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199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199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业。199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村经济收入2.42亿元,人均收入988元,比上年增长 29.5%。种植业主要是玉米、高梁、大豆、谷子、杂粮和水稻。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0.6万亩,总产14.5万吨,比上年增长41.2%;单产204公斤,比上年增长40.7%。全县拖拉机保有量 4 763台,其中大型44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81 032万千瓦马力。机耕面积57.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全县有林地面积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12%。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2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7%。全县养鱼水面7.07万公顷,开发利用多年闲置的养鱼水面2.47万公顷,建成股份制渔场 49个,吸纳资金580万元;投放鱼种7 0.32万尾,比上年增长3.1%;水产品总产量1.35万吨,比上年增长2.7%;渔业产值达5 825万元,比上年增长4.4%。
畜牧业。大牲畜存栏11.25万头(匹),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奶牛存栏 3.7万头,比上年增长15.5%,改良牛存栏4.3万头,比上年增长8.2%。猪存栏7.3万头,增长16.9%。禽64万只,增长0.7%。肉类总产量1.09万吨,增长7.4%,鲜奶总产量5.34万吨,增长 0.3%。蛋产量2 821吨,增长9.9%,羊毛产量327.5吨,增长12.9%。全县已建成牛羊基地乡1个,牛羊基地村 26个,庄园式牧场62个,养畜一条街34个,养羊大户1 152户,养牛大户239户,小康型养畜大户5 216户。畜牧业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被省政府授予“畜牧业发展十佳县”称号。
工业。全县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品、毛纺、化工、建材、制酒、炼钢等工业体系框架。县属工业企业32户,其中预算内企业13户。年产值近千万元的企业有乳品厂、毛线厂、毛毯厂、钢厂。主要产品中的乳制品、毛线、毛毯、白酒等分别获国家和省质量奖。年工业总产值17 899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县属工业完成 12 002万元,增长17.5%;预算内工业总产值8 161万元,增长12.7%;林办及个体工业完成工业产值5 897万元,增长99.4%。
交通运输。全县铁路、公路、水路俱全,交通便利。铁路每天有70对客货列车往返通过。公路以泰康镇为中心四通八达。内接城乡,外连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林甸等地。境内有黑色油路19条,总长380公里,完成客运量18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1 111万人公里,实现总收入78万元。完成货运量13.7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129.3万吨公里,实现总收入118.2万元。新建油路2条,共13.7公里,地方道路养护完成好路率 54.1%,干线公路养护完成好路率64.6%。
1994年邮电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城镇 4000门程控电话开通,4个乡镇程控电话直接入网,6个乡镇实现了长途电话自动拨号、国际国内直接通话。市话入户3 400户。全年业务总额334万元,比上年增长23.65%。
商业。县城有1处使用面积6 100平方米,可容纳1 000业户的全封闭商贸城;有6个专业批发市场,乡乡有农贸市场,在外埠建 “窗口”23个,3户企业获外贸出口代理权。全县个体私营户5 407户,199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集市贸易额5 995万元,增长37.6%;个体私营销售总额1.3亿元,增长42.80%。外贸出口总额1 502万元。
旅游。县内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独特,是旅游胜地。境内有连环湖旅游区、大庆赛马场、寿山旅游度假村、松林公园、石人沟度假村等旅游景点。1994年投入资金 240.6万元,加强旅游景点的基础建设,改善了旅游环境。年内先后举办“杜尔伯特之夏赛马会”和狩猎、观鸟、钓鱼、风光旅游、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其中法、英、瑞士、日本等外国旅游团8个,全年总销售额156.8万元,创收105万元。
科教文卫。截止1994年末,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 965人。其中高级职称 63人,中级职称1 033人,初级职称3 869人。全县“科教兴县”二期规划已经实施。年初确定省科技项目7项,其中火炬项目1项,技术攻关项目1项,星火项目5项。4项已经解题,其他3项也取得了一定效果。肉牛育肥技术开发、“两豆”品种开发、优良鱼种早产早繁等项目,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全县有各类学校321所,其中成人高校1所;高中2所;初中19所,在校生8 951人;职业中学6所,在校生560人;小学158所,在校生27 416人。小学毕业生及格率87.3%,初中生毕业及格率77.2%。高考入学人数342人,其中大专以上 156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村校舍危房改造32 688平方米,成人扫盲教育通过了国家验收,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全县有文化馆、电影公司、博物馆、图书馆、新华书店、蒙古族歌舞团各1个。1994 年全县文化工作取得好成绩。收集创作文学艺术作品 100余篇(首),部分作品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并获奖。全年举办电子琴、书法、美术、舞蹈等培训辅导班5期,受训达120人次。共放映电影 1 345场,观众78万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体育工作成绩显著,荣获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全年组织县级大型体育竞赛11次,是近年来县级体育竞赛活动次数、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年。在省第四届民运会上获金牌 3块、银牌2块、铜牌2块。在大庆市少年速滑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4人 16次破市中、小学速滑记录。卫生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脊髓灰质炎发病率为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覆盖面为100%,计划免疫4种疫苗单苗接种率达94%,受到大庆市表彰。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0%以上。农村卫生所集体办率 97%,甲级所45%,乙级所50%。医疗服务质量指标,临床初步诊断符合率 98%,比上年提高 1.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8.8%,比上年提高2.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