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大庆市1994年财政决算和199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财政·税收·审计

财政

关于大庆市1994年财政决算和199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1995年2月14日在大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大庆市财政局局长 王玉超
  一、1994年财政决算
  1994年,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大庆改革、建设及“第二次创业”的实际,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培植和开辟财源,狠抓扭亏增盈,强化税费征管,优化支出结构,从紧从严控制支出,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199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08 88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2 237万元)的106.5%。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实现96 84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6.3%;县级财政收入实现12 03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8%。全市财政总支出实现108 70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 130万元)的107.5%。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实现96.76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6.4%;县级财政支出实现11 94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7.6%。全市财政收支相抵,结余172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 85万元。全市实现税金65.2亿元,比上年增长75.7%。
  各项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1.工商税收完成44 6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2%。其中,市本级完成 41 25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93%。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原定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征收标准的政策没有出台,而使两税短收10 198万元。
  2.企业所得税完成2 78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0.2%。其中,市本级完成2 6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2.3%,超收490万元,县级短收 11万元。市级超收的主要原因是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效益较好,所得税增幅较大;县级短收的主要原因是国有工业企业微利,亏损增多。
  3.国有企业承包收入退库及亏损补贴完成1 07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2.9%。其中,市本级完成59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50.2%。主要原因是按照新财税体制要求,取消了超承包收入退库。
  4.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收入完成6 7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27.1%。其中,市本级完成3 3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19%。主要原因,一是粮食提价和清理课税面积使全市农业税较调整预算增收1 149万元;二是市、县清理了耕地占用税尾欠,使耕地占用税增收较多。
  5.专款收入完成10 7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8.1%。其中,市本级完成10 57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8.4%,主要是由于原油提价,使教育费附加收入较调整预算增收 503万元;排污、水资源费由于各企业的配合,也较调整预算超收较多。
  6.其他收入完成4 14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 89.8%。其中,市本级完成 3 3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228.1%。主要原因,一是市财政加强了对罚没资金的专项检查,罚没收入超调整预算 600万元;二是强化了税收财务大检查,收缴数额较多;三是清理了以前年度的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7.预算调拨收入完成40 95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9.6%。其中,市本级完成36 2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14.4%,主要是石油管理局拨款28 000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4 000万元,石化总厂为市政府解决两万吨成品油差价款800万元。
  各项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1.基本建设支出完成16 0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全部为市本级支出。
  2.挖潜改造支出完成5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9%。其中,市本级完成 4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8%;县级没完成预算,主要原因是今年省照顾贫困县,同意将林甸县林港塑胶实业公司还贷计划缓还100 万元,用来平衡财政预算。
  3.科技三项费支出完成31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9%。其中,市本级完成2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8%。
  4.支农支出完成2 1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0.5%。主要是市增加了对县、区救灾资金的投入。
  5.城市维护费支出完成12 49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其中,市本级完成 12 093万元,完成调整整预算的 98.4%。原因是东风新村热网工程投入使用后,减少了燃料油差价补贴支出。
  6.价格补贴支出完成1 75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4%。其中,市本级完成1 6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5%。
  7.其他支出完成2 8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1.6%。其中,市本级支出1 81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7.2%。主要是在预算执行中增加了一些不可预测的一次性支出。
  8.专款支出完成10 7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8%。其中,市本级完成10 55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8.2%。主要是专款收入增收,相应增加了支出。
  9.上解支出完成3 9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61.6%。全部为市本级支出。主要是财税体制改革后,原属省级收入的部分税种下划市级,然后由市财政上解给省财政,从而使上解支出增加。按可比口径,上解支出没有增加。
  10.公检法支出完成6 63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23.9%。其中,市本级完成5 6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7.3%。主要原因,一是增加了罚没款返还用于补充办案经费:二是增加了巡警队装备开支和公检法服装、犯人伙食费等;三是公检法部门增加了工资奖金支出。
  11.农林水事业费支出完成2 1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16.8%。其中,市本级完成1 4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3.4%。主耍是增加了工资奖金支出。
  12.工交商部门事业费完成2 31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50.1%。其中,市本级完成2 1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48.5%。主要原因,一是增加了工资奖金支出;二是由于市百货大楼实行股份制后,不再负担商业局的管理费,而由财政增加了经费拨款;三是组建鲜奶检测中心,配备检测设备增加了支出。
  13.文教卫生事业费完成21 1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19%。其中,市本级完成15 47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6.3%,主要是增加了工资奖金支出。
  14.科学事业费完成2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43.3%。其中,市本级完成 2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42.7%。主要是增加了科技成果推广基金和优秀科技著作出版补贴基金。
  15.其他部门事业费完成4 14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98%。其中,市本级完成3 86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203.2%。主要原因,一是税务等部门增加了工资奖金支出;二是地税局、国税局成立增加了开办费;三是给税务局的税收分成,从给各区的补助支出中归类到此项目中。
  16.抚恤事业费完成2 1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17.6%。其中,市本级完成1 9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9.9%。主要是增加了救灾支出以及民政部门增加了工资、奖金支出。
  17.行政管理费完成19 1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0.2%。其中,市本级完成 17 1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8.8%。主要原因,一是增加了工资奖金支出;二是使用预备费的部分支出,按要求归并到此项支出中。
  总之,1994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市本级和县级预算全部实现了平衡,并略有结余。市本级不仅消化了调资、物价上涨等各项增支因素,而且保证了支农、科技、教育、公检法等项重点开支和基本建设支出。但县级调整工资没有兑现。
  为完成财政预算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体制改革,确保财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一是根据黑龙江省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各县财政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分税制”方案,对各乡、镇实施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包干,超收分成(或全留),短收不补,自求平衡”的管理办法,基本保证了县级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较好地调动了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二是结合市本级财政实际,制定了《模拟区一级财政改革方案》。按照一级财政管理办法,确定了各区收入的税种,测算出了各区的补贴或上解基数,明确了税收返还制度。改变了当年税收超收要到下一年才能返还的做法。这一方案的实施,调动了区级财税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保证了全市的税收进度。全年五个区税收超收 2 450万元;三是了解掌握新体制运行及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四是利用广播进行了新财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等方面宣传,对财税体制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抓扭亏增盈,努力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1994年,各级财政部门继续把促进企业扭亏增盈当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一是会同市经委、审计局对1993年亏损企业的财务决算进行了全面审计,对1993年企业亏损数额进行了核实,为正确考核扭亏目标提供了依据。同时,指导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研究扭亏规划,制定扭亏措施,确定扭亏目标及期限;二是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和各经济管理部门报送月、季报表和简报,征得领导和各部门对扭亏工作的关心、支持与配合;三是狠抓了重点亏损行业及亏损大户的扭亏增盈工作。共给工业企业投放扭亏基金180万元,给粮食企业亏损退库4 150万元;四是重新划分了农口亏损企业的类型。按不同情况实行了区别对待的政策,该保的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该放的大胆推向市场;五是认真落实了对贫困乡镇包扶的措施。通过以上工作,1995年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按可比口径比1993年减亏3 586.7万元,减亏幅度为21.9%。
  3.活用资金,大力支持地方财源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本着 “安全、效益”的原则,对每笔技改资金的投放都进行了认真的考察论证,350万元技改资金全部投放到位,扶持了 7个技改项目;二是加大支农资金投放额度,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全市共投放支农资金2 081万元,比上年增加389.7万元;三是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市财政共向开发区投入 3 000万元资金,开发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创造了优良环境;四是积极向省争取资金,支持效益型农业的发展。一年来,市财政共为市属三个县及市本级申报支农资金项目80 个,申报资金2 800万元。到年底,省下拨支农资金 1 03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效益型农业的发展;五是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1994年,在市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市财政和各有关部门都尽最大努力给了各县以资金支持。
  4.积极组织收入,不断强化税费征管。一是坚持依法治税,积极与税务、金融等部门配合,对地方税加强征管,减少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依靠司法部门,严厉打击偷、逃、抗税,积极清理欠税,有效地治理了税收征管环境,保证了税款及时入库。二是加强了农业四税征收工作。首先,重新核实了农业税课税面积,增加了农业税收入;其次,清理了耕地占用税尾欠,共清理征收耕地占用税尾欠 1 900万元;第三,根据税制改革的要求,核实了农业特产税税源;第四,加强了对契税的征收力度。契税改由各区财政征收,委托市房地产交易监理站监督检查。契税比计划超收29万元。三是加强“两金”征收,超额完成了任务。能交基金完成439.7万元,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32%,预算调节基金完成373.8万元,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14%。
  5.抓严控支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控制支出上继续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重点保证了支农、科技、教育、公检法和工资性支出。在资金供需矛盾大的情况下,对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优先保证。在压缩支出的方面,重点压缩了各项弹性开支。对没有列入预算的弹性支出一律不安排资金。严格执行以收定支的原则,摸着口袋花钱。有效地遏制了弹性开支的增长。五个区节减各种弹性开支 100万元。大力加强了全市社会集团消费支出的控制。特别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小汽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清理。
  6.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测定了各专储单位的收支基数、开支标准,并根据其事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合理地编制了1994年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以市财政局文件下发各单位执行;二是不断扩大财政专储面,拓宽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为杜绝和减少预算外资金的体外循环,真正发挥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从年初开始我们组成两个调查组,对没有纳入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经市领导同意,决定对42户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到年底,预算外资金财政专储已达82户,专储面为90%,全年专储资金累计 11 226万元;三是积极融通间歇资金。在保证各单位及时合理用款的前提下,本着“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充分利用专户存储所形成的财力,不失时机地利用财政信用手段,对预算外间歇资金进行了有偿融通。目前已利用财政间歇资金 1 592万元,共收取资金占用费3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缓解了资金供需矛盾。
  7.抓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一是认真开展了对全市支农周转金及其使用效益的专项检查。经过自查、重点检查,共查出违纪金额 96.55万元,对查出的违纪资金及时按规定做了处理;二是开展了对土地系统收费情况的检查,全市共检查483户,查出违纪资金315.5万元。其中,市本级231.9万元,所属三县 89.6万元。目前,大部分违纪资金已上缴入库。三是开展了对罚没资金的检查。历时一个月,对全市83个执罚单位1994年罚没款收缴、使用及票据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收缴未及时上缴的罚没款 415.1万元;四是认真开展了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通过自查和重点检查,共查出违纪金额 2 560.1万元,应收缴入库 2 353万元,已入库2 099.1万元,入库率为89.2%。
  8.抓清产核资,保证了各阶段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做好具体工作安排;二是分工包片,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了对基层清产核资情况的检查,促进了全市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三是抓住重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按照《大庆市清产核资检查验收标准》,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推动了全市清产核资工作的深入进行。经过清产核资,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条件。市清产核资办被评为国家级清产核资先进单位。
  9.抓财政财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财政财会干部素质。组织财政、财会干部学习新税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知识;举办各类培训班、比赛、鉴定147次,参加人员达7 559人次;组织参加全省财政知识大赛,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
  1994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困难和不足。一是县域经济后续财源不足;二是资金分散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税收流失,偷漏税现象还没有杜绝;四是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五是对各县的财政指导工作还做得不够。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1995年预算草案
  1995年,全市财政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又有诸多不利因素。有利条件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将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有力的保证;国家确定今后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完善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将有利于搞活国有企业,对我市经济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随着《预算法》的贯彻执行,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的力度将会大大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将得到明显增强。不利的因素是:1995年消化一块翘尾巴工资,将给财政增加一块支出;物价的增长幅度很难抑制,财政硬性增支的因素比较多;几年来我市经济处于低速增长,财政增收幅度不会很大,而支出安排比较满,这将使今年全市财政困难十分突出。
  根据今年全市财政面临的形势,围绕市委、市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1995年全市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把支出增幅控制在收入增长范围内,不列赤字,不留硬性支出缺口;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职工工资和紧迫的基建与城市维护开支,继续对支农、教育及科技等重点支出倾斜,进一步严格控制弹性开支和用于购置车辆、高档消费品等开支;坚持发展生产、培植财源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配合国有企业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培植新的财源生长点,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加强财税征管,挖掘增收潜力,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根据这一原则,1995年全市财政收支主要目标:一是力争实现预算平衡,逐步消化基本建设等历史包袱和各种增支因素;二是力争实现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三是力争实现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财力可能情况下,加大生产性支出比重。支农、科技、教育重点支出增幅要高于财政总支出的增幅;四是力争使三个县财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五是继续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保证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1995年全市财政收入安排109 319.4万元,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实际完成增长 2.2%。其中,市本级安排98 877.4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2.9%;县级安排10 442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实际完成下降4.1%。加减与省的补助、上解等各项结算收入后,当年可用财力合计109 961.4万元。本着以收定支的原则,当年安排财力支出109 961.4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8.7%,收支持平。其中,市本级安排财力支出98 877.4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8.7%,收支持平。县级安排11 084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9.1%,收支持平。
  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
  1.工商税收安排47 003.4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5.3%。其中,市本级安排44 094.4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6.9%。
  2、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收入安排4 877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降低 27.2%。其中,市本级安排1 590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降低52.4%,主要考虑到1994年耕地占用税实际完成中有1 900万元为清理以前年度尾欠,1994年尾欠少,故少安排1 754万元。
  3、企业所得税收入安排3 836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37.9%。其中,市本级安排3 743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 39%,主要是以前年度商业超承包采取退库办法,从1995年开始按新的财税政策执行。
  4、企业所得税退税和企业亏损补贴安排2 022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 88.6%。其中,市本级安排1 500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 153.4%,主要是考虑实行新的财税体制后,对部分减免税实行“先征后退”办法,将增加一部分退税支出。
  5、专款收入安排 11 042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3%。其中,市本级安排10 850万元,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2.6%。
  6、其他收入安排4 60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实际完成降低 21.3%。其中,市本级安排4 00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实际完成降低20.1%,主要是从1994年开始国家对大部分控购商品取消收取控购附加费,1995年市级控购附加费收入没有了。
  7、补助收入安排39 98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实际完成增长 7.2%。其中,市本级安排36 100万元(石油管理局拨款32 00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实际完成增长6.9%。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1、基本建设支出安排19 776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3.7%。全部为市本级支出。其中,开发区支出3 000万元。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安排65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4.8%。其中,市本级安排 400万元,为去年调整预算的100%。
  3、科技三项费用安排325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4.8%。其中,市本级安排 31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2.7%。
  4、支农支出安排 2 16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 0.6%。其中,市本级安排1 95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3.7%。主要考虑增加乡企周转金。
  5、各部门事业费安排50 783.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0.9%。其中,市本级安排42 211.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8.7%。主要是考虑兑现工资、取暖费涨价等增支因素。
  6、城市维护费安排11 606.7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降低7.7%。其中,市本级安排11 400.7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降低7.2%,主要是考虑东风新村热网投入使用后,取消了燃料油价格补贴。
  7、公检法支出安排6 307.2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7.8%。其中,市本级安排5 604.2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6.1%。主要是考虑了长工资和办案补助费增支因素。
  8、价格补贴支出安排1 292.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 50.6%。其中,市本级安排1 114.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63.9%。主要是增加了副食品风险基金。
  9、其他支出安排1 228.5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降低48.7%。其中,市本级安排475.5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降低 69.2%。主要是1994年在调整预算时,将上半年发生的部分一次性不可预测支出纳入了调整预算。
  10、专款支出安排10 842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9.2%。其中,市本级安排10 65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9.2%。
  11、上解支出安排3 985.2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 105%,全部为市本级支出。主要是实行新的财税体制后,原为省级的部分收入划归市级,然后由市财政上解省财政。
  12、总预备费安排1 000万元,是按《预算法》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财力情况安排的。
  三、为圆满完成1995年全市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1995年全市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高举二次创业旗帜,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确保石油长期稳产和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替代产业和以乡镇企业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加速培育壮大新的经济生长点;大力支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速发展“两高一优”效益型农业,不断壮大地方财政经济实力;大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坚持有保有压、适度从紧的政策。切实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深化财政改革,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新型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力争财政收支平衡,为促进全市社会经济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主要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1、继续完善和深化财税财务改革。
  2、大力支持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进一步推动加快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步伐。
  4、严格依法治税,确保收入预算的完成。
  5、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合理安排财政支出。
  6、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7、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坚持依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