31.8%。全部为市本级收入。
  (五)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收入4811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281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321.5%。
  (六)专项收入安排5578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540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45.9% (教育费附加收入市本级安排500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42.9%)。
  (七)其他收入安排860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50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62.5%。
  (八)预算调拨收入安排33362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2770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13.8%(石油管理局拨款2400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20%)。
  全市财政支出安排情况是:
  (一)基本建设支出安排15992万元,为去年预算的71.8%。全部为市本级支出。
  (二)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安排620万元。其中:县级安排220 万元;市本级安排40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14.3%。
  (三)科技三项费安排310万元。其中:县级安排35万元;市本级安排275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37.5%。
  (四)支农支出安排1728万元。其中:县级安排463 万元;市本级安排1265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10.2%。
  (五)农林水气事业费安排1474万元。其中:县级安排577万元;市本级安排897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20%。
  (六)工交商事业费安排1014万元。其中:县级安排122万元;市本级安排892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00%。
  (七)城市维护费安排12115万元。其中:县级安排273 万元;市本级安排11642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71.7%。
  (八)文教卫生费安排15052万元。其中:县级安排4445万元;市本级安排10607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27.8%。其中,教育事业费安排9410万元(省级安排3190万元;市本级安排5500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44.6%)。
  (九)科学事业费安排203万元。其中:县级安排18万元;市本级安排185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00%。
  (十)其他部门事业费安排1269万元。其中:县级安排194 万元;市本级安排1075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16.8%。
  (十一)行政管理费安排14396万元。其中:县级安排1451万元;市本级安排12945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29.9%。
  (十二)公检法支出安排4322万元。其中:县级安排527 万元;市本级安排3795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12.1%。
  (十三)价格补贴支出安排1638万元。其中:县级安排178 万元;市本级安排146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75.9%。
  (十四)专项支出安排5578万元。其中:县级安排178 万元;市本级安排540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46%。
  (十五)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安排904万元。其中:县级安排247 万元;市本级安排657万元,按可比口径,为去年预算的100%。
  (十六)其他支出安排1841万元。其中:县级安排596 万元;市本级安排1245万元,为去年预算的148.8%。
  (十七)预算调拨支出安排7054万元。其中:县级安排496 万元;市本级安排6558万元,为去年预算的79.6%。
  (十八)总预备费安排1440万元。其中:县级安排140 万元;市本级安排1300万元,为去年预算的59.6%。
  根据以上安排,有几点情况需要说明:
  (一)今年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比去年增加较多,主要原因:一是石油管理局所拨市直机关的行政事业经费今年纳入了预算,而去年没有纳入预算;二是考虑了石油管理局原油将要涨价,将增加一部分税收。
  (二)有些项目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根据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有些科目做了调整;二是增加了调整工资和燃料油涨价等硬性支出。
  (三)县级财政收支总的看是平衡的。肇州、肇源经过增收压支可以平衡,但潜在的问题还很多;林甸县历年有赤字挂帐1160万元,实现平衡更加困难。
  (四)1993年、1994年国家、省和市陆续出台和将要出台的增支因素较多。如:调整工资,增加工龄补贴、粮食补贴,水、电、气、锅炉燃料油、车辆用油涨价等。这些增支因素,1994年市财政只考虑了一部分。同时,针对各单位行政事业经费管理还不够严格的情况,市财政又相应进行了压缩。所以,要做到预算收支平衡,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
  三、为完成1994年全市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1994年,是加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起步之年。新的形势,一方面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新的机遇,加大工作力度,从根本上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调整和理顺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工作有所进展;另一方面,改革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着力解决好新老体制转换、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今年财政工作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十分清醒的头脑,既要注意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又要立足紧中求活,谋求有所发展。
  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1994年全市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市委四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加快我市经济事业发展这一工作思路,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力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力争在理财观念、理财思路、理财方法和财政职能等方面都有新的转变,在培植财源、增收节支、强化管理和支持经济事业发展上都有新的进展,确保全年财政工作任务的完成。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1994年我们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大力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确保分税制改革顺利实施。一要精心组织实施。二要及时解决分税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要加强财政监督,确保分税制改革不走样。
  (二)大力抓好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要科学谋划培植财源的格局。二要把财源建设同调整产业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要扶持建设一批重点科技开发项目。四要支持以名特优产品为特征的效益型农业的发展。五要用活国有资产存量。六要抓好周转金及专项资金的投放与管理。
  (三)大力加强财税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
  (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的增长。一是保证重点。二是压缩一般。三是大力压缩社会集团消费。
  (五)大力强化财政监督,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六)深入抓好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