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199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199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 3.4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 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乡镇企业完成产值2.95亿元,增长78%;区街工业完成产值 1 556万元,增长180%;国有商业完成销售额3 692万元,创利润 52.4万元;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发展到6 556户和47 家,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88%,并在全市五个区率先完成年度发展指标;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 亿元,比上年增长9%。
农业。继续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深化农村改革。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培养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近一、二年来,区农村出现了运输屯、豆腐屯、豆芽屯、养殖屯和白菜屯等一批专业化村屯,单一的传统农业开始向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转变。1994年区农业生产在春寒和伏涝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仍获得大丰收, 粮豆总产首次突破万吨大关,完成产值1 85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截止年末共有各类乡镇企业 1 890家,创产值29 474万元,利润1 641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78%和58%,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50%的增长任务。特别是龙凤乡乡镇工业开发小区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994年被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小区,截止年末,小区共引资4 300万元,进区企业达150多家,创产值3 100万元,利税350万元,乡镇工业小区已成为全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工业。龙凤区制定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围绕石化产品的精深加工,上项目,搞开发,以产权制度改造为突破口,努力振兴区街工业”的指导思想,1994年 5月与石化总厂合资创办醋酸酐厂投产,当年生产醋酸酐1 600多吨,当年创产值1 250万元,利税达 500多万元。现正在对醋酸酐厂的部分装置进行改造,使其年生产能力由3 000吨增加到8 000吨。对区属其它工业企业,重点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在橡胶厂、胜利金属改制厂推行股份制,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转制之后的企业,产值和效益比较稳定,使企业增强了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与此同时,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截止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累计发展到6 546户,比上年增长45%;从业人员达8 671人,比上年增加1 917人;私营企业累计发展到 47家。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为国家创税300万元,成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增长点。
城市基础建设。为给全区人民创造一个“环境清洁优美、生活舒适方便”的生产、生活条件,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投入资金用于南小区平房、供热管线、上下水等项目的维修改造。努力加快园林化建设步伐,全年共完成义务植树77 375株,种草 9 128平方米,植篱4 673延长米,种花18 620平方米,育苗6.3公顷,新增绿地20余公顷,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在“创建文明示范小区,大力整治改善城市卫生面貌”的活动中成效显著,龙凤大街被评为卫生合格标准大街,乙烯兴化二小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示范小区。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全年连续两次开展以破大案、打团伙、打抢劫、打盗车为主要内容的严打统一行动,破获一批大要案,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1994年共立各种刑事案件167起,破获127起,综合破案率为67%。摧毁犯罪团伙18个,共抓获犯罪分子109人,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97.4万元。较好地发挥了公安机关保护人民,打击犯罪,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在安全工作方面,全年共发生上报交通事故6起,亡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60%和76.9%,被评为大庆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文教、卫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对教育进行倾斜,1994年为十九中学装置了微机室,为托儿所修建了围墙等,改善了办学条件。区政府增拨20多万元为全区教师解决了积压多年的医疗费等实际问题。区、乡两级政府还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一次性地解决了农村民办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全区共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630名,城乡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医疗卫生事业紧紧围绕提高人民医疗健康水平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开展预防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多次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农村,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全区已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继续贯彻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证了各项计划生育指标的完成。1994年人口出生率为 12.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