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私营经济推动城乡经济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推动城乡经济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推动城乡经济发展】 一是促进了生产加工业的发展。1993年,新发展个体私营工业户2979户,比1992年增长35.9%,工业产值达到16717 万元,比1992年增长69.5%,占地方工业产值的比重由4.6%增加到7.4%。肇源县新发展生产加工型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431户,工业产值1750万元,为1992年的2 倍。二是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年,新增加个体私营经济商业网点3000多处,营业面积60多万平方米。个体私营企业营业额10.9亿元,比1992年增长110%,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2%,其中农副产品上市量23515万公斤,交易额44 317万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47.6%和74.5%。三是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个体工商户已达到13 000多人,解决了农民卖粮难、卖菜难、卖肉难等问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肇源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贩运户,蔬菜品种由过去的21个增加到38个,产量由过去的900 万公斤增加到2200万公斤。大同区国富屯,有24户农民从事生猪屠宰,被称杀猪屯,年屠宰生猪80万公斤,有力地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开发。肇源县新站镇交通方便,商贸兴旺。为了充分发挥新站镇的地缘优势,县委、县政府投资500万元,改建、新建、扩建市场、商场4处,临街门面全是商业网点,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被人称为“小温州”。这个镇1993年个体户已发展到1026户,比上年增加 81%。林甸和杜蒙都有较丰富的芦苇资源,他们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芦苇编织业,芦苇编织业户已发展到127户。杜蒙个体户苏锡山专营苇制品,1993年一年就销售苇制品50车皮,销售额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