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形成并完善四项勘探工艺技术系列

形成并完善四项勘探工艺技术系列



  【形成并完善四项勘探工艺技术系列】 大庆油田为了提高勘探效益,针对大庆地区地质特点,较好地发展了先进适用的勘探工艺和技术。不断组织攻关,到1995年已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一系列适用于低孔、低渗、薄互油气层的勘探工艺技术。
  1、薄互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列。这项技术包括采集、处理和解释三部分。 在采集方面,重点搞好二维高分辨采集,1994年进行现场试验,1994年冬~1995年春正式投入生产,并总结出“五高、二小、二措施” (高时间采样率、高空间采样率、较高覆盖次数、高仪器低截频和自然频率检波器;小偏移距、小组合距;检波器下井接收和风大不施工措施) 的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使剖面 T1—2层主频比原来提高一倍的效果。另外还相应地推广应用了三维采集技术、弯线技术、计算机设计技术和大地电磁测深镶嵌技术等。资料处理上,应用并发展了一套以信噪分离去噪、分时静校正及分频叠加为特点的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方法,使地震剖面的面貌较以前大为改观。在资料解释上,推广应用了波动方程反演、高分辨率断层解释、全三维解释、叠偏成图等技术,提高了解释精度,缩短了解释周期。
  2、低孔渗油气层的钻井、完井油气层保护技术系列。 大庆油田钻井系统坚持科学打探井,加强科研攻关,在减少油层污染不断发展油气层保护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及外围盆地的地层矿物含量等特征,开展了外屏蔽钻井液和内屏蔽钻井液技术研究应用,既减少了钻井施工事故的发生,又减轻了对油气层的污染。二是开展深探井优选参数钻井研究,采用悬浮钻井工艺和钻具防失效技术等,使机械钻速提高 51%,缩短了钻井周期,减少了油气层的浸泡时间。三是不断深化长封井的固井技术研究,应用微珠低密度水泥浆、承托式双级箍、弹性限位扶正器等11项固井新工艺新技术,使固井合格率逐步上升。
  3、低渗透、薄互层的井筒油气层识别系列。 低渗透、薄互层井筒识别技术包括地质录井技术和测井技术。大庆录井单位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DL—9000型综合录井仪,配合TDC和国产的SLZ综合录井仪及 SQZ—882气测仪、PK仪等,形成了高、中档系列录井设备配套,从而使录井工作向机械化、自动化方面发展,保证资料采集的定量化。另外还完善了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形成解释评价技术系列,使全年解释符合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90%和94.3%。在测井方面,首先增加了测井采集手段,从国外引进EXLE—2000型测井仪,自己研制成功 DLS小数控制测井仪,配合CSU和3700,提高了测井数字化程度。同时推广应用了 3.2MHZ相位电阻率测井仪、高分辨三侧向、短间距声波测井仪,提高了测井曲线的分辨率。测井资料计算机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处理效率和效果明显提高。探井测井解释技术又有新进展,开展测井解释基础研究,并分区建立油气水层、孔隙度等定量解释图版,使测井油气水层解释符合率大幅度提高。
  4、低孔渗、薄互层油气层的改造技术系列。 该系统包括射孔、压裂、试油测试和压裂排液技术。近几年来,特别是1995年这些技术有明显的进步。采用有枪身射孔,深穿透高孔密射孔技术,使射孔穿透深度大大提高。YD—102、YD—127等几种射孔弹的性能指标稳定,穿透能力不断提高。1995年又研制出大孔径系列射孔弹。这对提高油气层产能、解除油层污染,起到很大作用。油层压裂改造逐步发展了一套适合低渗透的从压裂选层、计算机优化施工设计到优选压裂材料,压裂管柱及压裂效果预测等探井压裂改造工艺技术。低渗透油气层的试油测试技术包括跨隔测试和测试工作制度的选择及开、关井时间的确定,它们的使用有利于加速油层的压力恢复,保证在有限的关井时间测到油层真实的原始地层压力,提高试油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