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农业。1993年,农业总产值54960万元(1990年不变价),农村经济总收入45174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7362 万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3.7%、1.9%和4.4%。粮食总产量423555吨,猪牛羊肉11920吨,鲜蛋3699吨,鲜鱼产量12510吨,分别增长4.7%、—5.6%、9.8%、1.6%;蔬菜产量70375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91643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总产量41933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烟叶、油料等,总产量为101764吨。境内水利设施完备,沿松、嫩两江筑有169公里防洪大堤,沿江修建了万亩以上 9大灌区,929条渠道,全长1089公里,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全县20个乡镇均设有农业机械站,大、中、小型农业机械3807台。水利总投资为234万元。
1991年经省政府确定该县永利乡八家河农业综合开发小区为试点建设项目。1993年12月,省农业开发办公室、财政厅、水利厅,对八家河小区进行了整体验收。验收结果为:小区开发废弃地种稻2.67万亩,旱作改造中、低产田5.8万亩。累计增产粮食49310吨。新建畜禽场 8处,累计增产肉类255吨。开发水面养鱼1152亩,累计增产商品鱼110吨,改草2.25万亩,造林0.16万亩。累计总收入为5246万元,增加纯收入3140万元。八家河农业综合开发区试点建设项目,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
1993年植树 187万株,农村也建起了小片林,在松、嫩沿江左岸种植了防风护堤林。全县有苗圃3个,林场3个,果树1736亩。主要育种杨、松、柳、花卉,品种多样。全县草原面积为182万亩。1993年末,大牲畜存栏数为11.2万头,羊11.9万只;猪18.9万头;家禽128万只。全年产蔬菜7万余吨。
工业。199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 404万元,比1992年下降 11.3%。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4000万元,集体所有制6288万元。年产白酒2153吨,啤酒10102 吨,分别增长14.3%和57.2%。1993年8月,县参加了“头台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参股30%,投资额4.92亿元。计划开发期为3年(1993—1995年),当年打井50口,已生产原油1500吨。
城乡建设。1993年建筑施工面积100 894平方米,竣工面积 74 874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0 100平方米。新建、改建城乡道路7条,全长2 015公里。铺设供水管线82公里,雨污排水沟204公里。农村新建住宅724户,面积为48 424平方米。
商业。199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710万元,国内商业商品购进总额实现25345万元,商品销售总额实现22042 万元。外贸出口收购额实现3800万元,比1992年增长7.3%。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足,全年消耗煤65304吨,增长20.5%,钢材消耗1541吨,下降37.6%,原木消耗937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6.0%。物价总水平上扬,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为 115.2%,涨幅高于1992年15.2个百分点。工商部门全年办理企业登记241户,变更登记584户,年末全县企业1975户,个体户为4389户。
财政、金融、保险。1993年,地方财政收入3082万元,比1992年增加499万元,增长19.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19万元,加上省定额补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0354万元,比1992年增加350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3990万元,增加7352万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5439万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69201万元,现金支出85144万 元,收支相抵净投资货币15943 万元。保险事业年收入6136万元。全年处理各类赔案3626件,支付赔款4161万元,综合赔付率为67.8%。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县有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823人;职业中学 1所,在校生1278人;高中5所,在校生2200人;普通中学23所,在校生14367人;207 所小学,在校生48758 人。全年教育投资1304万元,新建、改建、迁建校舍5050平方米。为中、小学配备各类设备10134台(件)。小学入学率99.7%,毕业考试及格率81.9%,中学考试及格率41.3%,中、小学生辍学率 0.3‰。908名初中毕业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361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全县办了5个成人教育教学班,学员为310人。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06人,开发新产品38项,其中3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105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全年科技投资为15万元。全县有电影院5 个,文化站20个,电影放映队20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全年举办文化活动75次,艺术演出103场,放映电影3648场。县电台、电视台全年播出稿件2200篇,电视拥有量65%,覆盖率100%。全县有医疗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767人,其中医生507人(含中、西医师),病床715 张,全年完成门诊量240259人次,其中急诊量15650人次。急诊抢救成功率91.3%,病床工作日82847个,使用率42.8%。全县年出生4270人,比1992年减少136人。计划生育率为93%,一孩率26.2%。全县有篮球场125个,田径赛场65个。县属体育运动协会15个,发展各类等级裁判520人。举办体育活动竞赛22次,体育人口达标率59%,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25项,打破市记录5项,县记录11项。全年向市体校输送学员1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