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搞好综合治理,提高开发水平

搞好综合治理,提高开发水平


 
  【搞好综合治理,提高开发水平】 年初,管理局在深入总结前 3年“稳油控水”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坚持“稳油控水”开发方针,治理低压典型区块,加快外围油田开发步伐,确保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工作目标。 在继续搞好注水结构、 产液结构和储采结构调整,实施“3、6、9、10”系统工程(即喇、萨、杏油田每堵水一口井,日降水50立方米,增油 3吨;转抽一口井,日增油6吨;压裂一口井,日增油9吨;投产一口新井,日产油 10吨)的同时,针对油田开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进行了 5个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对压力偏低的油层进行综合治理。为了达到稳定恢复油层压力的目标,巩固继续稳产的基础,在编制1994年注水方案时,重点研究了合理细分注水层数和提高中低含水层注水强度问题。通过一年的努力,全油田分层注水井达到5 630口,比1993年增加290口井和 494个注水层。注水井压裂、酸化等改造措施330口,累计增加注水量226.21 万立方米。油田长垣20个重点低压区块通过治理,有18个区块地层压力开始回升,平均为0.22兆帕,高于全油田压力恢复速度。二是治理部分二次加密井产能较低、含水上升过快的问题。经过对加密调整地区的油藏研究,建立相应的注采系统,推广水淹层解释攻关成果,严格控制压裂井数和压裂缝长,提前安排注水工程。对投产后发现的高含水井,进行了找水、封窜和堵水,油井见效后又及时采取了提液措施。通过这些工作,使新、老二次加密井的产量降幅和含水升幅均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治理外围油田单井稳定产量低,开发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在外围油田全面推广了同步注水经验。据统计, 480口当年投产的油井,初期单井平均日产油4.8吨,目前仍保持3.8吨,递增幅度明显减小。四是治理油田输差过大的问题。通过对联合站地面流程和中转站计量进行改造,在实现分矿计量的基础上,油田300个采油队除25个因越站流程问题尚未解决外,275个队实现了分队计量。另外,还完成了1 160座计量间的计量改造工作,投入使用新计量装置的油井达6 791口。油田平均输差已控制在 10%以内。五是对落地污油进行治理。广泛发动群众,整章建制,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尽量减少或不放原油,及时回收落地污油。全年共出动13万人次,新建土油池 796个,修整土油池6 129个,回收污油11.37万吨,使全油田60%的采油厂、80.5%的采油矿和 84.1%的采油队达到了无油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