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增盈收到成效
扭亏增盈收到成效
【扭亏增盈收到成效】 1995年国有粮食企业实行政策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条线”运行机制。省对市取消了以往给粮食部门砍块补贴办法,对政策性业务实行专项补贴,并要求做到保本微利经营;对商业性经营,实行照章纳税,自负盈亏的政策。政策性业务由于措施不配套,价格不到位,不但不能实现微利,连本也保不住,最终是个亏损“盘子”。而商业性经营则因职工调资、税赋增加、利息率提高和各种物资涨价等企业自我消化因素影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客观形势,全局上下统一思想,知难而进,做出艰苦努力,完成了年度扭亏增盈工作目标,实现利润1 045万元,比计划利润1 017万元超额28万元。其中,市区剔除政策性因素影响,盈亏统算,实现“划零”持平,完成利润 17万元。四个县实现利润1 028万元,争得省定优惠政策,处理了历史挂帐 3 693万元。从转换经营机制入手,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实行粮食系统内部企业间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年初开始,学习、借鉴外地开办连锁店的成功经验,结合大庆粮食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变横向连锁为纵向连锁,实行厂、库、店的连锁经营,形成粮食购、储、加、销“一条龙”集团性的企业联合体3处;对小型企业中的107个粮店,在不改变国有性质的前提下,引进民营机制,实行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对非主体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和门点,推行股份合作制或租赁经营。二是狠抓四个增收大项,实现以盈补亏。 (1)粮油加工。制粉厂引进的瑞士布勒公司等级粉生产线, 6月正式投入生产;制油厂和二米厂设备更新改造如期完成,依靠这些骨干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增产增值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全年增收创利抵补亏损近 300万元。 (2)议购议销。粮食部门通过采取“内购外销,外购内销,分购联销,联购分销”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占领本地市场,打入埠外市场,挤进国际市场,购销渠道不断拓宽,并着力培育和逐步完善粮油市场体系。依托萨尔图粮库开办的具有城市销区特点的大庆市粮食综合批发市场,先后与十几个省、市的40多个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供求关系,经营50多种高中低档粮油商品,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起到了平抑全市粮价的作用。全年议销粮油 151 680吨,增收创利抵补亏损450万元。(3)多种经营。坚持“以粮为本,多元发展”的指导思想,依托主业,开发实业,涉足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和社会其它领域,先后建成综合经营、栈租代营、营运保养、机加修理、基建工程、养殖种植、配套服务等七大门类400多个项目,全年承担分流人员500多人,增收创利抵补亏损120万元。(4)自营食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扩大自营食品服务领域。挂面厂生产的“钻塔牌”挂面,以其稳定的优质产品赢得了用户的信誉,年产量突破 6 000吨大关,完成 6 353吨,销售面不仅覆盖全大庆,而且还行销周边各县市。三是加强成本管理,严把节支“五关”。全局把降低费用,减少支出作为扭亏的主攻方向,细化资金、商品、资材、劳动、现场五大管理,全年节省开支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