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就奖项目及简介 【获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就奖项目及简介】
获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就奖项目
该项目立足于大庆油田地质开发基本特点,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油藏、地球物理测井、钻井、采油和地面集输等专业工程技术,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结构调整技术。主要内容及特点是:把油田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大庆油田多油层的非均质性和注水开发过程的不均衡性,通过对油田注水、产液和储采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充分挖掘各类油层特别是低含水差油层的生产潜力,既要确保实现年产原油 5 500万吨继续稳产,又要有效控制油田总产水量和综合含水率的上升速度,从而改善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总体经济效益,并为大庆油田进一步延长稳产期,创造相对更为有利的条件。
该项目中的非均质、多油层油田高含水期结构调整技术,是根据大庆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新特点和“稳油控水”新思路发展起来的一套新技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套技术中的 9项关键技术,相互衔接,彼此交叉,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很好的适应性,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总体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规模及实际效果上,都处于当前国际领先水平。特别在 0.4米以上薄油层开采上,形成了地质、油藏、测井、钻井和采油工程综合配套技术,并已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属当今国际首创。
“八五”期间大庆油田通过实施该项目,在年产原油5 000万吨以上已连续稳产 15年、综合含水率达78.96%的条件下,五年累计生产原油27 918.86万吨,综合含水率只上升 1.34个百分点,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年来实施结果与国家审定的同期油田开发规划指标相比,累计多产原油610.86万吨,综合含水率少上升 6.06个百分点,少注水8 617万立方米,少产液2.48亿吨,少作业23 176井次,少建 33座注水、污水处理站和3 286公里管道及线路,少用电15亿千瓦小时,合计增收节支 150亿元左右,并为“九五”大庆油田继续保持较高稳产水平赢得了主动,开创了高含水期提高油田开发总体经济效益的新路子。
该项目的总体思路、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对国内外同类型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从1992年开始,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理论与实践,已在我国东部地区各主要油田普遍推广应用。进入“九五”以后,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数油田将相继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开发,该项目对进一步提高石油工业全行业经济效益,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可行的途径。