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初步形成

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初步形成



  【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初步形成】 1995年,市人事部门为了推动全市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的形成,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通过政策导向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共为19家用人单位履行人才招聘广告审批手续21次,拟招538人,提供招聘摊位 91个;还与市内有关新闻单位协调,加强了人才招聘广告的管理。二是进一步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将外省市开发的《管理人员基本素质评价系统》和《职业能力倾向心理活动系列测评系统》两个应用软件,通过调试和对全市非在职大专毕业生考录干部中部分录取人员分组实验性测试,达到了正常运行状态,并投入使用。使用后,已向12名求职人员提供了测试服务,市委组织部也利用这种测评功能,对“三荐双考”人员进行了测试。市人事部门已能够利用人才市场的多媒体微机管理系统,对用人与择业双方咨询、登记、信息储存与查询等各方面的的服务实行流水作业;已基本建立起“要求流动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有特殊专长人才”、“非在职大中专毕业生”和“乡土人才”4个信息库,已储存信息3 000多个。三是加快了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各县人才市场均已挂牌对外服务,肇源县还专门设立人才市场的固定场所。各区所属的人才交流中介机构,也已从龙凤区的试点开始起步。此外,市人事部门还加强了与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等大企业内部人才交流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了人才信息联网,逐步建立起全市区域性的人才市场体系。四是活跃了人才市场交流。首先,以日常交流作为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主体形式。全年共接待咨询6 000多人次,登记528人,交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国家计划内自费生、电大普专班毕业生、社会非在职大中专毕业生 665人。其次,把集市交流作为人才市场日常交流的必要补充。8月16日至18日,组织召开了1995年人才、毕业生供需交流大会.有76家用人单位设摊招聘,共交流各类大中专毕业生4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