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结构调整
信贷结构调整
【信贷结构调整】 各家银行认真执行“从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面向市场,转换机制,提高效益”的货币信贷方针。在流动资金贷款方面侧重支持了石油、石油化工、替代产业的商品生产,支持了商品流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1993年末统计发放工业贷款42.71亿元,商业贷款20.61亿元,乡镇企业贷款9823万元,分别增长26%、35.7%、18.2%。三项贷款占流动资金贷款的比重为65.1%、31.4%、1.5%。分别比1992年下降0.97个百分点;上升1.8 个百分点;下降0.12个百分点。在农业贷款方面重点支持种子、化肥、地膜、农机具的贷款需求,特别重视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年末,国营农业贷款余额6925万元,比1992年同期下降0.43%;农村集体贷款5110万元,增长11.8%;农户贷款8059万元,下降4.1%;开发性贷款2001万元,增长4.1%。四项贷款占农业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9.3%、21.7%、34.2%、 8.5%;分别比同期比重下降2.13个百分点;上升0.98个百分点;下降2.73个百分点和0.22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贷款方面侧重支持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的投建和一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项目的改造投产。1993年末统计技术改造贷款3.73亿元,基本建设贷款14.3亿元,地方经济开发贷款2260万元,分别比1992年同期下降2.6%;增长25.3%和40.6%。三项贷款占固定资产贷款的比重为20.3%、77.8%、1.2%。分别比1992年同期下降4.47个百分点;增长4个百分点和0.1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